陳偉英 羅曉玲
【摘 要】
目的:探討助產護理干預對高齡產婦分娩方式和產程的影響。方法:入組研究對象來自于在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間階段在我院產檢的高齡產婦108例,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4例。108例產婦在圍產期均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產婦在此基礎上配合助產護理。結果:觀察組順產率72.22%,明顯比對照組的48.15%高,而剖宮產率18.52%,明顯比對照組的33.33%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10.648/6.635;P<0.05)。觀察組順產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和總產程時間分別為(6.89±1.81)h、(0.78±0.32)h和(7.94±2.04)h,都比對照組順產產婦的(8.51±1.42)h、(1.03±0.42)h和(9.83±1.64)h短,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746/2.474/4.746;P<0.05)。結論:助產護理能夠有效降低產婦的剖宮產率,提高其自然分娩率,顯著縮短產婦產程時間,降低高齡產婦的分娩風險。
【關鍵詞】 助產護理;高齡產婦;分娩方式;產程
【中圖分類號】
R714.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1-049-01
對于高齡產婦來說,其較適齡產婦發生早產、難產的風險更大[1]。因此,加強高齡產婦的助產護理,促使其選擇合理的分娩方式,順利完成分娩,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臨床工作[2]。筆者以下就對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間階段在我院產檢的54例高齡產婦實施了助產護理干預,并對其分娩方式和產程的情況進行了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入組研究對象來自于在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間階段在我院產檢的高齡產婦108例,以對照實驗要求為依據,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均設置54例產婦。觀察組54例產婦,年齡36-42歲,平均年齡(38.8±1.5)歲;平均孕周(40.3±1.2)周;組內包含26例初產婦和28例經產婦。對照組54例產婦,年齡35-44歲,平均年齡(38.2±1.7)歲;平均孕周(40.1±1.1)周;組內包含25例初產婦和29例經產婦。兩組產婦的組間資料經統計學分析,不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本次研究組內108例產婦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并同意參與。
1.2 臨床方法
108例產婦在圍產期均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產婦在此基礎上配合助產護理,助產護理實施如下:
1.2.1 風險評估
對于高齡產婦來說,由于其存在較大的分娩風險,因此在產婦產前要對其實施風險評估,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安排具體的助產護理。對于存在較高分娩風險的產婦要調配安排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和助產士協助其進行分娩[3]。
1.2.2 產前護理
在產婦分娩前助產士要對其實施有效的健康宣教,健康宣教對象包括產婦的家屬在內,通過對其實施健康宣教,一方面提高產婦對妊娠、分娩過程的科學認知,使其明白分娩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要以良好的心態對待;另一方面能夠使產婦掌握更多的分娩知識,從而提升其自我監護意識,一旦出現異常立即與醫生進行溝通[4]。其次助產士要將產前檢查制度及檢查質量進行徹底地貫徹實施,以此來保證胎兒健康發育和成長。最后助產士要積極地對產婦實施心理護理,幫助產婦緩解心理壓力,促使產婦保持積極樂觀的妊娠態度。
1.2.3 產時護理
助產士要在產婦分娩前進行嚴密觀察,主要是觀察產婦是否出現規律性的宮縮等臨產征兆。當產婦出現規律性的宮縮之后,助產士要將產婦轉移到舒適的待產環境中進行待產,同時可以指導患者的丈夫進行陪產。助產士要在觀察產婦宮縮情況、以及其他臨產情況的基礎上,對產婦的分娩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并且根據最終的分娩風險評價結果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進行處理。當產婦進入分娩后,助產士首先要鼓勵產婦增強其分娩信心,同時指導產婦科學的配合用力,同時采取撫摸、按摩等方式來幫助產婦分散疼痛注意力,幫助產婦順利完成分娩[7]。
1.2.4 產后護理
待產婦完成分娩后,助產士首先要在第一時間告知產婦新生兒已經娩出,以此來及時的安撫產婦的情緒,避免產婦由于情緒波動較大引起大出血。其次產后助產士要科學的按摩產婦子宮,避免產后出血的發生。最后由專業的助產士指導產婦掌握科學母乳喂養的方式,并對產婦及新生兒的生命體征進行實時監護和觀察。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3.0對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進行分析,并分別以(%)和(x-±s)形式表示,分別采取卡方檢驗和t檢驗進行,將0.05作為其檢驗水準。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比較
觀察組產婦的順產率明顯比對照組產婦高,而剖宮產率則明顯比對照組產婦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順產產婦的產程時間比較
觀察組順產產婦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和總產程時間,都比對照組順產產婦短,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順產產婦的第三產程時間則與對照組順產產婦相當,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我院為了提升高齡產婦的分娩護理質量,降低其分娩風險,將助產護理應用到高齡產婦的圍生期護理中。助產護理干預在實施過程中首先通過對產婦實施心理護理實施,可幫助產婦緩解不良心理情緒,促使產婦合理選擇分娩方式。其次通過實施分娩全程陪護,可顯著提高高齡產婦的安全感,促使其積極配合分娩,從而顯著縮短產程時間。最后通過實施產后健康護理,能夠保證產婦及新生兒的健康。賴志燕等人的研究中,通過采取隨機對照研究的方式,將所選的符合條件的高齡產婦設置為兩組,其中的觀察組在圍生期給予助產護理干預,而對照組則給予常規的分娩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的陰道分娩率可達到76.0%,而對照組產婦僅為40.0%,這一結果與本次研究結果相符,本次研究中采取助產護理干預的觀察組產婦,其順產率達到了72.2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8.15%,P<0.05。這也表明了助產護理通過對高齡產婦進行全方位的助產干預,能夠準確評估產婦的分娩條件,促進產婦合理選擇分娩方式,從而有效控制剖宮產率。同時該研究還表明,觀察組產婦的總產程時間較對照組,顯著縮短,尤其是在第二產程時,產婦的產程進展更快。這一結果表明,助產護理能夠有效的促進產婦的產程進展,從而縮短產程時間,提高分娩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助產護理能夠有效降低產婦的剖宮產率,提高其自然分娩率,顯著縮短產婦產程時間,降低高齡產婦的分娩風險。
參考文獻
[1] 龍翠萍,卓麗英,覃秀,等.助產士心理護理干預對高齡產婦產程進展及剖宮率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9(02):156-161.
[2] 孟凡杰.助產護理對高齡產婦分娩結局的干預意義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23(09):282-286.
[3] 張曉麗.助產護理干預對高齡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20(18):345-349.
陸顯環
【摘 要】
目的:以高齡產婦為研究對象,分析助產護理干預對分娩方式選擇的作用,并闡明其對產程的重要影響。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接收的94名高齡產婦入組研究,分為助產干預組和常規組,分別實施助產護理干預和常規干預措施。結果:助產干預組患者的各項指標相對較優。結論:為了提升高齡產婦對分娩方式合理選擇的認識程度,盡量縮短其產程,護理人員應加大對助產護理方式的干預力度,形成母嬰安全性的保障。
【關鍵詞】 助產護理干預;高齡產婦;產程
【中圖分類號】R473 .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1-140-01
前言:高齡產婦是指初次妊娠的年齡在35歲以上的產婦,現階段,隨著工作和生活壓力的增大,女性的生育年齡不斷增長,高齡產婦的數量逐年增加。由于女性的子宮收縮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出現下降,加劇了順產的難度。調查統計顯示,高齡產婦的產程與適齡產婦相比較長,且難產發生率較高。因此,依托于助產護理的輔助,促進胎兒的順利分娩成為助產的著眼點。本研究分析了助產護理干預對高齡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的影響,現總結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接收的94名高齡產婦入組研究,分為助產干預組和常規組,常規組47例:年齡介于35-39歲之間,平均年齡:36.08±0.12歲。助產干預組47例:年齡介于34-40歲之間,平均年齡:36.22±0.07歲。
1.2 方法 常規組:在產婦入院后,應在引領產婦熟悉院內環境的同時,對其展開健康教育,并對產婦的分娩指征進行密切觀測。
助產干預組:實施助產護理干預模式,具體如下:(1)在產婦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帶領患者熟悉病房環境,告知產婦各項儀器設備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協助患者做好產前檢查。同時,由于高齡產婦多半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狀況,因此,護理人員應通過與產婦交談,明確產婦的焦慮所在,并予以患者必要的心理撫慰,使產婦認識到陰道分娩的優勢,鼓勵產婦盡量采取順產方式。(2)護理人員應加強對產婦產程變化情況的觀察,在發現子宮收縮規律后,為各個產程的護理制定科學的計劃和方案,鼓勵產婦積極配合護理工作。在第一產程,時間較長,宮縮強度較大,需定時查看胎頭下降和宮口擴張情況,為產婦進食少量的食物,若宮口擴張>5cm,則可引導產婦取左側臥位休息。在第二產程,患者極有可能出現身體乏力的癥狀,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腹內壓的測量,重視做好胎心監護工作,待產婦宮口全開時,助產士應教授產婦用力的技巧,防止產婦因未掌握用力技巧導致的產程延長,在第三產程,護理人員應注重保護好產婦的隱私,防止患者出現陰道撕裂現象,細致察看胎盤剝離情況。(3)在產后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將分娩結果第一時間告知產婦,盡早讓產婦與新生兒接觸,細致觀察產婦有無陰道出血狀況,教授產婦母乳喂養技巧,鼓勵產婦加強與新生兒之間的互動。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產程。
觀察兩組患者的分娩方式選擇情況。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
2 結果
2.1 產程 與常規組患者相比,助產干預組患者的第一、二、三產程時間相對較短。
2.2 分娩方式選擇 助產干預組患者選擇自然分娩的人數為28例,與常規組患者相比較多,常規組患者主要以剖宮產為主。
2.3 護理質量評分 與助產干預組相比,常規組的護理質量評分處于劣勢。
3 討論
隨著二胎政策的廣泛施行,加之女性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的影響,使得高齡產婦只增不減。通過將高齡產婦與適齡產婦進行對比可以獲悉,高齡產婦的妊娠風險相對較高,主要表現為難產。考慮難產的原因與高齡產婦的盆骨定型有關,一旦出現產程延長的狀況,不僅會加劇胎兒窘迫的發生幾率,也容易導致胎兒因窒息而死亡。同時,受年齡較大的影響,高齡產婦在選擇分娩方式上不具備自主性,通過以剖宮產為主要形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陰道出血量的增加,對產后恢復效率的提升形成了限制。調查研究表明,在高齡產婦分娩的全過程加強對其的助產指導,有助于為產婦合理調整自身狀況提供參考,對提升陰道分娩的成功率具有重要幫助[1]。
近幾年,助產護理干預形式在產科應用較為廣泛,體現了產科護理觀念的改革和創新。通過引入助產士,能夠憑借其專業的護理技巧,予以產婦科學的產前指導,有助于確保產婦的身心健康程度,為產婦營造良好的助產環境。高齡產婦群體具有較強的特殊性,不僅其生理機能發生了明顯改變,還需承受來自社會和家屬等多方面的壓力,若高齡產婦產生不適癥狀,更容易加劇其緊張情緒,因此,需要通過助產護理干預可幫助建立順利分娩信心,消除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加快產程進展,改善分娩質量,降低高危妊娠風險[2]。
在以往的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的認識程度不足,無法給與高齡產婦正確的產前指導,使得不良分娩結局的發生幾率較高。通過實施助產護理干預,能夠借由助產護理人員與產婦的有效溝通,實現對產婦心理狀態的了解,并結合產婦的家庭情況和文化教育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方案,為產婦提供貼心指導,與高齡產婦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結論:為了促進分娩方式的合理選擇,縮短產婦的產程,應首選助產護理干預手法。
參考文獻
[1] 曹春風,謝凌燕.助產護理干預對高齡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的影響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33):4723-4724.
[2] 江愛珍.助產護理干預對高齡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7):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