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琳 茍曉青 趙可可 胡永玲 繆敏敏
【摘 要】
目的:對社區不同公共衛生服務模式下的服務效果進行分析。方法:以隨機的形式抽取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分別在不同的時間內實施全科醫生服務模式(Ⅰ組)、全科團隊服務模式(Ⅱ組)與家庭醫生服務模式(Ⅲ組),對比其服務效果。結果:三種服務模式在家庭健康檔案建檔率、免疫規劃以免接種率、高血壓患者管理率、糖尿病患者管理率、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方面比較差異顯著(P<0.05);三種服務模式在孕產婦系統管理率、0~6歲兒童系統管理率、精神疾病患者規范管理率方面比較并無差異(P>0.05)。結論:社區公共服務模式有效的保障了居民的衛生保健,在向居民提供服務時應明確醫務人員的職責、范疇,合理的規劃衛生資源,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關鍵詞】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模式;服務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1-248-02
公共衛生服務的最終目的是改善、保護及促進全體人民健康,主要是由政府出資、各級衛生部位及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向人民提供服務,有效的保障人們的衛生保健狀況[1-2]。隨著人們衛生服務需求的提升,我國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水平比較低、效率低等,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社區也在不斷的提高自身服務水平[3-4]。此次研究針對社區不同公共衛生服務模式下的服務效果進行分析,以下為詳情數據報告。
1 研究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以隨機的形式抽取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分別在不同的時間內實施全科醫生服務模式(Ⅰ組)、全科團隊服務模式(Ⅱ組)與家庭醫生服務模式(Ⅲ組)。
1.2 方法
1.2.1 Ⅰ組 采取全科醫生服務模式:由全科醫生組成,向社區范圍內的居民提供最基本的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
1.2.2 Ⅱ組 采取全科服務模式:由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公共醫師組成,對社區居民進行劃區管理,將團隊人員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分別管理,向居民提供最基本的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
1.2.2 Ⅲ組 采取家庭醫生服務模式:由全科醫生、保健人員、臨床醫生、社區護士等組成,與居民簽訂一對一的簽約,定期進入居民家向其進行服務。
1.3 觀察指標 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三種服務模式下的服務效果進行分析,分別從家庭健康檔案建檔率、免疫規劃以免接種率、高血壓患者管理率、糖尿病患者管理率、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孕產婦系統管理率、0~6歲兒童系統管理率、精神疾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幾個方面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經過SPSS19.0進行總匯處理,用率(%)來代表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當檢驗結果為P<0.05,則代表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三種服務模式在家庭健康檔案建檔率、免疫規劃以免接種率、高血壓患者管理率、糖尿病患者管理率、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方面比較差異顯著(P<0.05);三種服務模式在孕產婦系統管理率、0~6歲兒童系統管理率、精神疾病患者規范管理率方面比較并無差異(P>0.05)。
3 討論
通過此次研究證實,全科醫生、全科團隊與家庭醫生服務模式的服務效果均較為理想,相比之下家庭醫生服務模式的效果最為理想,然后是全科團隊服務模式,最后是全科醫生服務模式。
家庭醫生服務模式有效的改變了以往單純治病,更加注重疾病的預防、保健等,在家庭醫生隨訪中了解居民的親情況,從而使居民及時就醫,避免疾病的加重,及時發現疾病的存在,針對感冒、咳嗽等小病時社區醫生即可治療,不僅避免了浪費醫療醫院,更緩解了居民的病癥。為更好的提高服務的質量,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應做到加強公共衛生服務的宣傳力度、加強社區衛生人才隊伍得到建設、精準的劃分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綜上所述,社區公共服務模式有效的保障居民的衛生保健,在向居民提供服務時應明確醫務人員的職責、范疇,合理的規劃衛生資源,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馬曉薇,鄭玉建,謝慧玲等.某社區不同公共衛生服務模式下的服務效果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7,24(4):415-419.
[2] 文玉.家庭醫生責任制下不同公共衛生服務模式的效果研究[J].飲食保健,2018,5(11):285-286.
[3] 宋田.基于全科醫生連續性服務的整合式健康管理模式對城市社區居民管理效果評價研究[D].中國醫科大學,2016,12(11):24-25.
[4] 吳燕,王君燕,黃曉霞等.家庭醫生責任制下不同公共衛生服務模式的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25(28):3405-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