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乘源
摘 要:區塊鏈真正意義上的出現源于本聰的比特幣,自2009年比特幣面世以來,各式各樣的模仿比特幣的數字貨幣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所有的這些數字貨幣都是建立在共有區塊鏈為基礎的。區塊鏈技術產生于比特幣,也造就了比特幣的“神話”,卻也將超越比特幣,這種前所未有的全公開全透明的類似于賬務系統的技術的誕生一經誕生,就注定了其對社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其廣泛的用途使得目前區塊鏈行業迅速得到重視,成為世界范圍內各大金融機構極力追捧和投資的新興領域,這種對全世界金融基礎設施革新的可能性,很有可能是繼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帶給全人類社會最為深刻的變革。
關鍵詞:比特幣;金融機構;變革;監管;完善;競爭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2.032
1 引言
區塊鏈這一技術并不是全新的技術,其出現也絕非偶然,這是當今在全球范圍內經濟全球化浪潮席卷之下的社會體制自我革新的大背景下的必然產物,雖然比特幣等ICO方式已經被我國和許多國家所命令禁止,但其采用的區塊鏈的技術卻得到了多國政府和許多跨國公司一定程度的認可。
近年來,許多海內外的投資者都不約而同地開始將目光轉向了區塊鏈這一新領域,自從比特幣、萊特幣之后,許多領域也開始了對區塊鏈技術的探索。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境內,去年各投資機構在這一領域共投入12.71億元,投資頻次達100次,而在今年的第一季度投資總額就達到了6.81億元。此外,許多金融服務公司也在嘗試通過研究這一新領域的技術來提高交易股票等資產的效率和安全性。
2 區塊鏈技術的概述
2.1 區塊鏈的起源
實際上,區塊鏈并非什么全新的技術,其雛形早在比特幣問世以前就曾曇花一現。在電子商務剛剛起步時,一個名為DigiCash的數字貨幣系統就已經被創建出來了,這是最早的能夠讓其用戶不能進行追蹤的可匿名交易的系統,在這之后,也有很多其他的模式出現過,但都無疾而終,直到九年前一個名為比特幣的軟件開始對公眾開放,隨后區塊鏈開始了其發展的“黃金期”。
2.2 區塊鏈的特征
區塊鏈是一個不同于以往基于服務器模式進行的大部分傳統互聯網的應用,這是一種通過對用戶無中心節點進行文件共享的分布式數據庫技術。雖然不同資料對于區塊鏈的介紹和措辭不大相同,但總的來說有四個得到各界共識的特征。
2.2.1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區塊鏈的是一個由有所有用戶的節點共同組合在一起的以對等網絡為基礎的不需要中心管理機構的網絡,每一節點都擁有平等的權限,而系統中任意單一節點停止工作對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轉也沒有影響。
2.2.2 去信任(Trustless)
區塊鏈的系統中所有的用戶節點之間的驗證方式都是通過數字簽名得以進行的,不滿足系統的規定無法順利進行,也不可能出現什么欺騙行為,就算交易的雙方素昧平生也根本不需要擔心對方的信用問題。
2.2.3 非封閉性(CollectivelyMaintain)
區塊鏈的系統不是由個別節點而是通過其所包含的所有具有維護功能的用戶節點進行共同維護的,這不是一個封閉的內部系統,除了交易雙方的信息會被加密,系統中其他所有的數據都可以通過接口或相關應用被任意訪問。
2.2.4 不可篡改性(Unchangeable)
新信息一旦經過確認更新至區塊鏈就會被永久的儲存起來,隨后整個系統中每一個用戶的節點都會即時擁有最新的完整的數據庫拷貝,而單一用戶的節點信息的修改無法改變其他用戶節點的數據庫,而且因為區塊鏈其獨有的機制,目前沒有任何辦法能夠通過同時控制整個系統中半數以上的節點進行對數據庫的修改,因此區塊鏈具有非常穩定且可靠的特性。
2.3 區塊鏈的分類
2.3.1 公有式區塊鏈(Public Blockchain)
我們也稱之為非許可鏈(Permissionless Blockchain),這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沒有官方管理組織機構也不存在中心服務器的機制,各參與其中的節點按照系統模式不受限制的接入其中,而這種模式中各用戶節點在網絡中占有資源的比例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在整個系統在的影響能力,常見以太坊等虛擬貨幣就是非許可(公有)鏈。
2.3.2 許可式(行業)區塊鏈(Permissioned Blockchain)
許可式區塊鏈也常被稱作為聯盟鏈,這種區塊鏈經過注冊許可后在一個群體的內部當中指定預選的用戶節點作為記賬節點,不允許非聯盟成員參與,其所有的權限按照聯盟成員共同預先制定,適合機構之間進行結算等B2B場景。目前比較知名的R3和Hyperleder項目就是這種許可式(行業)區塊鏈。
2.3.3 私有式區塊鏈(Private Blockchain)
這種模式的區塊鏈提供了傳統模式的系統所不能提供的實現自動化、不能私自篡改、可以隨時追溯查詢的同時能夠真正保護數據安全的一種應用模式,非常適合企業政府單位進行審計等數據統計工作。
2.4 運用區塊鏈所產生的優勢
2.4.1 擁有完整的可查詢的交易記錄
以虛擬貨幣為例,從第一枚虛擬貨幣的產生以及系統內所有用戶節點擁有的虛擬貨幣數量和交易記錄都公開的記錄在區塊鏈的系統中,所有人都可以隨時查詢。
2.4.2 系統所有的交易記錄不能私自篡改
以虛擬貨幣為例,用戶在賬戶中儲存不定單位的虛擬貨幣后,只有本人才能夠對其進行處置,而前面說過區塊鏈擁有的不可篡改的性質,也就是說系統內所有的數據或交易都是真實的不能任意私自修改的。
2.4.3 系統內的賬號信息都是真實的
以虛擬貨幣為例,類似于真實的交易記錄,區塊鏈系統中所有的用戶信息也無法修改或偽造,每一個人都可以對其他任意用戶節點擁有的虛擬貨幣數量、交易記錄進行查詢,從機制上避免了詐騙等行為發生的可能性。
2.4.4 交易的便捷性以及低水平的運營成本
仍舊以虛擬貨幣為例,假設某虛擬貨幣價值一千億美元,如果以傳統的銀行模式來進行運營,必然需要大量的投入進行正常的運營活動,而區塊鏈模式下的虛擬貨幣的運營成本幾乎為零。
另一方面,以區塊鏈為模式的虛擬貨幣也可以極大的方便交易的進行。假設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發生之后,一個普通的美國人可以通過這種虛擬貨幣非常容易的進行跨國捐贈。而在傳統銀行匯款的模式下,這種捐贈的時效性、便利性很有可能被大打折扣,因為這個美國人他首先需要將四川省紅十字會的銀行匯款賬號等信息翻譯成英語,然后還要在查找Swift Code等準備后還要進行換匯等操作,而且極有可能將戶名搞錯,比如四川汶川的“四”拼成“SHI”。
3 區塊鏈的主要影響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區塊鏈因其獨有的模式被看作是有史以來最可靠安全地數據管理模式,但其點對點的模式會導致相關信息的傳遞速度隨著用戶節點數量的增加而進一步減慢,以比特幣這種以區塊鏈為技術的虛擬貨幣系統為例,其峰值僅為每秒7次的交易量顯然無法在現階段推廣,這與銀聯、VISA包括支付寶等模式每秒可達上萬次的交易是無法相提并論的。
3.1 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影響
(1)互聯網商業的形成很可能被區塊鏈分布式的記賬模式所顛覆。
在過去的十幾年,電子商務的興起和傳統互聯網模式的末落顯而易見的就是互聯網商業模式因為減少了中間環節而大幅降低了產品價格。
現在,商業模式可以通過區塊鏈打造一個比互聯網商業更大的協同網絡,因為其所有的去中性化的特性,甚至不再需要類似于亞馬遜、阿里巴巴這樣的擔保交易平臺,進一步通過壓縮成本從而降低產品價格。同樣,因為其所擁有節點的真實性和獨特的交易模式,將建立一個高效的經濟協作網絡,這所能產生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2)區塊鏈技術的運營很可能促使銀行業產生巨大的變革。
①形成全新的混合型數字貨幣體系。
②形成全新的信用形成機制。
③形成全新的場景價值鏈。
④形成全新的支付結算方式。
(3)支持和運用區塊鏈的企業單位數量正在增加。
3.2 區塊鏈技術發展所引發的問題
3.2.1 區塊鏈發展所面臨的風險
(1)發展經驗少且與實體經濟過度“親密接觸”。
(2)技術難度大且投入過高,底層技術仍需不斷完善。
(3)技術標準體系亟待建立且與監管不同步。
3.2.2 關于區塊鏈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1)組建區塊鏈大聯盟,制訂行業標準。
(2)攜手金融科技公司,發展核心業務區塊鏈應用,快速推進技術應用。
(3)積極投資布局,建立孵化項目。
(4)銀行內部推進局部領域的應用,快速實施試點。
4 區塊鏈的發展與未來應用
區塊鏈技術未來發展現在所能呈現的主要優勢主要是由其特性決定的,包括增強交易的時效性、減少交易的成本、提高交易的安全等等。但不可否認的是,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每一個潛在的應用都有其自身的優劣性。
4.1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方向
談到區塊鏈這一技術未來的應用,就離不開其發展方向。正因為這種應用程序基礎第一次出現了從底層重新構造現代金融系統的可能性,因而被人們所津津樂道。但區塊鏈想要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從目前區塊鏈所特有的性質來看,未來很多領域都可能會運用到區塊鏈技術。
4.2 區塊鏈技術的未來應用
我們可以相信,區塊鏈這一技術是當前數字經濟時代建立信任的基石,可以讓價值信息的流動更加透明,高效,公平,可信。而所有關于這一技術的應用都將更好地服務于當代信息社會和實體經濟,最終造福人類,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一技術主要將應用在以下方面:
(1)國際支付:尤其在跨幣、跨國的支付交易中,當前的國際支付流程(包括匯款和外匯交易)速度慢且代價高。區塊鏈技術利用數字貨幣能夠解決這其中的部分問題。
(2)資本市場:區塊鏈技術能夠貫穿證券產品(例如股票、債券、衍生品、回購協議、貸款以及資產支持債券)和商品的交易始終,包括第一階段的發行、持有和交易,第二階段資產轉讓后的清算和清償,第三階段的保管和證券服務。
(3)貿易金融:區塊鏈技術能夠讓貿易金融目前的手動流程實現自動化,這包括:
①將信用證轉變成帶有自動化支付功能的智能合約。
②對打印文件(例如提貨單)進行數字化處理并以元數據形式儲存。
③流程中每一步會生成一份所有權記錄。
總之,區塊鏈方案會帶來較低的成本、較高的效率和透明度、欺詐風險降低、人工錯誤次數降低。
參考文獻
[1]孫妮,王振華,李虹含.比特幣被禁:虛擬貨幣與金融安全的反思[J].各界,2017,(14):38.39.
[2]薛小麗.誰是區塊鏈背后的資本推手?[J].商業觀察,2018,(04).
[3]蔡曉紅.從公式到公眾—電子貨幣的蹣跚起步[J].數字財富,2003,(11):58.61.
[4]UK Government Office for Science.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beyond block chain [R].UK Government Chief Scientific Adviser,2016.
[5]張苑.區塊鏈技術對我國金融業發展的影響研究[J].國際金融,2016,(05):41.45.
[6]薛金鵬.瘋狂的比特幣[J].中國經濟報告,2018,(01):115.117.
[7]杜均.區塊鏈+從全球50各案例看區塊鏈的應用與未來[J].華北電業,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