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良
(西安航空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西安 710077)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社會人才需求與分類越來越細。我國實施多年的傳統的大學教育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進行大學教育模式改革勢在必行。為此,教育部明確提出,建設一批應用型本科院校,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急需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1]。
應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術和理論應用到實際的生產、生活中的高級專門人才。因此,應用型人才的能力定位主要是知識應用而非科學發現和創造創新[2],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所有環節必須堅持以社會需求為依據。
首先,應用型人才的知識結構必須強調以技術邏輯體系為依據,圍繞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加以設計。在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等基本工作環節上,要特別強調基礎、成熟和適用的知識,而相對忽略對學科體系的強烈追求和對前沿性未知領域的高度關注。
其次,應用型人才的能力體系要以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為核心目標,在能力培養中特別突出對基本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相較而言,對于科研開發能力就沒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更強調與一線生產實踐的結合,更加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如實驗教學、生產實習等,將此作為學生貫通有關專業知識和集合有關專業技能的重要教學活動。而對于通常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特別重視的畢業設計與學位論文,不會做過高要求。
毋容置疑,為了解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國家和各級政府都相繼出臺鼓勵和支持高校開展校企合作的文件。但現實情況是,此類文件僅限于教育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層面,尚無國家層面完善的法律保障。校企合作中企業方的積極性不高,校企合作開展僅僅依靠關系維持,有效性和效果堪憂[3]。
很多應用型高校,尤其是公辦高校,在校企合作中往往受傳統思維定式影響,不能很好結合學校實際,眼光局限于國有大中型企業,只希望與這些企業合作,而對于那些規模小,但合作起來針對性更強,效果更好的民營小微企業關注不夠。而事實上,國營大中型企業聯系的高校眾多,他們更加重視與“985”“211”高校的合作,導致應用型高校校企合作相對困難。
部分高校對校企合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有效實質的合作內容。校企合作多數都處于簡單的實習和就業層面上,解決實踐教學條件差、師資不足等問題,校企合作中最為重要的推動人才培養質量的因素少,合作往往是低層次的短期行為。
我校是一所建校于1955年的公辦院校,是1985年國家教委確定的開展五年制職業教育的試點院校,具有較為悠久的職業教育辦學經驗和較為豐富的校企合作經驗。升本以來,學校明確提出以校企合作作為加快建設應用型院校的根本途徑。依據這一指導思想,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積極開展了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與實踐,著力推進專業建設。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是我校2013年設立的本科專業,以工業機器人應用為方向。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高端制造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中國制造2025》將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領域部署,2016年《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印發,強調推進我國機器人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4]。目前的機器人全產業鏈分為上游的零部件、中游的本體制造和下游的市場運用三部分,我校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瞄準的正是其下游的應用部分。
學校專業建設的指導思想明確提出以校企合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出發點,不局限于國有企業,要創造條件建立與機器人應用行業企業的聯系,積極開展“小范圍、大幅度”的教學改革,促進人才培養滿足行業企業需要。
3.2.1 優選合作企業
在發展機器人產業的道路上,我國起步相對較晚但發展很快。近年來,我國機器人行業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中國開始進入機器人時代,國內多地已經開啟了制造業“機器換人”改革模式[5],各個省份對工業機器人產業的投入也都如火如荼。目前,全國有機器人公司約3400家,分布在機器人產業鏈的不同區域。這些企業中,大企業、國有企業眾多。基于我校的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結合行業的發展實際,在充分接觸了解的基礎上,考慮到合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我們選擇了廣州瑞松北斗汽車裝備有限公司。
該公司是華南地區最大的汽車焊裝智能裝備制造企業公司。作為民營企業,該公司建設分公司的發展思路是,依托當地高校培養技術人才,做好技術儲備,成立研發展示中心,為分公司發展打好前期基礎。這一發展思路與我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發展不謀而和,為雙方開展校企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是我們優選該企業作為合作企業的主要原因。
3.2.2 確定合作機制與合作方式
經過協商,雙方明確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扎實推進、共同發展”的原則,旨在建立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
(1)從政策和組織上對校企合作提供保證。為保證校企合作組織實施,雙方建立了主要領導參與的校企合作辦公室,統籌教學方案、人員管理、資源管理,解決合作中遇到的重點問題。為保證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出臺相關管理條例和實施細則等文件,明確了雙方合作的運行保障機制。
(2)共建研發機器人工業生產線示范培訓中心。成立西安航空學院、廣州瑞松北斗汽車裝備有限公司聯合研發培訓中心。由學院提供場地,北斗公司提供設備和研發經費,學院和企業人員共同參與開展研發工作,為人才培養和企業發展提供技術和人員儲備,同時為企業在西安地區業務的開展提供展示平臺。
(3)教師企業實踐。通過選派教師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參加企業培訓以提高教師素質來促進師資隊伍建設。每年寒暑假組織教師到企業頂崗鍛煉, 參與企業的項目研發和生產工作,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將企業的最新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傳授給學生,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可以將遇到的問題帶回進行研究,有效地推動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截止目前,該專業全部教師均接受了到該企業的實踐鍛煉。
(4)企業技術骨干參與教學教改工作。聘請企業負責人擔任專業帶頭人、企業技術骨干擔任兼職教師,優化教師隊伍結構。聘請企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來校舉辦系列講座,擔任兼職教師,參與教材、實驗、實習指導書的編寫,促進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近幾年該公司已有數十人次的公司老總和技術骨干來校做兼職教師、做講座培訓,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5)開展訂單培養。每年在企業的參與下,經過企業的宣講,在自愿報名的基礎上,由學校在該專業新生中選拔一個班的學生,由企業和學校按照企業人才需求規格和成熟的技術規范等共同制定教學計劃,確定教學內容,開展“小范圍、大幅度”的專業教改。學生所有教學活動企業全程參與監控,所有實踐環節均在企業完成,畢業生80%留企業工作。該訂單班目前運行良好。
在當前我國校企合作政策支持不夠的環境下,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應用型院校開展校企合作必須把準雙方的需求脈搏,要以開放的視野,靈活的方式,務實的精神,才能有效、扎實推動校企合作,確保應用性人才培養質量。
[1]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EB/OL]. (2015-10-23)[2018-04-15].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2] 蔡向朝.關于新建本科院校建設與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西安航空學院學報,2017,35(4):78-81.
[3] 高強,劉建立,高春霞,等.校企合作對青年教師工程實踐教學能力培養的研究[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8(4):75-76.
[4]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EB/OL]. (2016-03-21)[2018-04-15].http://ghs.ndrc.gov.cn/ghwb/gjjgh/201706/t20170621_851920.html.
[5] 吳冰.機器換人智造升級[N].人民日報,2017-08-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