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賦予了商業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我們能看到,每隔兩三年都有一個新技術的興起,然后去顛覆某一個產業。這種顛覆在過去5年里,在科技通信領域變得觸手可及。雖然,目前5G是未來通訊的發展方向,但商業模式仍在探索中這也是當前5G爭論的焦點,5G還沒有成為有效的商業模式。
對于電信運營商和他們的設備提供商來說,5G的部署也許不是為了產品的商業價值,而是一種轉型,因為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采訪中,電信專家李真同告訴《中國品牌》記者:“今天,我們要改變思維方式,我們需要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等,而5G則是未來成功的關鍵。”
因此,在近期,不少手機廠商紛紛爆出旗下5G手機的進展,聯想、小米、OPPO、VIVO、HTC等等,如不出意外的話,2019年將是這些手機廠商全面發力5G手機的開始。
小米比較心急,10月25日推出了小米MIX 3,并表示:“小米MIX 3最大的亮點就是全球首批5G商用手機。”
但據了解,高通驍龍845的芯片并沒有內置5G基帶,也就是說小米MIX 3的5G功能是采用外掛基帶的形式來實現的,所以,小米MIX 3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5G手機,而是支持5G網絡的手機。
對此,聯想集團的高管扔出了一句“5G技術都是噱頭”,這句耐人尋味的話。有業內人士解讀道,聯想高管說了一句大實話,對于5G手機消費者不應該期待太多。雖然很看好5G網絡服務的長期收入前景,但是眼下的5G網絡還不算很成熟……
從目前具體情況來看,我國將在2019年下半年初步具備5G商用條件,但商用條件并不代表商業化,因為,要到2019年12月才能完成第三階段的研究工作,2020年3月才能形成完整的5G標準。這之后會給運營商發牌照,分配頻譜,之后再進行大規模基站建設,這套流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事實上,在所有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企業宣傳炒作5G商用手機,業內自然是心知肚明,即便承諾未來能支持5G,也不過就是個承諾而已,連標準都沒有建立,怎么保證自己的軟硬件能夠通過測試呢。由此可見,現在的5G手機都是實驗室產品,都是手機廠家拿來“饞人”的,并不能真正拿出來商用。
李真同告訴《中國品牌》雜志記者:“從消費者角度來說,這樣的跟風一點實際意義都沒有,就像在鐵軌還沒鋪好的時候就上了火車,為根本沒可能用到的技術去付錢,只是和錢過不去。即將問世的5G手機,可能在兩三年內用不上5G功能,而且在真正的5G到來之后也無法接入5G網絡,因為技術上的缺陷太多。試想一下,到了全面實行5G的2022年,就像是出了新款淘汰舊款一樣,現在所謂的5G手機會不會直接被淘汰?”
在5G的技術道路上,還有很長的一段需要去征服,這個時候,我們還是做點有意義的事吧,先把5G放一邊,玩玩4G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