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征雨
(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哈爾濱150000)
毛澤東指出在討論意識形態問題時,我們不能忘記辯證唯物史觀的一個基本觀點:“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而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社會意識”,從這一基本原則出發,毛澤東科學而又完整的揭示了意識形態的本質。他說“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應,又給予偉大理想作用和運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而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我國形成了新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的內容也發生了相應變化,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意識形態,因此在社會結構中,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而意識形態(或文化)則來源于政治和經濟,是對政治和經濟的反應,根據以上所述不難看出,毛澤東對意識形態的本質特征作了如下規定:(1)意識形態根源于社會的政治和經濟。意識形態是社會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的直接反映,是經濟形態和政治形態在意識中的表現,有什么樣的政治、經濟就會產生什么樣的意識形態。(2)在階級社會中,意識形態具有明顯的階級性。(3)意識形態對社會的發展有巨大的能動作用。
1.意識形態的引領功能。毛澤東在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我想這種空氣固要有一班刻苦勵志的人”,尤其要有一種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義’,沒有‘主義’是造不成空氣的?!薄爸髁x譬如一片旗幟,旗幟立起來了大家才能有所指望,才之所趨赴?!毙轮袊⒑?,在社會主義建設出現種種弊端,毛澤東深刻認識到意識形態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指明方向,為國家的繁榮富強提供源源不斷地精神動力。
2.意識形態的動力功能。毛澤東說;“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準備,在革命中,是革命總路線中的一條必要和重要的戰線,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在中國革命建設的過程中,毛澤東突出強調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社會作用,強調意識形態的教育和激勵作用,著重強調意識形態的動力作用,從而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是促進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動力,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工作的有力保證。
3.意識形態具有維護功能。毛澤東曾明確指出:隨著經濟建設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他強調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去武裝全黨和教育群眾,充分發揮意識形態維護國家政權穩定,增強政府的合法性,加強經濟戰線政治戰線社會主義戰線的同時,實現意識形態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政權的穩定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針對如何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問題,毛澤東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結合中國現實,提出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方針,該方針是唯物辯證法的具體體現,符合意識形態發展的特殊規律。毛澤東指出:正確的東西總是在同錯誤的東西作斗爭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真的,善的、美的東西總是在假的、惡的丑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對比毛澤東提出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并強調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必須有分析有批判的學,不能盲目的學,不能一切照搬照抄,機械的搬運,這些觀點是毛澤東為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長期思考的過程、理論成果及經驗總結,力圖通過“雙百”和“兩用”方針的貫徹,增強人們的思想政治修養,以期抵制對社會主義建設造成干擾的落后思想和腐朽文化。毛澤東主張,對待傳統文化要批判地繼承,對待舶來的西方文化要辯證的吸收,通過“雙百”和“兩用”的方針和方法,建立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以引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方向。
毛澤東對意識形態領域的階級斗爭十分重視,他說:“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的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方面階級斗爭還是長期的、曲折的,有時還是很激烈的?!标P于意識形態斗爭問題毛澤東創造性的區分了兩類不同性質的意識形態斗爭,一類是無產階級意識形態和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斗爭,毛澤東指出這類斗爭具有長期性,必須用專政的方法來解決,即必須破除打到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態,否則就無法建立和維護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另一類是無產階級意識形態內部的斗爭即黨內思想斗爭,毛澤東指出黨內思想斗爭不能用簡單的專政方法來對待,毛澤東對比提出了要用“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和他后來概況“團結---批評---團結”的方法來解決,即必須遵循意識形態活動的基本規律,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細致的批判,進行說服教育工作,弄清思想,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在新的基礎上達到進一步團結的目的,社會主義新中國脫胎于半殖民半封建社會,不可避免帶來濃重的階級斗爭,毛澤東在意識形態建設中重視階級斗爭是智慧之舉,因為時至今日“和平演變”與“反和平演變”的斗爭依然存在,著重強調意識形態斗爭地位,對于建立一個和平中國是重中之重。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并以其武裝教育全黨人民,排除意識形態領域中的雜音,噪音的干擾,實現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國家的長治久安,可見毛澤東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思想保障和基本經驗。
在抗戰時期,毛澤東就提出中國革命和中國新文化都不能離開黨的領導,不能離開共產主義思想的領導,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是毛澤東意識形態思想的基本內容,是中國革命經驗的科學總結,更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因素。毛澤東總結我國革命的歷史經驗中指出 “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鄙鐣髁x建設事業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這個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新的時代條件下,經濟建設高度發展,不可避免推動文化建設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正確處理好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與文化和意識形態建設的關系,實現和諧有序發展。
毛澤東極為重視黨領導意識形態工作的能力建設問題,指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問題交織疊加,意識形態領域必然會成為各種沖突的主戰場,因此,要加強重視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能力,深入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意識形態思想,切實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實現人民群眾對黨領導意識形態工作能力的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