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城管隊員叫法不少,或稱“胥”,或稱“卒”,還有稱“市吏”“監市”等。但事實上,古代并沒有現代城管局這樣的專職機構,自然也無城管隊員一說。古代城管的身份復雜,既有軍人城管,也有警察城管,更多的是行政人員當城管。如漢唐時相當于現代首都所在城市市長的“京兆尹”,其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城管執法。古代早期城管常由士兵充當,這是因為城市的出現原本就是軍事防御的需要,由軍人把守。如在北宋的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府,朝廷便設有相當于現代街道城管隊的“街道司”,并相應成立了由500名士兵組成的執法隊伍,以保持東京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環境衛生。明代的北京,由相當于今北京衛戍區或武裝警察部隊的“五城兵馬司”來承擔現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職能。清代的北京,還專設“督理街道衙門”,其部分職能也與現代城管局比較接近,像破壞公用設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為,都是“督理街道衙門”的執法重點。西方的城管制度被引入中國后,由警察承擔起城管的工作。如中國歷史上首個警察機構之一的天津警察廳(清政府設立),除了負責當地社會治安外,管理市容市貌、交通、市場秩序等,都是其分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