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 陳禹彤 趙瑞 李豫 姚黎清

摘? ?要:目的? 探討“以功能障礙為主線”的整合式教學方法在康復治療學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2016級57名康復治療專業學生隨機分為A、B兩組,A組學生28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B組學生29名,采用以患者功能障礙的發生、發展及治療為主線的教學模式進行肩關節解剖、病理、生理、常見疾病的康復診療的教學。比較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實踐技能成績、以及教師問卷調查表情況。結果? 理論考試成績方面,A組學生綜合成績、主觀題得分及客觀題得分均高于B組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學生實踐技能考核平均分為(70.16±5.79)分,B組學生實踐技能考核平均分為(73.85±7.07)分,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教師認為聯合備課有助于自身理論知識體系的完善,有助于了解非專業領域的理論知識,對臨床工作的開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結論? “以功能障礙為主線”的整合式教學模式符合康復治療師的培養要求,利于學生理論成績的提高以及康復治療思維的培養,有助于教師團隊知識水平的提高,適合在康復治療學專業的教學中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整合式教學;功能障礙;康復治療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16.003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16-0009-03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Integrated Teaching "Based on Dysfunction as the Main Line"in the Teaching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ZHAO Ying,CHEN Yu-tong,ZHAO Rui,LI Yu,YAO Li-qing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00,Yun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based on dysfunction as the main line"in the teaching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Methods? A total of 57 rehabilitation majors from Haiyuan College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and B.There were 28 students in group A,us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29 students in group B were taught the rehabilitation and treatment of shoulder anatomy,pathology,physiology and common diseases with the teaching mode of occurrence,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ysfunction.Compare the theoretical test scores,practical skills scores,and teacher questionnai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Results?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test scores,the scores of comprehensive scores,subjective scores and objective questions of group 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group B,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average score of practical skills assessment of group A students was(70.16±5.79).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practical skills assessment of the group B was(73.85±7.07),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teachers believed that the joint preparation of lessons helped their theory.The improvement of the knowledge system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non-professional fields and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work.Conclusion?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based on dysfunction as the main line"meets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ists,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theoretical achievemen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thinking.It helps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level of the teacher team and is suitable fo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Key words:Integrated teaching;Dysfunction;Rehabilitation therapy
我國目前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大多沿襲前蘇聯醫學院校的課程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多以教師人才為中心,注重課堂理論知識灌輸和基礎知識的掌握,這種教學模式不是很契合21世紀康復治療師的培養需要[1]。康復治療學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在初步掌握基本醫學知識的基礎上,系統掌握現代康復醫學專業的基本理論、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發展潛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康復治療師[2]。目前我國康復治療師的教學過程中課程間缺乏有機聯系,重復與遺漏現象并存,未形成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近幾年來教研教改的重點放在了臨床實踐上[3,4],忽略了學生在吸收理論知識,建立完善的理論體系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整合醫學是指從人的整體出發,根據社會、環境、心理的現實進行修正、調整,使之成為更加符合人體健康和疾病診療的新的醫學體系。整合式教學的設計思想來源于整合醫學(holistic integrative medicine,HIM),將醫學各領域最先進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各專科最有效的實踐經驗分別加以有機整合。另一方面,康復是以人為診治對象的學科,“功能障礙”是康復醫學的主線,因此,我們設計實驗探究“以功能障礙為主線”的整合式教學模式是否更符合治療師的培養需求。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2016級康復治療專業共57名學生參加本實驗,將所有學生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B兩組。A組學生28名,其中男13名,女15名;B組學生29名,其中男11名,女18名。本實驗所涉及各專業教師各兩名。
1.2方法? 以“肩關節功能障礙的評定及康復治療”為例進行課程講授及考核。每個專業各兩名教師分別對兩組學生進行教學,兩名教師學歷水平,既往授課經驗類似。A組在第二學年第一學期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肩關節解剖、病理、生理、常見疾病的康復診療的教學。A組學生的授課教師針對具體章節各自進行備課。B組在第二學年第一學期采用以患者功能障礙的發生、發展及治療為主線的教學模式進行肩關節解剖、病理、生理、常見疾病的康復診療的教學。B組學生的授課教師進行討論試聯合備課。1.3評估方法? ①理論考試:就肩關節的解剖、病理、生理、影像、康復評估及治療等方面設計理論考試考卷,考查學生康復醫學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滿分100分。②實踐技能考核:按照昆明醫科大學康復學院康復治療學專業技能操作指導手冊設計考題。考核時由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康復醫學部研究生扮演標準化病人,學生隨機抽取號碼對應相應病人并進行操作,操作涉及客觀檢查、主觀檢查、康復評估和康復治療等康復醫學相關臨床技能,由同一教師根據評分細則對學生的操作評分,滿分100分。③問卷調查:課程結束后,向B組學生的授課教師發放調查問卷,分別從教師對整合試教學的感興趣程度、是否對自身理論知識水平有所幫助等方面進行評價。共發放4份,收回4份,均為有效問卷。
1.4統計學分析? 用SPSS17.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兩組教學后理論考核成績用(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 “以功能障礙為主線”教學組綜合成績、主觀題得分及客觀題得分均高于傳統教學組,見表1。
2.2實踐技能考核結果? A組共28個學生參加實踐技能考核,其中優秀(85~100)2人,良好(70~84)8人,合格(60~69)18人,不合格0人;平均成績(70.16±5.79)分。B組共29個學生參加實踐技能考核,其中優秀(85~100)5人,良好(70~84)16人,合格(60~69)8人,不合格0人;平均成績(73.85±7.07)分。兩組學生實踐技能考核平均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99,P=0.003)
2.3問卷調查結果? 整個問卷調查的設計主要圍繞了B組授課教師對聯合備課及整合式教學的的體驗進行調查及分析。超過半數的教師認為聯合備課有助于自身理論知識體系的完善,有助于了解非專業領域的理論知識,對臨床工作的開展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3 討論
3.1節約教學成本? 通過聯合備課,學科間有了充分的交流和溝通,據統計,重新進行課程整合后“以功能障礙為主線”的教學模式下相關內容授課10個學時。而傳統教學模式下僅《骨科肌肉物理治療》一門課與肩關節功能障礙相關的章節便有上肢創傷康復、軟組織損傷康復、斷肢康復、周圍神經損傷康復、運動創傷康復、關節置換康復、慢性疾患康復、關節炎癥康復等,近30個學時,且各章節間重復內容較多,若再將解剖學等醫學基礎課程肩關節相關章節課時加入計算,人力物力耗費更加龐大。這就很好地說明了聯合備課后原來以學科為中心教學所導致的概念和認識差異得到統一,極大減少了學科間不必要的重復內容,縮減了大課課時,有效節約教學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且見習比例的增加使學生臨床學習進程更加合理,更符合治療師的培養模式。
3.2教學效果顯著? 理論考試及實踐技能考核結果均顯示“以功能障礙為主線”教學組學生在理論知識掌握(肩關節功能障礙重點、難點),臨床問題推理及臨床羅輯思維等方面均優于傳統教學組學生。“以功能障礙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在更加合理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對于疾病有了更為全面、系統化的認識,有利于學生拓展思路,建立扎實的綜合臨床邏輯思維及理論知識構架。
3.3有助于臨床思維的建立? “以功能障礙為主線”的教學模式突出了康復醫學在現代醫學當中的重要性,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授課、身臨現場的見習并親自詢問、檢查患者,學生對康復醫學有了感性的認識,使得理論知識及臨床實踐間的結合、轉換有了更為清晰的掌握,對它作為一門快速發展的學科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使學生體會到關注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質量是一名康復工作者應始終牢記的責任,同時讓學生建立康復治療是幫助患者實現功能化的過程,而不是追求正常化的過程的觀念,幫助學生重視和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并表達人文關懷,適合在康復治療學專業的教學中進行推廣應用。
但另一方面,本研究也存在些許不足,其一,課程開展時間對于學生而言為時過早,理論上大二學年第一學期還處于醫學基礎知識的教學階段,臨床思維還很欠缺,在該階段進行本課程缺乏一定科學性;其二,由于各授課教師均在臨床承擔重要工作,聯合備課固然好但備課時間的協調等難度較大,勢必會影響到各自臨床方面本職工作,而由于授課教師人數較少,問卷調查結果也缺乏其可信度。
“以功能障礙為主線”的整合式教學在課程整合過程中難度較大,但由于其較好的教學效果及對教師知識掌握的積極推動作用,難點可克服也應該克服,建議在康復治療專業教學中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新平,陳俊國.中美高等醫學教育學制學位比較與啟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02):14-15.
[2]張桐赫,董靜,尹譽婷,等.康復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6):185-186.
[3]陳慶慶.國際化背景下高職康復治療專業雙語教學的重要性及面臨的問題[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02):4-5.
[4]程吟,成曉燕,何冰,等.創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康復治療專業實驗課學生能力培養的途徑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05):234.
收稿日期:2018-3-28;修回日期:2018-4-11
編輯/錢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