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蕾
摘 要: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在不斷發展,但我國水污染控制和治理措施的進展卻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目前,我國許多河流成為了工業、農業以及生活廢水的主要排放場所,導致水體吸附的污染量超過了自身的凈化能力,造成了河流大面積的污染,水體逐漸富營養化,形成了黑臭水體。黑臭水體治理已成為我國七大污染防治工程之一,現我國北方區域黑臭水體污染負荷大、污染復雜、防治難度大,并且比起中南部地區,北方多個水域的水污染程度更嚴重、治理需求更大。本文就當下的這種情況,分析我國北方區域黑臭水體的主要類型,提出相應的治理方法。
關鍵詞:我國;北方區域;黑臭水體;主要類型;治理方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2.024
“黑臭”屬于環境污染,水體的物理指標范疇,主要是指在視覺上河流水體呈現因污染而產生的明顯異常,顏色通常為黑色或泛黑色,同時產生在嗅覺上引起人們感到不適甚至厭惡的氣味,它是水體感官性污染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如今,我國北方大部分城市建有污水處理廠,但由于我國國土面積大,南北方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因而,在治理黑臭水體方面也有很大的區別。下面,我從黑臭水體的主要成因開始分析,將北方黑臭水體分為不同的類型,從而找到適合北方區域水體的治理辦法。
1 北方黑臭水體的主要成因
(1)工業、生活廢水排放。北方很多區域都是重工業的發展領域,指導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但這些工業的發展也帶來了許多污染源,因工業成分導致這些污染物的種類繁多,還排出了許多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漸漸城市化,生活廢水的排放量也在日益增加,近年來伴隨著全球的氣候變暖,讓一些污水溝里的蚊蟲不斷滋生,生活垃圾和淤泥的積壓混合,使水體更加惡臭。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的雙重排放是北方形成黑臭水體的主要原因之一[1]。
(2)治理工藝欠佳。一些北方企業環保意識還不夠強,在治理污水上采用一些傳統的治理工藝。采用人工濕地處理技術,雖然減少了占地面積跟投資資金,但是因為這種工藝對磷去除效果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且存在在低溫條件下很難進行運用的情況,致使治理水體過程中氧氣供應的不足,厭氧菌大量繁殖而變成了黑臭污水池。還有采用地下滲濾污水處理技術,這種傳統的滲濾技術占用面積很大,增加了工程成本,同時由于南北方土壤類型有所差異,北方的局部地區的泥土不能適應這種滲濾過程,導致整個滲濾環節對北方的水質、環境造成損害。
(3)植被稀少。我國北方是糧食的主要產地,一些農作物的種植剝奪了植被的種植面積。植被稀少,對降水的阻攔減弱,失去了枯枝落葉覆蓋在地表[2],更多的降水形成了地表徑流,地下徑流就會減少,再加上植物呼吸作用的減少使水中的微生物難以存活,缺少微生物對水體中雜物的拾取,影響了水循環也破壞了生態系統。另外,大量農作物的種植,由于種植過程中農藥、化肥等不合理使用,廢植物秸稈的隨意丟棄,造成了水體渾濁、黑臭。
2 治理北方黑臭水體的辦法
(1)控源截污。黑臭水體的治理,首先要對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外援污染物進行攔截,嚴格控制外源污染物入侵水體,對污水先采用凈化處理后再排放。政府部門重視對黑臭水體的治理和管控,設立相關的條例,控制人們對垃圾的不規范丟棄,要求環保人員對城市周邊的垃圾采用相應的分類技術,嚴禁在水體周圍進行垃圾的清理工作。
(2)內源治理。內源治理要治理單位派相關的治理人員、水質監測人員對水體進行定期的檢查和疏通工作,防止一些垃圾長期不處理而沉底,最后難以徹底清除,造成水體的二次污染。另外,采用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如:引水稀釋、人工曝氣、化學絮凝處理技術等[3],加快污染水體流動和水體的自凈能力,加快水體交換和流通速度,縮短污染物在水體中的停留時間,降低污染物的濃度指標,改善水質。用化學的處理技術,快速高效地溶解河床底部的不溶性固體沉淀。
(3)改善生態。采用科學的治理措施,使底層的溶解氧得以恢復,限制水體中含磷物質的靈活化和向上擴散,抑制浮游藻類的生長,使水體生態系統逐漸恢復。在水體旁保證綠色植被的種植,促進水體微生物的生長,凈化空氣,保護地表,促進生態系統中自身的水循環作用。在一定需求上,向水中投放適量的水生生物,使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攔截水中有機物生成,提高降解速率,改善原有生物的處理體系,增加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效能,增強水體的自我降解功能,強化對污染水體的自凈能力。通過多措施齊下的方法改善水體污染情況,為水體的恢復提供貢獻力量。
3 結束語
黑臭水體治理是人們擔憂、亟須解決的問題,這種現象的出現也讓人們感到痛心。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也推行了一些治理方法,確定了一些制定目標,望這些治理方法的推行,能夠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黑臭水體帶來的危害,約束自己不做污染水質、破壞生態的行為。實現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放污口的現象,需要政策、制度落實到位,人民也要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入到相關的治理工作中,使黑臭水體的現象真正地得到治理,讓我們的祖國因我們每個人的攜手努力而變得更美好。
參考文獻:
[1]曾金平,趙新民,陳奇等.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思路及技術探討[J].建設科技,2018(06):53-55.
[2]李亞,梅榮武,孔令為等.黑臭水體治理案例與啟示[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8,43(01):57-60.
[3]白娜,王睿,白志輝等.我國北方區域黑臭水體主要類型及其治理方法[J].煤炭與化工,2017,40(11):15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