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浩華
摘 要:重慶軌交環線王家莊停車場在進行上蓋物業開發的情況下,分析車輛基地蓋下消防難點,根據規范要求所采取的消防措施,總結對車輛基地蓋下消防設計應采取的方式。
關鍵詞:車輛基地;上蓋物業;消防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2.089
軌交車輛基地是保證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安全運行的重要基地,負責車輛的運行、檢測、維修和人員的培訓等。為了更好地集約利用土地,拓展提升城市功能,增強軌道交通自身造血機能,各地開始在車輛基地加建上蓋并結合周邊土地進行物業開發[1]。這種“地鐵+物業”的模式,多種建筑功能相互疊加,建筑面積龐大,消防不易明確定性。
1 工程案例
王家莊停車場規劃用地面積26.95公頃。其中上蓋物業開發體量為89.9萬平方米,物業開發定位大型商業,生態住宅,商務公寓。
王家莊停車場主要在咽喉區、停車列檢庫、洗車庫設置上蓋,蓋板面積約為7.5萬平方米。除落地的物業開發之外,上蓋作為物業開發建設用地一部分,也是消防設計的難點。
2 設計原則
(1)針對此類建筑沒有專門的防火設計規范。蓋下為丁戊類廠房,蓋上為汽車庫及高層商業,把工業建筑和高層公共建筑進行組合,蓋下地面作為廠房的安全疏散場地,蓋上平臺作為高層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場地,這種設計界限目前是“地鐵+物業”模式的消防共識。
(2)蓋下車輛基地的建筑定性為地上建筑。蓋下的大多數丁類廠房無法滿足自然采光及通風排煙,需要設置機械排煙[2],由于廠房內有接觸網及各種設備,不便劃分防火分區。
(3)蓋下車輛基地的不設防火分區,僅設置防煙分區。主要建筑運用庫層高10米,在物業開發的蓋板上均設置自然排煙的洞口,兼做庫內自然采光。這種屋頂采光通風洞口,與上蓋物業開發的建筑外墻建筑滿足規范所要求的建筑間距,又大大改善蓋下建筑的工作環境。庫前咽喉區由于不滿足上蓋開洞條件,設置防煙分區和機械排煙。
3 消防措施
筆者認為,由于上蓋平臺范圍面積較大,蓋下車輛基地的建筑對外的空間有限,自然采光通風條件差,人員疏散距離較長。軌交車輛基地在上蓋物業下的各單體建筑設計應按地上建筑的要求,并采取以下防火措施:
(1)蓋下車輛基地的停車列檢庫,檢修庫,月檢庫等建筑面積大于5000m2的主要生產用房應設置環形消防車道 [2]。蓋下車輛基地的建筑物耐火等級應為一級,生產的火災危險性類別不應低于丁類,裝修材料應為A級不然材料。
(2)蓋下車輛基地各單體建筑之間的建筑間距與防火間距應滿足《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和《重慶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的要求。
(3)車輛基地獨立的公共建筑、甲、乙類廠房及倉庫不應設置在蓋板下。公共建筑可燃物較多,裝修較復雜[3],為車輛日常運營、管理提供保障。該建筑重要,發生火災需要及時到達撲救,才能避免引起連鎖反應,避免發生更大的災害。
(4)蓋下車輛基地的各單體建筑及咽喉區宜自然通風采光,如不行,應設置機械排煙,機械排煙的排煙口應設置場地的下風向,均應排放至蓋外。
(5)蓋下道路及蓋下無接觸網的公共區均應設置自動滅火系統,蓋下如有地面停車場,除設置機械排煙和自動滅火系統外,其他可按地面停車場設置[5]。
(6)蓋下車輛基地的各個區域應設置綜合監控系統。系統接入車輛基地消防控制室,隨時對車輛基地的生產和消防安全情況進行監控[6]。
(7)蓋下車輛基地的運用庫或停車列檢庫的單體建筑體量最大,人員消防疏散到建筑外的距離過長,庫中和庫兩端的平交通道均應設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隨著國內各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迅速發展,軌交車輛基地上蓋物業開發形式多樣。使上蓋物業既能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又能有效預防火災、確保生命和財產安全,是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軌交車輛基地上蓋物業開發應納入前期線路規劃范圍,統籌規劃、合理布局[7]。深入研究軌道交通車輛基地上蓋物業開發整體的消防設計難點,論證其消防措施的合理性、可實施性,可為制定相適應的防火規范和技術標準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地鐵設計防火規范(報批稿)[S].
[2]建筑設計防火規范[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4.
[3]辦公建筑設計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4]地鐵設計防火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5]高虹.地鐵車輛段預留上蓋開發消防設計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
2009.
[6]鐵路工程設計防火規范[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7.
[7]繆東.對城市地鐵車輛段物業開發的思考[J].鐵道勘察,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