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英
【摘 要】1847年比才創作的最后一部歌劇——《卡門》,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卡門有著獨特的創作視角,在舞臺表演中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講究,鮮明的人物形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進而產生了感人的藝術效果,可以說,比才《卡門》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創作的過程當中對于戲劇和音樂的結合,這為作品的成功埋下了伏筆。本文首先闡述了卡門形象在戲劇創作中的塑造;其次分析了卡門形象在音樂創作中的塑造。
【關鍵詞】卡門;人物形象;戲劇創作;音樂創作;藝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J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8-0029-01
一、卡門形象在戲劇創作中的塑造
卡門是以幕、場為基本戲劇結構單位的,總共四幕二十七場。
卡門的第一幕是戲劇發展的呈示階段,人物的性格、人物的關系以及背景等等都將會在這里被引入。由于唐·何塞由沒有禁受住卡門的誘惑,進而出現玩忽職守的現象,最終導致入獄。在這樣的劇情之下,就給人們設置了一個重要的懸念,而且恰如其分地就將卡門那放蕩不羈的性格和唐·何塞膽小怕事的人物性格表現了出來,這為接下來劇情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一幕的發展呼喚著第二幕的出現,在第一幕當中,人物之間的性格、關系隨著劇情的發展越發彰顯,有著英俊的面龐的斗牛士埃斯卡米洛和膽小怕事并且懷有嫉妒心理的唐·何塞為了能夠博得卡門的歡心,雙雙展開了猛烈的攻勢。在這里過程中,唐·何塞讓愛情沖昏了頭腦,竟敢頂撞上司,最終淪落為寇。但是卡門卻認為愛情是不能夾雜著過多的束縛的,可以看出卡門崇尚、向往的是大膽、自由的愛情。可是唐·何塞在做了強盜之后,腦子里充滿了統治欲望,嫉妒、惡習的存在,使得唐·何塞和卡門之間一直處于沖突的狀態當中。唐·何塞為了捍衛自己的愛情,他變得大膽,不再膽小怕事,并和英俊的斗牛士埃斯卡米洛展開了激烈的決斗,最后遠在家鄉的未婚妻告知唐·何塞母親重病了,唐·何塞才不忍心地離開了卡門。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卡門中的第二幕和第三幕之間的劇情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在對戲劇中的人物互相之間的關系、性格、背景作了清晰的梳理之后,彼此之間的矛盾、沖突點越來越清楚,這一切都在為最終的高潮部分埋下了伏筆。
接著,第四幕開場了,第四幕和前幾幕相比較而言,顯得尤為熱鬧,沒有了高度的緊張感。但是,之后男主角和女主角之間的無言相對,使得戲劇又緊張了起來。斗牛場內的狂歡和卡門以及唐·何塞之間的激烈對抗對照鮮明。卡門想為埃斯卡米洛吶喊助威,可以說接二連三地遭受到唐·何塞的阻攔。為了能夠得到卡門,唐·何塞軟硬兼施、步步緊逼,但是卡門卻不吃這一套,寧死不屈,堅持不退卻。在這樣的劇情下,氛圍逐漸緊張起來,卡門和唐·何塞為了達到自己心中目標,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緊接著,唐·何塞向卡門求婚,但是卡門卻拒絕了,并將他的求婚戒指扔掉了,充滿怒氣的唐·何塞一刀殺死了卡門,在這個時候,戲劇達到了高潮。最后,唐·何塞對著倒在血泊當中的卡門深情呼喚,歌劇也隨之落下了帷幕。在舞臺當中的悲歡離合,發人深省。卡門情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驟然收束,正是在這樣鮮明的矛盾沖突以及情節之下,卡門的形象被塑造得鮮明突出、躍然紙上。
二、卡門形象在音樂創作中的塑造
戲劇內容和結構作為歌劇發展的基礎,《卡門》是屬于分曲體的歌劇音樂結構的,共分為四幕二十七個分曲。
一般來說,在分曲體歌劇當中,詠嘆調和宣敘調可以說是構成歌劇音樂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卡門是屬于分曲體的音樂結構,但是詠嘆調和宣敘調并不是主要工具,歌劇當中的舞曲、重唱、合唱等內容,則成為《卡門》的亮點。尤其是在卡門所表演的三段舞曲當中,比才對卡門在舞曲當中的描述是極具個性的。卡門的音樂,是在具有異國情調的舞蹈性表現,它改變了以往依賴于歌詞的現象,并且突破了傳統的詠嘆調和二重唱,使得卡門的音樂、舞臺、人物形象變得惟妙惟肖。與此同時,風俗性舞曲題材的采用,并沒有脫離歌劇的整體發展,它通過對主人公的性格以及內心活動的刻畫,將歌劇描繪得栩栩如生。此外,重唱在歌劇當中也同樣有著豐富的表現力,這種表現形式,通過將各個角色所具備的不同心理凝結在一起,進而抒發出相應的感情,而且,重唱的表現形式,使得戲劇的表現層次具有更明顯的優勢。最后,歌劇當中對于地方色彩和生活風俗等方面場景的刻畫也為本劇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可以說是構成歌劇整體結構和戲劇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結語
綜上所述,歌劇作為戲劇的重要表現形式,其藝術魅力關鍵在于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該劇塑造了生動、鮮明的卡門人物形象,并通過豐滿的音樂表現形式,讓人們見證了愛情背后的愛與恨、血與淚。
參考文獻:
[1]樸微威.歌劇《卡門》中悲劇愛情的音樂表現[J].藝術研究,2017(03).
[2]高峰.關于歌劇表演中角色形象塑造的有效思考[J].藝術評鑒,2017(16).
[3]朱博.淺談歌劇《卡門》中米卡埃拉的這一角色的人物塑造[J].北方音樂,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