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莎
【摘 要】怎樣才能在人物的塑造中更好地結合自己的性格,或是改變自己的性格迎合角色呢?如何能創造出鮮明、準確、富有深刻內心精神生活的人物形象來呢?需要運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去生活中進行觀察和體驗,把觀察到外部形象和體驗到的內部情感進行分析體會,才能塑造出擁有準確的舞臺行動、豐富的精神活動、鮮明、深刻的性格特征的角色。演員對角色性格的探索與體現是衡量一個演員的演技高低、好壞的重要標志。
【關鍵詞】性格化;內部性格化;外部性格化;雙向融合
中圖分類號:J8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8-0035-01
一、性格是角色個性中最關鍵、最顯著的心理特征
性格的定義是: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態度和處理問題的方式中比較穩定而具有核心意義的心理特征。很多人都常說一句話“性格改變命運”。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環境,由于環境不同,對事物的態度和做出的決定也各有不同,這種態度和決定,反映出了他在“做什么”,反映出他是“怎么做”。一個人處理問題的態度和做出的決定,在自身的行為過程中不斷的強化,一個人的性格特征會不斷地展現出來,最后累積固定為一個人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因所受教育程度的差異、生活處境的區別以及個人認知速度的不同,而對同一事物所做出的情緒反應可能就是不相同的。“沒有性格特征的角色是不存在的”。發現性格,體現性格,是一個表演藝術家畢生要進行探索挖掘的工作。運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去生活中進行觀察和體驗,把觀察到外部形象和體驗到的內部情感進行分析體會,才能塑造出擁有準確的舞臺行動、豐富的精神活動、鮮明、深刻的性格特征的角色。這些人物獨具個性新穎之妙,絕無千人一面之弊。
二、尋找人物性格化的途徑
人物性格化的創作首先是劇本所決定的,是劇作家創造出來的。在演員的二度創作中的性格化是要通過演員在舞臺上的行動、動作來完成的。動作能把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現出來。
性格化是有所區分的,可以分為外部性格化和內部性格化,把角色看不見的內心狀態通過行動描繪出來稱為外部性格化,而外部性格化的心理依據稱為內部性格化。兩者關系不可分割,也互為依據。演員應該做到在內在體驗的基礎上,進行外部性格化的塑造,這樣塑造出來的舞臺人物才能擁有生動的典型的性格特征和豐滿的精神世界。
外部性格化的塑造,著重強調探索最合適人物的外部形象的方法。從生活中進行捕捉,穿戴樣式、風格大不相同的鞋子、衣服、眼鏡、帽子、配飾、首飾和化妝,捕捉到所描繪的人物的外部形象。同時還要進行劇本人物分析,劇中人物出生的年代,當時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受教育程度、他的年齡、從事什么職業、主要的人物關系。分析并挖掘出一切與劇本中的人物有關系的所有因素,從自身的生活經驗中,從生活中觀察到的別人的間接生活經驗中,或是從別的藝術作品中需找到塑造角色性格的依據,充分調動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出角色的外部形象大概的雛形,在劇本的規定情境中塑造出有典型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
內部性格化的塑造,體驗角色是基礎。在表演中獲得準確生動的表演是每一個演員想擁有的能力,演員必須在語言的準確性、形體的可塑性、情感的表現力上有大量的訓練,尤其在表現細膩入微的情緒變化或巨大的激情時能夠從容面對;同時要演員必須做到反復地探索體驗角色,選擇出最能夠表現出角色內心體驗的外部表達方式。外部性格化只有在內部性格化的體驗基礎上產生才會更加準確。
三、角色性格化與演員的雙向融合
演員自己本身可以稱之為表演的第一自我,而演員塑造的角色稱為第二自我。在整個角色形象塑造過程中,演員第一自我與第二自進行雙向融合是塑造角色的關鍵。表演中的第二自我并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在演員的第一自我的監督下執行角色的行動,判斷第二自我是否置身于角色的規定情境中,做到真正的再體現。當演員在接觸到一個新角色時,首先要與角色進行內在聯系,找到演員自身與角色性格的相似之處,同時也要發現角色和自我性格上的不同之處,創造出角色應有的活生生的典型性格。演員要將自己的狀態向角色的狀態靠攏,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來。
創造出角色典型的生動的性格,演員要做到的首先是突破自我,與角色建立內在聯系。演員在塑造角色時應該從揣摸人物的外部特征開始,不斷尋找出自己與角色之間的差距,做到突破自我變成角色,塑造出生動、真實、符合生活依據的人物形象。當演員要創作一個活生生的具有鮮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就需要從心里走向角色,重要的便是通過由內到外,由外到內反復體驗的艱巨道路,從而獲得角色最深刻的自我感覺。演員只有尋找到了這種人物正確深刻的心理感受及外部形體的表現能力,才能真正地生活于角色,實現“我就是”那個人物。
四、結論
當演員要創作一個與自己的經歷、思想狀況、趣味愛好都有很大差別的角色時,演員要突破自我,走向角色,最重要的便是通過由內到外,由外到內反復體驗,從而獲得角色最終的自我感覺。塑造有血有肉并且有豐富的性格魅力的藝術形象是我們每一個演員畢生的追求。
參考文獻: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的自我修養[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
[2]林洪桐.表演藝術教程—演員學習手冊[M].中國傳媒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