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陜北民間音樂不僅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且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國民族音樂的寶庫。新中國以來,陜北民間音樂廣為流傳,成為人們喜愛的重要音樂品種,也成為了作曲家們的創作素材,激發了許多音樂家的創作靈感。在創作技法上將陜北民間音調與特定的和聲語言相結合,運用鋼琴特有的音色,創作出具有鮮明而強烈的民族風格的陜北題材或素材的許多鋼琴曲,具有較強的演奏效果,許多作品已經成為鋼琴家們經常在國內外演奏的曲目,也是陜西省音樂走向世界的突出文化現象。
【關鍵詞】陜北民歌;鋼琴音樂;陜西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J64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8-0057-02
一、陜北素材鋼琴音樂在國外的現狀
在國外,有很多華裔鋼琴演奏家都在演奏陜北鋼琴音樂。如法籍華裔鋼琴演奏家、鋼琴博士、巴黎高等音樂學院鋼琴高級音樂會演奏家種佳女士,長期堅持把陜北題材鋼琴曲推向世界,她是法國戛爾什音樂學院教授,在巴黎、里爾、尼斯、夏朗特、摩那哥、依澤爾、埃及等國家舉辦個人音樂會,參加過幾十屆世界各地的國際藝術節。獲得了法國《西南報》、《共和回聲報》、《音樂家書信》等媒體的一致好評。2001年至2003年,種佳應法國環球唱片公司之邀,錄制了《黃土地》、《萬紫千紅》等中國作品CD專輯。其中錄制了四首陜北民歌改編的鋼琴作品《藍花花》、《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繡金匾》、《解放區的天》、《陜北民歌主題變奏曲》。《黃土地》和《萬紫千紅》是專門為中法文化年活動錄制的兩張鋼琴唱片。與此同時的頻繁演奏中,她仍重視傳播中國音樂,中國鋼琴作品始終在她的音樂會上曲目中占主要部分。法蘭西音樂臺、法蘭西文化臺、法蘭西國際臺和古典音樂臺等均相繼制作了不同層面的專題采訪和作品介紹。中法文化年之際,應法國文化部之邀,種佳在巴黎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音樂廳舉辦了中國鋼琴作品音樂會,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興趣和極大的反響。她在音樂會上演奏了四首大家熟知的具有濃郁陜北風情的民歌——《陜北民歌主題變奏曲》、《蘭花花》、《繡金匾》、《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這些情況都反映了陜北素材鋼琴曲完全可以走向世界,成為陜西的文化名片。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以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為素材的鋼琴音樂創作,必須要解決好中國風格旋律與鋼琴多聲音樂的關系,這是中國作曲家幾十年來努力的方向。一方面,我們要研究陜北民歌旋律與鋼琴多聲創作的關系,以及融合傳統音樂的鋼琴演奏法、裝飾法、音型法等方面,從中感受鋼琴特有的音響、音色、和聲的變化帶來的新的感受。一方面,我們要研究這些作品在演奏上的獨特方法和技巧,如擬聲、對位、旋律與節奏等方面的獨特性。如何把鋼琴那豐富的和聲、多變的音色和絢麗的技巧等淋漓盡致地表達出陜北民歌的情感韻味,如何把這些作品優美的民族旋律,清晰的旋律線條,豐富的情感內涵等準確地表達出來?都是我們要關注的問題。
(二)陜北素材鋼琴曲的歷史地位問題也要納入研究,在中國鋼琴作品中,根據陜北民歌改編而成的鋼琴作品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我國鋼琴音樂的發展歷程,豐富了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
(三)陜北素材鋼琴曲的推廣問題,許多優秀的中國鋼琴曲如《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繡金匾》甚至《黃河》鋼琴協奏曲都是聽眾普遍接受和喜歡的音樂文化作品,因為他們有以優美的民族旋律為基礎的美感,以及融合傳統音樂的音型法、裝飾法和演奏法等等而由此改編的鋼琴曲都是極受歡迎的優秀的鋼琴教材和演奏曲目,在國內外受到廣泛的熱烈歡迎。但還有一些陜北民歌改編曲沒有推廣,所以首先是教育推廣,把陜北民歌改編鋼琴曲作為教材的重要部分,進入課堂。其二是在國內外推廣,努力宣傳,進入比賽和音樂會,出版樂譜,作為國內外鋼琴家演出曲目。
三、研究方法
一是陜北素材鋼琴曲的素材來源研究。許多這類鋼琴曲取材于民間音樂,包括民歌、小調、戲曲、說唱、器樂等民間樂種,把這類鋼琴曲的創作素材進行整理和分析,以明確其音樂內涵,準確地表達感情意義。
二是全面收集陜北素材或題材鋼琴曲,匯編成冊,分析其音樂創作技法,總結其音樂價值,形成比較規范的陜北素材鋼琴曲的基本音樂分析框架。
三是了解陜北素材鋼琴曲的創作過程,創作思路,創作目的,結合社會文化的方面,建立這類鋼琴曲的內涵意義,闡發其文化價值,美學內涵等,以利推廣。
四是陜北素材鋼琴曲的教材編寫問題。目前已經有許多這類作品,要合理地進入課堂教學,循序漸進,以利教育教學。
五是陜北民歌唱法的影響因素研究。優秀的歷史文化賦予了陜北民歌深厚的文化底蘊,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造就了其灑脫、率真和粗獷的藝術風格。研究陜北民歌的唱法不僅僅對典型的唱法進行總結和歸類,更需要注意陜北民歌獨特的地域文化。
六是陜北民歌唱法的保護和傳承問題研究。所謂陜北民間素材鋼琴曲,當然是以陜北民間音樂的存在為基礎的,因此,這類作品的藝術靈魂是陜北文化的高度濃縮和凝練。沒有了陜北原生態的民間音樂,就不可能有陜北素材鋼琴曲的存在。
四、陜北素材鋼琴曲的特點
由陜北民歌曲調改編創作的鋼琴曲,可謂是中國鋼琴作品里最廣為流行的曲目。以陜北民歌為原型進行鋼琴化改編的作品,民族風格濃厚、獨具特色,且數量較多。鋼琴曲與陜北民歌曲味融合形成了獨特的音樂韻味,陜北獨特的地域文化也盡現其中。陜北民歌鋼琴改編曲因其曲調或高亢瞭亮、或婉轉動人,具有極大的音樂感染力,所以在中國民歌鋼琴改編曲中也極具分量。由于特殊的環境背景,特殊的年代,特殊的音樂文化,作曲家們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鋼琴作品。例如常被鋼琴家們演奏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繡金匾》、《蘭花花》、《黃河船夫曲》、《翻身的日子》、《南泥灣》、《兄妹開荒》、《擁軍秧歌》、《軍民大生產》、《工農齊武裝》等。從中更能感受到鋼琴特有的聲響、和聲、音樂的變化所帶來的新的感受。因此,由此改編的鋼琴作品在演奏上也有著相應的獨特方法和技巧。 在一系列陜北作品中,我們很自然的感受到了親切的人民歌唱,獨特的高原風情,這些優美的旋律當中流淌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熱淚和鮮血,謳歌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和親人。陜北風味鋼琴作品里,因民族音樂性的增加,使大量優秀鋼琴作品倍受人們的歡迎。正如李斯特對于馬扎加,格里格對于挪威,肖邦對波蘭,格林卡拉赫瑪尼諾夫對于俄國都是他們各自民族的精神代表,而我國優秀的音樂家們也是偉大音樂時代的締造者。 如《黃河》鋼琴協奏曲就是最熟悉和最受歡迎的中國名曲了,現在這部偉大的作品已經被中國的鋼琴家們完美的展現到了世界各地。
五、如何推廣陜北素材鋼琴音樂
一是與華裔鋼琴演奏家合作,在國外錄制陜北民歌鋼琴改編曲的唱片,使陜北民歌鋼琴改編曲成為中外鋼琴家們經常在國內外演奏的曲目,成為國際鋼琴比賽指定曲目。努力將陜北鋼琴音樂打造成中國的文化名片。
二是教材編寫。首先要把現有的所有陜北民歌鋼琴改編曲根據演奏難度分級,然后結合曲目的簡介、演奏技巧等完成教材的編寫工作,并將教材付諸于實際的教學過程,給陜北民歌演奏提供一套完整的系統和理論;在研究大量陜北民歌鋼琴改編曲作品基礎之上,借鑒西方鋼琴作品研究的本體研究方法,對部分具有演奏價值的陜北民歌鋼琴改編曲進行分析,探究在這些作品中,作曲家們如何用鋼琴作為載體來體現陜北民歌的魅力。通過研究,一方面,分析陜北民歌鋼琴改編曲作品的民族風格,有助于鋼琴演奏者思考對陜北風格鋼琴作品的把握;另一方面從陜北民間音樂特點出發研究作品的音樂本體,必將有別于純粹西方作曲理論的研究;如許多優秀的中國鋼琴曲《繡金匾》、《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甚至《黃河》鋼琴協奏曲等都是聽眾普遍接受和喜歡的音樂文化作品,因為他們有以優美的民族旋律為基礎的美感,以及融合傳統音樂的音型法、演奏法、裝飾法等等而由此改編的鋼琴曲都是極受歡迎的優秀的鋼琴教材和演奏曲目,在國內外受到廣泛的熱烈歡迎。
三是以陜北傳統民歌為例,為將優秀的民族音樂引入鋼琴領域提供思路和方法。請一些優秀的中國作曲家根據陜北民歌創作出鋼琴曲。
四是對陜北素材鋼琴音樂發展的趨勢進行展望,對教育部門和高等學校所能發揮的作用提出意見和建議。
六、研究意義
(一)推廣和研究陜北素材鋼琴曲,是陜西省文化藝術界踐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鋼琴是世界上影響最廣,群眾性最大,藝術性最高的音樂樣式,以鋼琴音樂創作為條件,將陜北民間音樂素材鋼琴創作和推廣,是實現陜西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是“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要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陜西文化要走出去,這是一條康莊大道。
(二)貫徹“一帶一路戰略”,發揮陜西人文優勢,建設陜西文化高地。“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旨在支持沿線國家地方、民間挖掘“一帶一路”歷史文化遺產,共創開放包容的人文交流新局面。西北地區,尤其是陜西,應發揮綜合經濟文化和民族人文優勢,具體到鋼琴音樂事業的發展,就是發揮原創陜西鋼琴音樂的價值,豐富鋼琴音樂的內涵。
(三)解決我國鋼琴音樂推廣的難題。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國鋼琴音樂向國際推廣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國外許多的音樂愛好者沒有聽過中國鋼琴曲,這時就需要中國的鋼琴音樂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挖掘和闡發,與當代鋼琴音樂的發展相協調,創作出具有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原創鋼琴音樂作品。
七、結語
陜北素材鋼琴音樂藝術已經真正地融入中國音樂文化,并努力為世界鋼琴音樂寶庫繼續增添新的樂章,終將打造中國的文化名片,為陜西文化建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崔青.陜西民歌鋼琴改編曲的風格特征與教學應用[D].中國藝術研究院.
[2]楊敏,陳薇.陜北“原生態”民歌唱法的傳承保護研究[J].音樂時空,2015(15).
[3]陳薇、陳卉.根據陜北民歌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風格研究.北方音樂.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