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紅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因為語言既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又是文化的載體。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交際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清晰地指出:初中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強學生的文化交際能力,要求學生“能在交流中用英語簡單介紹祖國文化”,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中國傳統文化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交際能力。傳授文化知識、培養文化意識和世界認識,是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也就是說,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的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態來表示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和精神的總稱。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是指所學語言的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范、文學藝術、價值觀等。中國傳統文化的英語表達教學,應成為我國各階段英語教學共同擔負的重要任務,而基礎教育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無疑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首先,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明確對學生文化意識培養。例如,新外研版八上“M5U2”主課文則以介紹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茶館》和北京老舍茶館為主要內容,讓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文章主要不是為了介紹老舍,也不是為了介紹話劇,而是為了介紹老舍茶館。前兩部分都是鋪墊,最后出現的才是重要信息。這是因為老舍和他的戲劇《茶館》更為英文讀者所熟悉,會引起讀者繼續閱讀的興趣。若一開始就寫老舍茶館,顯然會使文章不能為一般外國讀者接受。
P1--The story of Teahouse describes the changes in Chinese society over 50 years.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the middle of 20th century)
P2--Lao She is one of the greatest Chinese writers of the 20th century.
P3--Lao She Teahouse welcomes everyon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其次,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胡春洞教授曾強調:“語言學習,掌握其組詞造句規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將這些知識在語言交際環境中加以運用。由此看來,外語教學應以培養學習者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最終目的。”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如果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特征缺乏認識和了解,即使語言基礎知識掌握得很好,實際交際也不免遇到困難。例如,P2介紹老舍,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建立時間軸來表現任務的生平,借此把握文章脈絡,充分提取細節信息。
Lao She: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hinese writers for his novels and plays
★works translated into over 20 foreign languages
★original name: 舒慶春
★pen name:舍予(忘我)
1957______________ wrote Teahouse
1924__________________ left home and went to England
1918__________________ finished school and became the headteacher of a primary school
1913______________ his mother sent him to a teachers school
1899_________________ born in Beijing
再次,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和語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異同,逐步增強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為開展跨文化交際做準備。例如,M5u2通過設置讀前、讀中、讀后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體驗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What are his most famous books and plays?
Camel Xiangzi 《駱駝祥子》
Four Generations Under One Roof 《四世同堂》
Teahouse 《茶館》
Lao She Teahouse is a teahouse named after the famous writer Lao She and his play Teahouse.
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了以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及其著名戲劇作品命名的北京茶館,了解到在北京茶館里客人們可以欣賞到曲藝、戲劇的精彩表演,還能品茶,享用各種糕點和各地小吃,也深知老舍茶館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同時也已經成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鏈接國內外有意的橋梁。
在讀后活動中開展跨文化教育,培養學生對戲劇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增強其民族自豪感。
1.What's special about Lao She Teahouse?
People are always enjoyable and have a good time at Lao She Teahouse.
2.Whats the significance(意義) of this passage for teenagers?
Traditional culture—Especially the voices of the Beijing Opera.
3.What's the purpose of this passage?
The play is a social and cultural commentary
(評論) on the problems, culture, and changes within China during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4.what is very important to its success?
Teahouse is a play in three acts, set in a teahouse called “Yu Tai” in Beijing from 1898 until the eve of the 1949 revolution.
最后,教師將教材中的文化差異設計在語言知識中,使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融合在一起。將文化差異融入英語的聽、說、讀、寫技能訓練之中,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強調語言交際能力的形式,強調學生能夠用語言做事情,同時重視語言知識的學習,強調通過語言知識的學習,提高對語言功能和結構的理解,以及對語言差異的敏感性、更好地欣賞語言的意義和作用,為有效地開展交際而服務。
總之,初中生學習英語是現代科技和文化的需要,是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需要,因而要加強初中生中國文化傳統教育,樹立弘揚中國文化的思想和意識。英語教師要抓住契機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文化視野,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推動英語教學的發展,從而不斷增強自己的使命感,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