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竹 劉軍誼
【摘 要】在廣播電視傳媒業快速發展的今天,高校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建設與人才的培養必須根據媒介市場的需求不斷變化。高校更需要從滿足教學到為本專業搭建一個更具有特色、全面的媒介平臺,本文將從融媒體環境下,對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特色的建設進行深入思考。
【關鍵詞】播音與主持藝術;特色;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8-0206-01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中國廣播電視事業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廣播電視行業無論是從隊伍到其設備、制作的能力、質量都有所提高。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人們備受關注的行業和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們開始對廣播電視節目的質量、品位要求越來越高。而就目前的媒介環境而言,廣播電視人才,特別是播音主持藝術人才的素質還有待提高和發展。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特色的建設、人才的培養成為了國內開設此類專業的各大高校丞待解決的問題。
一、搭建專業實踐平臺
(一)傳統媒體實踐平臺優勢的延續。在過去幾十年的專業建設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學團隊經過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與傳媒文化市場實踐結合后的反思,形成了關于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構建符合藝術教學規律及地方藝術院校特色的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改革措施。在此基礎上,為了拓寬實踐平臺,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播音與主持專業與多家媒體和公司簽訂合作意向,為學生拓展實踐平臺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機會。教師的“雙師型”和實踐平臺的拓寬,不僅是對教學成果的檢驗,而且是從實踐中進一步對該專業教學進行反思,與一線形成互動與交流,為完善和改進教學模式提供了大量的思路和方法。
從傳統意義而言,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學生其畢業方向則是進入電臺、電視臺等傳統媒體平臺進行就業,成為一線的播音員和主持人,同時培養的方向則主要集中于與播音專業知識等方面相關的內容。近年來,媒體的飛速發展,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沖擊,傳統媒體不得不去進行變革。除了繼續延續傳統媒體的優勢之外,不斷涉獵與新媒體平臺相關內容,打造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兼備。
(二)實踐教學環節和模式的探索。在傳統的理論教學之外,我們還應該增加實踐的教學環節。這正是為了能讓學生掌握理論技能的同時,加強專業素質和訓練,讓學生通過實踐教學環節的深化真正地能學以致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以提高學生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為前提,以創新能力的提升為培養目的,真正地找到一條適合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發展的媒介之路。
播音主持專業教師要定期上報創作項目完成科研教研工作,以創作帶動教學,以創作培養能力。播音主持藝術是實踐的藝術,課堂上的每一次練習都是一次創新,教師每學期組織的教學匯報演出,除了要求專業基礎知識嚴謹,還要綜合運用“燈、服、道、效、化”等元素,創作要更好的滿足傳媒市場對于播音主持綜合藝術人才的需求。
二、新媒體教學思維的引入
自從微信、微博、APP等新媒體以碎片化的方式影響并占據了大部分人們的時間后,新媒體已經成為媒介人們不得不去審視和關注的內容。在播音與主持專業實踐教學特色建設的過程中,除了要傳承傳統媒體的專業要求,還要把目光放到新媒體的領域當中。
學院本身立足于與社會媒體建立溝通、互動的橋梁,通過帶學生真聽、真看、參觀并了解新媒體,讓學生認識媒體的環境。多種實踐形式的探索對于我院播音與主持專業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教師在構建互聯網思維教學時,要能充分運用互聯網平臺和移動設備。教師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備課,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多種新媒體軟件,力圖能將新媒體軟件或者是平臺在專業課堂上被充分利用,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而非分散教學思路。在播音主持教學中,學生可以運用多種新媒體的設備,在運用新媒體設備的同時,能將這些設備完美地與傳統媒體相互結合,運用相關的APP,或者是視頻的展示,也讓學生充分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互動能力。互聯網思維的培養,自媒體平臺的互聯網思維則尤為重要,目前公眾號、微博、今日頭條等平臺的出現,為眾多學生的職業生涯給出了另外一條方向。
三、結語
融媒體時代下,播音與主持專業特色建設的過程中,要能夠把握繼承傳統媒體的優勢,不斷根據媒介環境進行創新與融合,吉林藝術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保持專業特色、保證其專業的科學性、完整性、系統性和靈活性。通過專業建設的特色化,思維的創新化,真正地將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的培養放在了融媒體時代下。
參考文獻:
[1]付程.21世紀對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育的要求[J].傳媒教育,2001(1).
[2]何艷萍.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驗中心建設及開放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26):545-547.
[3]郭易銘,陸群.搭建實踐平臺,拓寬就業方向[J].傳媒與教育,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