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英
教育部2014年3月印發了《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接著組織專家歷時兩年多進行研究,提出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了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在注重學生學科素養培養的教學背景下,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學設計都應做出相應調整。在此,以高中地理為例,探討如何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的學科素養。
一、高中地理教學設計的視角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應從以下兩個視角進行考慮。
一是從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視角看。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必備的地理核心素養,構建以地理學科為主導的地理課程,創新培育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方式和建立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學習評價體系。所以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的實質就是要將地理學科的人地協調觀及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能力融入其中。
二是從教學設計的視角看。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到重視問題式教學,加強地理實踐。從教學角度看,就是要用真實的問題、開放的問題以及沒有定論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教學設計中應做到: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基礎進行教學設計;圍繞問題進行鏈條式設計;將完整的問題及相關情境作為學習的基礎與背景;教學視野要包括所有層次的學生。
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過程
基于以上的教學設計原則,應該從構建教學理念、明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以及補充教學素材四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在此,以“農業區位因素”一課的教學設計為例,展現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設計思路。
1.設計思路
一是構建教學理念。在研讀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后,確認提高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方式包括情境體驗和參與探究。因此,將情境體驗和探究學習融入到“農業區位因素”的教學設計中。
二是明確教學目標。在核心素養理念未提出之前,中學課堂是結合課標以三維目標為框架設立教學目標,但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提出后,需要圍繞學科素養來制定學科教學目標。具體到高中地理學科,要從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綜合思維能力、地理實踐能力、人地協調觀這四個方面來制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從知識目標轉化到學習方法的運用和責任擔當等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這要求教師從價值觀的視角進行教學設計,從資源觀、環境觀的角度提升學生的人地協調觀,讓學生以不同身份思考農業區位的相關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區域認知能力。學生學習方案的提出有利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育學生地理實踐能力。
三是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基于教學重點、難點來確定,同一教材教學目標的側重點不同,教學方法的選用也不同,要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采用“情景創設—情景體驗—合作探究—成果分享”自主參與學習的教學方法。在“農業區位因素”教學中,采用現場招標的形式進行教學,教學設計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基礎;圍繞問題進行鏈條式設計;將完整的問題及相關情境作為學習的基礎與背景;教學設計也體現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四是補充教學素材。課程改革領先于教材改革,現行教材已使用了近十年,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教材已無法滿足教學需求,現行教材存在一綱多本的狀況,多數教師都認為教材僅僅是教學的一個例子。要使教學能適應課程改革,滿足受教育者的學習需求,在教學設計中補充教學素材就不可或缺。補充教學素材有利于學生形成發散思維與批判性思維。因此,在教學設計中選擇有利于培養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素材,是適應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農業區位因素”的教學設計中,學生的回答以及活動的設計包含了村干部的問題,實際上是將鄉村振興等時事熱點問題與地理教學相結合,真正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2.設計流程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包括課前準備、新課導入和課堂教學三個階段。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主要引導學生分組,明確分組原則,學生按要求組建小組并確定小組長,并做好文本預習。在新課導入階段,教師以“網紅”文章《賣米》來導入課堂主題,制造懸念,激發想象,學生聆聽教師的解讀。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先進行農業生產的概念總結,然后以情境教學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具體包括以下環節。
一是農業特點教學。教師引入農業諺語,用各類農業諺語來引導學生學習,學生從諺語中總結農業生產的特點。這樣進行教學設計的優勢是將傳統文化引進課堂,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從中提煉出影響農業生產的自然因素。
二是情境創設。教師展示一段文字材料和區域圖,模擬某地政府土地出讓的招標新聞,并布置任務。教師參與小組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主持招標現場。學生閱讀圖文,分組探究并完成土地規劃的設計,以公司職員身份參與競標并出謀劃策,以公司代表身份對本公司土地利用設計進行陳述,代表公司立場互相質疑。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在合作與探究中提升綜合思維能力,在體驗與嘗試中理解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感受地理知識的實用性;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現場應變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三是教師對農村干部的工作描述。促進學生在情景中進行角色轉化,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農村干部,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進行思考,學以致用,體驗不同職業的人生,培養社會責任感和職業使命感。
四是作業布置。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實踐素材,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探討,進而培養地理實踐力,感受地理知識的作用,鞏固所學內容。
三、教學設計特點與預期效果
以上教學設計的特點在于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在情境體驗中感受學習地理的樂趣和地理知識的實用性;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中由理論到實踐的教學習慣,利用情景創設和角色體驗產生更真實的學習感受。該教學設計基于培養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思路,更有利于學生在模擬實踐中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角色體驗中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