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玉河
語言教學的目的應是語言應用,而不是語言知識的掌握。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而語言技能又是語言綜合運用的基礎。在英語學習中,英語寫作素養是對高中學生的一項基本要求,學生需要通過相關訓練才能形成這一素養。但是,在平時的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結果,對學生的寫作過程關注不夠。在此,從“學歷案”出發,從學生的課堂成長啟航,討論如何使學生逐步提高英語寫作素養,進而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一、學歷案的界定
學歷案是華東師范大學崔允漷教授提出的一個教育理念,它呈現了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主要體現“何以學會”,強調學生從“不會”到“會”的學習經歷和學習過程。關注教的是教案,關注學的是學案,關注讓學生如何學會的就是“學歷案”。實踐證明,“學歷案”的研究與應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二、借助學歷案創建課堂寫作模式
學歷案的宗旨是讓學生“在學習”,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英語寫作教學借助這種先進理念,可設計出符合高中生的寫作模式,通過一步一步的任務驅動,使學生在英語寫作中能“學一題,會一類,通一法”。
在課堂上,教師可借助“范例引領”,引導學生學習英語作文范例。通過分析句子、仿寫文章等手段,從英語的基本規律著手,從點(單詞)、線(句子)、面(段落)這個層次去引導學生,側重于掌握英語作文的規律,注重寫作過程,引領學生實現“學習建模”,最終提升寫作素養。
三、基于學習過程,創建寫作模式
從學歷案的理念出發,筆者創設了以下六步高中寫作教學模式。
1.導入話題,積累素材
上課時,教師有計劃地進行課題導入,在黑板上呈現與作文內容有關的單詞或短語等材料,為學生的后續寫作提供一定的素材。例如,2017年11月23日(星期四)是感恩節,英語寫作的題目是“How to write a letter of thanks”,教師據此設計了兩個問題。
(1)Whats the date today?
(2)What festival is it today?
學生在思考與回答問題時,很自然地聯想起英語表示“感謝”的詞語,為接下來的寫作任務積累了知識素材,明確了學習目標,有利于進行下一步的學習。
2.分析范例,獲取精髓
根據學歷案, 這一步要使學生通過對范文的學習,了解范文的類型,熟悉特定語篇的修辭特點和語言結構特點。這是通過知識的輸入獲取“精髓”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進行了學習(learn),也獲取(gain/develop)了寫作技巧(writing skills),這種獲取是一個無意識的漸進過程。仍以感謝信為例,教師可讓學生閱讀一篇英語感謝信,然后完成指定任務,通過任務驅動,達成過程性評價。例如以下的過程性引導。
(1)When we are reading the sample, please underline or copy down the key points. Notice the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當在閱讀范文時,請劃出或記下關鍵點,注意文章結構。)
(2)After reading the article, please list key patterns, fixed phrases and good sentences, which can we use to write a letter.(讀過文章后,請列出關鍵句型、固定短語和好句子,可以將它們用在寫的信里。)
3.審題謀篇,應用寫作
在這一步,要讓學生學以致用,通過仿寫,關注寫作過程。如教師提出任務:Today is Thanksgiving Day, Please write a letter to sb./sth., whatever you like.(今天是感恩節,請為自己喜歡的人或物寫一封信。)教師提醒學生注意范文中可以借鑒的句子,注意自己仿寫的是哪一句,自己“設計”的句子結構是否符合語法習慣等。要求學生在15至18分鐘內完成初稿,之后,學生可以提出疑點,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解決疑點。
4.自評互評,交流研討
“三人行必有吾師。”在學生完成初稿后,組織學生進行自評和小組互評,這是一個重要的能力提高的過程。學生在閱讀別人作文的同時,不僅可以品評別人的作品,還可以借鑒他人的寫作,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必要的擴充、刪節和修飾。最后,在全部作文中挑選出3至4篇,從文章的結構(structure)、內容(content)、語言(language)、書寫(handwriting)四個維度共同評析,實現共同學習的目的。
5.作品展示,拓展延伸
教師用幻燈片出示選出的學生作文,由全體學生共同評價,教師則進行畫龍點睛式的簡評。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發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創新寫作能力。例如在展示與評價中,可以進行如下引導延伸。
The different beginnings in Para.1(第一段開頭句還可以用):
(1)I am writing to express my deepest thanks to you on Thanksgiving Day.(我在感恩節向你表達深深的感謝)
(2)I really do not know how to express my thanks to you.(我難以表達對你的感謝)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s in Para.2(第二段開頭也有不同的表達方法):
(1)It was nice/kind/thoughtful of you to...(你真的是太好了/體貼……)
(2)If it had not been for your(help/ assistance), I wouldnt have(won the prize) ...(要不是因為你的幫助,我不會……)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s in Para.3(第三段開始進行不同的表達):
(1)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let me know if there is anything I could do to pay you back.(如果我能做些什么事情回報你,請一定讓我知道)
(2)Best wishes for your health and every happiness.(祝你健康快樂)
在經過矯正反饋、查缺補漏的過程后,要求學生嘗試構建寫作模板,達到“學一題,會一類,通一法”的目的。
6.課后鞏固,修改提升
通過前面第4步和第5步的學習,在這一步,要向學生提出新的要求:Rewrite your composition and try to “polish” your article(重寫并打磨你的文章)。要求學生把原來的作文重新寫一遍,是為了鞏固提高,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最終完成知識輸出的過程,完成整個學習目標,這樣就實現了過程性評價的最終目的。
可見,教學設計立足學歷案,能讓學生“可言可寫”“能言能寫”“又言又寫”。這樣的課堂激勵學生“在學習”,使他們在寫作課堂上有足夠的自主發展的空間。采取過程性評價的英語寫作,不但能使學生進行自我驅動式的學習,而且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英語寫作知識,培養學生的英語寫作素養,提升學生跨文化的語用能力和文化品格,使學生逐步形成英語文化思維。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