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
高效課堂教學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較高目標達成的課堂,更是教師所追求的一種理想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正隨著新的教育觀念而不斷更新,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在不斷改變,學生的參與度和自主學習性更加凸顯,課堂上充滿著學生學習的朝氣。
教師在聆聽名優教師講課時,常會被課堂所吸引,如小組活動中學生的默契配合,教師在關鍵處的反問、啟發式的疑問以及追問,精準又豐富的點評,趣味而又簡潔的授課語言,有效且豐富的課堂延伸和拓展實踐等。每位教師都期待自己能打造高效課堂,但當自己照著名師們講課的樣子照搬了教案和課件,放到自己的課堂,就會變得效率低下,甚至出現教師和學生都很疲憊的教學。這種現象表明,在提倡新課堂教學模式下高效課堂的背景下,一些教師存在盲從和浮躁的心態。
一、去形式化的探究學習
高效課堂的核心必定是學生,學生能否高效學習取決于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如何。探究學習在高效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并成為學生自我學習、自我展示的舞臺。成績好的學生通過自我展示獲得肯定,可進一步提高學習熱情;后進生在展示中暴露不足并及時更正,可在點滴進步中樹立信心。給予學生展示的舞臺,有利于學生產生成就感、緊迫感。展示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但在實際教學中,也存在以形式化的展示迎合課堂的情況,使學生的展示演變為一種課堂表演,導致探究學習泛濫。還有一種情況是把合作探究學習變成了小組長的一言堂,學習過程看似有學習、有提問、有回答,但除組長之外的學生,其探究學習都成了背書式學習。不必要與不恰當的探究導致了探究的庸俗化和淺層化,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毫無幫助。這樣的探究就不會有實效,這樣的課堂也不會高效。
實際上,許多知識點的學習更適合接受式學習,但是要注意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與能力。探究學習和接受學習是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的。教師在教學中應以提高教學效率為目標,以學生發展為根本,以接受學習為基礎,利用課堂條件,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融合兩種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動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導演式的教學形式
高效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教師離不開教案??茖W合理的教案是高效教學的必要條件。以“拿來主義”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學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為了更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以絕對尊重學生選擇的方式進行教學,卻沒有相匹配的教學設計和指導,更沒有具體的教學要求,導致學生爭相發言,只顧自我表現,卻不能靜下心來去真正探究。有些課堂為了體現學生自主性,丟了課堂規則,如盲目追求自主學習,教師少講或不講,在課堂上旁觀,美其名曰“把時間還給學生”,這恐怕也不是自主學習下的高效課堂。
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需要教師有效指導。要糾正學生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的情況,但并不是要一刀切地變成教師跟著學生走。自主學習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化能力。教師要從如何教會學生,轉變成研究學生如何去學,注重學生在課堂中如何才能學得更好、學得更多、學得更深。通過教師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理念,充分發揮自我學習的主動性,學會探究,學會自我發展。
三、注重學生個體差異評價
高效課堂是全體學生的課堂,關注課堂中的每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每個學生做出恰當又符合實際的評價,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展現自我,收獲成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會因教學進度、知識難度等而導致關注點存在片面性,如過于關注好學生且對學生的評價形式化,缺乏更有針對性的評價。在課堂上的表揚,如“你的回答很正確”“你真棒”等,每個學生都需要。但太多、太單一的重復式評價,也使學生失去了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打擊了后進生,使課堂變成個別學生和教師的課堂,也不能稱之為高效課堂。
在探究學習中,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思考和展示,只是因為學生基礎知識的差異,導致探究學習的效果不同。教師需要充分關注每個學生,對每個學生都進行恰當的評價,特別是對后進生的評價,要生成個性化的稱贊或激勵,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但也不能盲目表揚,對于錯誤回答,教師要及時指正,讓學生在每次回答中都能有所收獲。
四、實行多樣化的排座形式
高效課堂要為學生營造積極的課堂環境和氛圍,可針對不同學科創設特色教室環境,改變課堂中的排座形式,使學生更好地感到被關注。早在20世紀30年代,魏拉德·沃勒爾(Wilard Waller)就研究了座位選擇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系,并發現學生的座位編排會對學生產生直接影響。我國傳統課堂上“秧田式”的座位排列,會隨著學生的年齡增長而變得沉悶,導致學生“只聽不發言”的狀況,不利于形成高效課堂。傳統的座位排列是集體授課制的產物,以教師為中心對學生進行統一講授,已不能適應現代課堂的要求。實踐表明,環形座位排列更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發言,參與課堂討論;馬蹄形座位排列,可讓課堂形成更有利于學生分享展示的舞臺;T形座位排列更能激發學生去表現個性。多樣化的座位排列可增加生生、師生之間言語和非言語的交流,在空間上消除傳統座位由于前后主次造成的矛盾,鼓勵學生積極表現自我,主動參與討論,提出更多想法和觀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每個教師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學生也是不同的個體,每次教學都是不同的思考呈現。學生的頭腦中總會有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和答案,因此教師不能完全預設課堂,那樣只會變成教師的一言堂,雖可使講課更順暢,但也會失去課堂的靈性。教學相長,是每個教師和學生的映照。創建高效課堂,既是學生快樂學習和減負學習的關鍵,又是教師自我教學成長的體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每一個教師所追求的目標,但不能為了創建高效課堂而盲目跟風。高效課堂最終應該是體現教師獨特風格,有利于學生個性化成長的課堂。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