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景輝
每一所學校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校園文化,也都會有獨特的建設校園文化的途徑和方法。學校的文化建設離不開兩個方面:一是學校誕生的歷史及其文化背景,二是學校里發生的故事。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地,作為學校管理者,必須能給師生“制造”美好回憶、講好學校的故事。因為那些美好的校園故事,會在師生的心靈深處構筑一個令人向往的精神家園。
一、故事是校園“軟文化”傳播的有效載體
《辭源》中對“文化”的解釋是“文治和教化”;漢劉向在《說苑·指武》中說:“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誅”;晉束廣微在《補亡詩·由儀》中說:“文化內輯,武功外悠”。由此可見,中國古典文籍中對“文化”的解釋有“教化”的意義。西方典籍中的“文化”一詞,也同樣含有培育和教育人的意義。文化承載著人類的智慧、思想與道德,在影響人們道德評判的同時,還會對人產生巨大的教育作用。
學校文化,是學校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積淀和生成的,并為其成員所認同和遵循的價值觀念體系、行為規范準則體系的整合和結晶。學校文化包含了物質文化、方式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文化的外殼,被稱為“硬文化”;方式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深層結構,被稱為“軟文化”。“硬文化”包括各種教育設施設備,如教學大樓等;“軟文化”包括各種校規、校紀、校訓等一系列制度層面的約定,以及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思想和所倡導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一系列精神層面的東西。
現實生活中,一些目不識丁的老人,卻具有傳統的“仁、義、禮、智、信”思想。有人不禁要問,他們的這種思想是來自哪里?來自于他們耳熟能詳的戲劇和評書,通過口耳相傳,使抽象的道德說教變得具體化、形象化。而校園故事同樣有利于學校的“軟文化”建設:一是故事能讓學校的辦學理念由抽象變得具體,能生動形象地對學校的辦學理念進行闡釋;二是故事能增進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大家產生心靈共鳴;三是故事是發生在身邊的事、記錄身邊的人,比統計數字更具有說服力;四是故事有一定的情節和沖突,可以加深聽眾的印象,能夠長時間停留在聽眾的記憶里。
正因為故事能傳遞學校的辦學理念等核心價值觀,才使國內外許多優秀學校,都通過講故事來傳播校園文化。比如,北京十一學校、帕夫雷什中學……這些學校的管理者,都是通過大量富有人情味的校園故事,來提煉學校獨特而不可復制的文化標識。聽故事的人通過對校園故事的理解,也記住了學校的教育主張和辦學理念。
二、如何講好校園故事
1.故事要真實,能體現育人價值
校園文化建設,不是用來營銷,而是用來育人,因此不需要像企業打廣告一樣去創編故事。“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真實是校園故事的生命,學校不能為了建設校園文化,就去編造故事。其實,在學校里,會自然而然地發生許多故事,學校管理者應該本著“教化”的原則,去挖掘、整理校園故事。
2.故事要有主題,能提煉成一句話
每天都有新的故事,但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適合作為學校“軟文化”的載體。因此,要對故事進行必要的甄別和遴選,標準就是該故事能否較好地闡述學校的辦學理念,能否為主題服務。例如,湖南省瀏陽市關口中學以“讓校園成為學生鍛煉才干的樂園,讓學校成為教師盡顯價值的樂土”為辦學理念,后來將其進一步簡化為“讓每一個人在校園里充分生長”。這一句話就成了該校所有校園故事的核心主題,而所有的文化建設工作,也都必須聚焦這個主題。同時,每一個小故事還要有自己獨立的主題,這個主題是為了便于講述和傳播,也要提煉成一句話。
例如,有個學生在學校的一次朗誦比賽中主動申請擔任領誦。聯班教師發表了不同意見,認為讓她做領誦會影響班級的競賽成績。但班主任思慮再三后,還是同意了她的請求。雖然只是獲得了三等獎,但通過這次活動的激勵,該學生變得更加積極、自信,學習上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班主任也為此做了總結:育人永遠比獲獎重要,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為育人服務的。通過這個故事,“育人永遠比獲獎重要”這句話在校園里、家長間得以流傳。
3.故事要有情感,能溫暖人心
一個校園故事,要想在人群中口口相傳,就必須能夠觸動人的內心。無論“外部故事”如何建構,只有它進入人們的感知層面后,經過內化,成為了“內部故事”,才能真正被人們所認知。因此,能夠內化的故事,一定要帶著人性的光芒。
例如,有個學生由于身有殘疾,有時在班上會受到其他學生的歧視。后來,班主任就此召開班會課,告訴學生“每個孩子都是上天送給父母的寶貝,我們應該愛護他,而不是歧視他”,并在班級發起了保護同學的行動。通過這件事,產生了一句班級語錄:這是我同學,不準你欺負他。這使全班學生在保護弱勢同學的過程中,也變得更團結、更有愛心。
4.故事要有沖突情節,能引人入勝
一個故事,要想讓聽眾記住,并愿意去傳播,就要有一定的沖突情節。故事的講述可以從“主人翁”生活中的平衡開始,然后遭遇不平衡,經過一番努力之后再重新獲得平衡。故事往往是由導入情境、錯綜復雜的困難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三個情節組成的,圍繞著問題或困難的出現、過程和解決來展開,通過緊張的局勢和轉折性的事件來凸顯情節的沖突。
例如,有個男生長得有點丑,性格有些膽怯、懦弱,很多學生都不愿意搭理他,但是班上有個女生經常跟他在一起說笑或做作業,于是有學生說該女生喜歡那個男生,但女生從不解釋,依然我行我素。后來班主任了解到,這個女生原籍湘西,跟隨媽媽改嫁,在重組家庭里經常受到新家庭成員的冷落。她說:我自己經常被人冷落,知道這種滋味不好受,所以我不愿意別人也像我一樣,受到他人的冷落。這個故事的沖突之處在于別人都說女生早戀,但真正的原因是女生具有同理心。
三、結束語
多年來,筆者在教育管理實踐中,越來越體會到學校就是一個家園,一個留存師生美好回憶的精神家園。在具體的工作中,筆者也總是有意識地去挖掘和整理校園里發生的那些鮮活的故事,努力將學校建設成一個有故事的樂園。這樣,便使學校師生形成了共識:校園故事,讓回憶更美好,讓校園更溫馨,使學校更有文化。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