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彬昌

大雨從早晨開始一直下,近8點,黃逸華走到天井邊的走廊,仰頭看看天空。天空黑壓壓霧蒙蒙,大顆大顆的雨密密麻麻地從天上砸下來,清脆的“嘩嘩”聲演繹成雨的交響曲,看來雨一時半會是停不下來了。
這天怎么那么反常呢?陽春三月都下這么大的雨。黃逸華嘴上嘟囔著,眼睛出神地盯著天井。去?不去?兩個聲音反復在黃逸華心里交戰。猶豫了一會,黃逸華果斷地披上雨衣,推著摩托車準備出門。
今年元旦剛過,黃逸華簽約加入了榮華裝修公司,到離家4公里的西江機場工作,負責室內水電管線安裝,現在航站樓正在安裝管線,聽說機場年底就要竣工投入使用,裝修工期更是趕得很。在平時,他不會猶豫,開小車到機場也就幾分鐘的事情,但是事情偏這么巧,妻子昨天開小車回娘家了,今天他就遇上這連天雨。
“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黃逸華剛推車到家門口,他的手機響了起來。
“黃師傅,這么大的雨,我開車去接你來工地。”裝修公司辦公室的小羅在電話那頭說。
黃逸華脫了雨衣,放好摩托車,站在門口等小羅。看著一直下雨的天空,往事在黃逸華的心頭翻涌。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五年多了。
2012年10月,父親85歲生日那天,回家為老父祝壽的黃逸華,看著步履蹣跚的老父親,他不禁熱淚上涌:自己外出打拼三十年,可有為父親端過一碗飯、一杯水?年近半百的他當即做出一個決定:不再在外面打拼,回家照顧老父親。
在農村,除了養,就是種了。對,就種投入低、收益長、管護人工少的堅果。拿定主意,黃逸華把果園選在捉狗嶺的那10畝責任山上。
黃逸華請來工人,煉山、挖坑,到養殖場購買肥料、種苗。剛開始種,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設施要完善,挖蓄水池、除草、施肥、建防護欄……但是,黃逸華樂此不疲。
過了一年,黃逸華的果樹已經有兩米來高了,看起來枝繁葉茂。黃逸華經常到山上看護果樹,把這些果樹當作心肝寶貝。想到兩三年后就能掛果產出,黃逸華心里甜滋滋的。
但是,世間事有很多變化,很多事情并不總是按照人們的意愿發展。
兩年后,梧州西江機場項目開始征地籌備建設。黃逸華那10畝果山剛好就在機場征地范圍之內。一聽說他的山地要被征用,果樹要移植,黃逸華就鉆心地痛。這么大的果樹還怎么移?挖起來就等于死啊!
一個風雨不歇的夏夜,黃逸華在家里看電視連續劇《潛伏》,這時敲門聲響起。黃逸華走到門邊問:“誰?”
“我是西江機場征地工作隊的關錦華。”門外的人說。
開門,進屋,落座。關錦華來過幾次了,黃逸華早知道他的來意,于是繼續看電視劇,一言不發。
“余則成真心不容易啊,先是女朋友犧牲,而后周圍環境越來越危險。”被晾在一邊的關錦華看了一會電視后說。
“你也在看這部電視劇?”黃逸華看著關錦華說。
“當然,這是一部很有懸念和吸引力的電視劇,很不錯的。”兩人開始聊起電視劇。
“今天的美好生活,就是當年余則成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啊,我們要把家園建設得更好才是。”近10點時,電視劇結束了,關錦華話鋒一轉,慢慢地說道。黃逸華開始沉默。
“逸華,你看我們這里,二十年前還是偏遠的荒郊野嶺,如今卻要建設臨港經濟區,這里已經通了一級路,通了高速路,通了貨運鐵路,通了高鐵,還在建設國家一類口岸赤水港碼頭,就差機場這最重要的交通設施了啊!我們不能錯過這么好的發展機會。俗話說得好,路通財通,你看我們村民的日子不是越過越好了嗎?我敢肯定,再過幾年,我們這里一定會有大發展!”關錦華見黃逸華有所觸動,繼續抓住時機勸說。
關錦華最后那句“路通財通”又一次刺痛了黃逸華的心,他的思緒飄到了三十年前。
當年,黃逸華剛剛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經過反復思量,他決定種植無籽西瓜。無籽西瓜是孔良村的特產,很多人家都種,只不過種得不多,一般就一兩畝,市場價錢一向也比較好。黃逸華跟父母說了自己的想法,父母原本想讓黃逸華復讀,后來看到兒子沒有復讀的意愿,就同意讓他種西瓜。黃逸華走的是保守路線:先種2畝西瓜探路,積累經驗。雖然只是2畝地,但是黃逸華信心滿滿,下足了功夫。田野沒有辜負主人的期望,2畝地最終收了4000公斤西瓜,賣了5000多塊錢。黃逸華繼續種植秋西瓜,收益也有4000多元。黃逸華的熱情一下子就上來了。第二年,黃逸華租了6畝地,加上自己的2畝,一下子種了8畝西瓜。這年的西瓜跟上年的一樣,長勢好,產量也多。然而,正當黃逸華的西瓜到了收獲上市出售的時候,雨斷斷續續下了一個月,那條只能通拖拉機的泥路泥濘不堪,西瓜根本運不出去,爛掉了八成多,黃逸華連老本都虧掉了。從此,黃逸華放棄了種田的念頭,只身去廣東漂泊。由于沒有一技之長,開始的時候他只能在工地搬磚、運水泥、拌砂漿,后來做裝修,后來又進廠打工,可謂歷盡艱辛。
“好吧,讓我考慮考慮吧。但是這個補償不能少。”把思緒收回來的黃逸華松口了。
“這是肯定的。只要你答應征地,什么都好商量。”關錦華高興地說。
西江機場開工后,黃逸華就忙個不停。首先接到的是赤水港口貨運大樓水電安裝工程,接著是太陽能路燈的安裝,隨后是到臨港經濟區的企業搞裝修……這幾年,黃逸華靠水電安裝的手藝賺錢,很快建起了四層小洋樓,買了小車,日子越過越舒坦。今年初,他被吸收為榮華裝修公司的員工,還當上了帶班師傅,心里一直美著呢。
隨著臨港經濟區的建設工程越來越多,入駐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像黃逸華一樣,很多村民都成了工人,有的進企業,有的進單位,有的進工地……每天早上,孔良村的人們就往臨港經濟區趕,形成了一支規模不小的上班大軍。
黃逸華正在想著,“吱”的一聲,一輛車停在他的家門口,原來是小羅的車。
黃逸華鉆進車里坐下,車沿著水泥路輕快地行駛在雨簾里,開往西江機場方向。車窗外雖然雨霧蒙蒙,但是黃逸華的心里卻很敞亮。雖然機場還沒有完全建設好,但是這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和村民們因此過上了富裕的幸福生活,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夠參與這么重大的航空港建設,黃逸華感到無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