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程,王曉軍,聶東興,張 楠,何 靜,楊 峻
(農業農村部 農藥檢定所,北京 100125)
呋蟲胺是由日本三井化學株式會社研發的第三代新煙堿類殺蟲劑。其主要作用于昆蟲煙堿乙酰膽堿受體,通過影響昆蟲的神經傳遞系統引起害蟲麻痹從而發揮殺蟲作用。呋蟲胺主要用于水稻、玉米、小麥、蔬菜和果樹等多種作物上的飛虱、蚜蟲、蝽象、潛葉蠅、粉虱、薊馬等害蟲防治[1-3]。苯醚甲環唑是由瑞士汽巴-嘉基公司開發的三唑類內吸性殺菌劑,其通過抑制細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阻礙半知菌、擔子菌和子囊菌等真菌的生長。苯醚甲環唑殺菌廣譜,可用于葉面處理或種子處理,能有效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4-6]。二者復配制得的8%呋蟲胺·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適用于水稻、小麥、玉米、花生和大豆等作物種子處理,處理種子時既可機械操作,也可人工拌種。其滿足不同生產層次的需要,推廣應用前景廣闊[7]。目前,有關呋蟲胺、苯醚甲環唑復配制劑的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尚未見報道。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8%呋蟲胺·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中有效成分,方法快速、簡便,準確度和精密度高,適用于該制劑的檢測分析。
1.1.1 儀器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譜,帶可變波長紫外檢測器和自動控溫進樣器;色譜柱:Venusil XBP-C18柱(150 mm×4.6 mm,5 μm);過濾器:過濾膜孔徑約0.45 μm;離心機;超聲波清洗器。
1.1.2 試劑
乙腈(色譜純);超純水;呋蟲胺標樣(99.0%)、苯醚甲環唑標樣(99.0%),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提供;8%呋蟲胺·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5%呋蟲胺+3%苯醚甲環唑)。
流動相:V(乙腈)∶V(水)=85∶15;柱溫:25℃;流速:0.5 mL/min;紫外吸收波長:270 nm;進樣量:20 μL。
以上操作條件系典型操作參數,可根據不同的儀器特點,對給定的操作參數進行適當調整,以期獲得最佳的分離效果。
1.3.1 標樣溶液的配制
分別稱取呋蟲胺標樣0.01 g和苯醚甲環唑標樣0.01 g(精確至0.000 2 g)于100 mL容量瓶中,用80 mL乙腈溶解,超聲助溶10 min,使標樣完全溶解。冷卻至室溫,乙腈定容,搖勻后放于4℃冰箱備用。實驗中根據需要用乙腈將儲備液稀釋為適當濃度的標樣溶液。
1.3.2 試樣溶液的配制
稱取8%呋蟲胺·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0.01 g(精確至0.000 2 g)于100 mL容量瓶中,用80 mL乙腈溶解,超聲助溶10 min。冷卻至室溫,乙腈定容,搖勻后離心,取上層清液過濾膜。
1.3.3 測定
在上述色譜條件下,待儀器基線穩定后,連續注入數針標樣溶液,當相鄰2針響應值變化小于1.5%時,按照標樣溶液、試樣溶液、試樣溶液、標樣溶液順序進樣,進行分離與測定。
1.3.4 計算
根據標樣溶液和試樣溶液中呋蟲胺和苯醚甲環唑的峰面積,按下列公式外標法計算試樣中呋蟲胺和苯醚甲環唑質量分數w(%)。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A1為標樣溶液中呋蟲胺或苯醚甲環唑峰面積的平均值;A2為試樣溶液中呋蟲胺或苯醚甲環唑峰面積的平均值;m1為呋蟲胺或苯醚甲環唑標樣的質量(g);m2為試樣的質量(g);P為呋蟲胺或苯醚甲環唑標樣的質量分數(%)。
呋蟲胺和苯醚甲環唑最大吸收波長分別為270 nm和210 nm,在210 nm吸收波長下,樣品溶液中的多種雜質均有吸收,產生干擾。因此,為避免雜質干擾和提高檢測靈敏度,最終選擇270 nm為檢測波長。在270 nm波長條件下,呋蟲胺、苯醚甲環唑和其他雜質能有效分離,且兩組分均有較強的吸收峰。
以不同比例的乙腈和水為流動相,采用Venusil XBP-C18柱(150 mm×4.6 mm,5 μm)進行分析。當乙腈體積分數降低時,呋蟲胺與苯醚甲環唑保留時間延長,色譜峰變寬。經反復測試,乙腈+水(體積比85∶15)在流速0.4 mL/min時,組分和雜質能較好地分離,且色譜峰對稱,分離時間適中,可滿足分析需要。在此條件下,呋蟲胺保留時間約為3.75 min,苯醚甲環唑保留時間約為5.41 min。典型的呋蟲胺、苯醚甲環唑標樣及懸浮種衣劑樣品的高效液相色譜圖見圖1、圖2。

圖1 呋蟲胺、苯醚甲環唑標樣液相色譜圖

圖2 8%呋蟲胺·苯醚甲環唑FS液相色譜圖
將呋蟲胺和苯醚甲環唑配制成系列質量濃度的標樣溶液,按上述色譜操作條件測定其峰面積,每濃度測定2次,取平均值。以質量濃度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作圖,得線性回歸方程和相關系數。呋蟲胺線性回歸方程為y=133.35 x-6.855 8(R2=0.999 7);苯醚甲環唑線性回歸方程為y=254.30 x-0.488 8(R2=0.999 9)。方法的線性關系良好,具有較好的定量線性關系。
從同一8%呋蟲胺·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中稱取5份試樣,測定呋蟲胺和苯醚甲環唑的質量分數,考察定量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并計算其標準偏差和變異系數(見表1)。結果表明,呋蟲胺和苯醚甲環唑的標準偏差分別為0.069和0.036,變異系數分別為1.32%和1.18%,均低于CIPAC(國際農藥分析協作委員會)規定的要求(<1.71%)。

表1 8%呋蟲胺·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精密度測定結果
在已知含量的8%呋蟲胺·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試樣中,分別加入一定量呋蟲胺和苯醚甲環唑標樣溶液,按上述色譜操作條件進行5次重復測定,結果見表2。呋蟲胺的回收率為97.75%~102.68%,平均回收率為99.68%;苯醚甲環唑的回收率為98.72%~102.12%,平均回收率為100.76%。

表2 8%呋蟲胺·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回收率測定結果
以Venusil XBP-C18反相柱為分離柱,乙腈+水(體積比85∶15)為流動相,270 nm為檢測波長,測定8%呋蟲胺·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中有效成分質量分數。方法操作簡便,分離度高,線性關系良好,且具有較高的精密度和準確度,適用于該制劑的質量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