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文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健康
教育系教授 鈕文異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教授 沈雁英
西安體育學院運動醫學教研室教授 茍 波

一個人能活多久,是否健康長壽?現代科學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可靠的判斷依據。專家表示,預測一個人的健康程度和壽命長短,可以觀察以下四個指標:
步行速度是壽命長短的“預警器”。一項針對近500名老人、隨訪10年的研究發現,在觀察期限內,走路慢的老人中有77%的人死亡,而步行速度快的人中只有27%的人死亡。英國倫敦大學針對4581名老人的研究發現,相對步行速度處于平均水平的老人來說,走路緩慢的老人更易患上抑郁癥。
西安體育學院運動醫學教研室教授茍波稱,走路快慢和肌肉力量、心臟功能、骨關節健康、消化系統狀況及精神情緒密切相關。更重要的是,步速反映了一個人的“有氧耐力”,即長時間進行有氧運動的能力。美國心臟協會研究發現,有氧耐力比血壓、血脂、血糖等更能準確地預測死亡率。如果老人每分鐘走不了53米,且走不穩、易摔倒,表明身體功能很差。
茍波表示,想要提高走路速度,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首先,如因身體不適影響步行速度,應先就醫排查疾病,積極治療。其次,勤于鍛煉利于改善有氧耐力。走路屬于有氧運動,建議每周進行3~5次走路訓練,每次保證半小時以上,以微微出汗為宜。走路時應保持姿勢端正,避免駝背、斜肩。訓練后可增加一些柔韌性、平衡性練習,比如伸腰、拉腿、單腳站立。
握力,就是“手勁兒”,是評估健康的重要指標,卻常被人們忽視。2016年,一項多國聯合開展的研究發現,握力比收縮壓能更好地預測死亡風險。握力每減少5千克,人們因慢性病而死亡的風險就會增加16%,心臟病和腦卒中的發生風險分別上升7%和9%。2018年,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針對5000名成年人的一項研究發現,握力是預測患心臟病風險的重要指標,握力大的人,心臟更健康。
茍波表示,測試握力時,應身體直立,兩臂下垂,兩腳自然分開,一手拿著握力計,使出全力握緊,記錄握力數值。一般測試兩次,取最好成績。為了更好地評估身體素質,最好計算一下握力體重指數(指肌肉的相對力量,即每千克體重的握力)。這一指標主要反映人的前臂和手部肌肉力量,同時也與其他肌群力量有關,是反映肌肉總體力量的重要指標。
茍波建議,若想延長壽命,提高握力體重指數,最根本的方法還是科學運動,需在有氧運動的基礎上,增加力量訓練。特別是老年朋友,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難免流失,通過適量運動維持肌肉水平,對健康格外重要。深蹲、卷腹、俯臥撐、引體向上等均是力量練習,人們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老年朋友可以先從擰毛巾、舉礦泉水瓶練起。
有些人雖胖,卻覺得自己很健康。一項分析了350萬人的數據的研究發現,起初,體重超標者的確健康,但隨訪時間越長,他們暴露出來的問題越多。具體來說,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上升了7%,發生腦卒中和心力衰竭的風險翻倍。近年來的研究還發現,肥胖顯著增加患腸癌、腎癌、乳腺癌、宮頸癌等癌癥的風險。因此,有充足的理由支持,一個體重超標的人面臨更多、更大的健康風險。
刊登在《柳葉刀》上的一項全球調查發現,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肥胖人口數最多的國家。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健康教育系教授鈕文異表示,提倡人們保持健康體重,即體質指數[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控制在18.5~23.9。如超過24,就要注意吃動平衡,“管住嘴,邁開腿”。需要注意的是,老年朋友不要過度控制體重,不能太瘦,體質指數不超過27即可,因為臨床研究表明,與瘦弱的老人相比,微胖的老人不易發生流感、肺炎等急性感染,外科手術的預后效果更好。
吸煙的害處可謂眾人皆知。有研究發現,男性吸煙者,至少減壽3.1年。每天抽一支煙會使男性患冠心病的風險增加74%,女性增加119%。英國的研究發現,煙草已成為首要致癌因素。
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人們應盡早戒煙。戒煙不是易事,必要時,建議尋求戒煙門診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