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加義
民樂考試中的常見問題
樂器選擇
中國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的制作工藝不同,在樂器本身的音準上,西洋樂器通常有科學嚴謹的制作工藝,例如銅管組的小號和圓號可以吹標準的十二平均律,但中國民樂存在形制不統一的問題。
管樂組的竹笛、嗩吶、笙在制作上就存在形制不統一問題,如笙的品種繁多、形制多樣,材料或制作不夠精良就會導致個別音不準,且演奏者自己無法調音,再比如竹笛和嗩吶的制作廠家眾多,在材質、工藝、音準等方面都存在差異,所以民間有“民族管樂講究七分修三分練”的說法。
彈撥樂更需要良好的樂器來保證音準。琵琶、中阮、大阮是十二平均律樂器,一共有四組音,從材料到制作都是有學問的,每個環節都會影響樂器的音準。
弦樂組無論是西洋弦樂還是民族弦樂,樂器的材料和制作技術都對其音準與音色起著決定性作用。
此外,氣溫的變化也會對樂器產生影響,尤其是管樂器,用其演奏出的音會隨氣溫高低變化。因此,考生演奏樂器前要對自己的樂器溫差變化而產生的改變做適當調整。
由于有些民族樂器存在工藝問題,演奏者需要用演奏去彌補樂器本身的不足,所以演奏者一定要認真研究樂器本身,盡可能在樂器本身上做改良和發展。考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盡量選擇制作精良的樂器。
音準
音準是對律制的篩選與研究。器樂通常采用三種律制: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和純律。不同的器樂要運用不同的律制,比如二胡演奏者必須具備三種律制的內心聽覺,并且要活學活用,如在演奏樂曲《流浪者之歌》或《卡門》時,就要從二胡的角度上拓展對西洋音樂十二平均律的研究,而在演奏樂曲《病中吟》或《二泉》時,就不能用十二平均律了。
節奏
音符時值的準確率對于演奏音樂是很重要的。大多學習民樂的考生對于音符時值不夠嚴謹,如附點音符節拍或長或短。對于音符時值的精確認知需要通過視唱練耳等系統訓練或是參加樂隊排練,這樣有助于提高音符時值的精準度。
伴奏
在民族器樂考試中常常出現主奏與伴奏的音高有差異的問題。考試前,伴奏樂器和主奏樂器的音準都要調好,協調一致,這樣樂曲整體聽起來才會和諧動聽。此外,伴奏者和主奏者的個人技術相當、審美認知統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演奏者需要好的伴奏與之配合,才能碰撞出火花,進而產生美妙的音樂。
臺風
考場上,有些考生在演奏時看著地板,有些則閉著眼睛,姿態萬千。有學生問:“老師,我演奏的時候眼睛該看哪里?”其實,臺風包含了一個人的個性、氣質和性格。很多音樂大師在演奏時全程沉浸在音樂中,不局限于觀眾和舞臺,演奏大海時仿佛看到的是大海,演奏森林時看到的便是森林。所以,考生平時不能忽視對臺風的訓練,出場與下場包括演奏過程中的神態與體態,都是需要平時反復練習的。
心理
很多考生對自己在考場上的發揮不滿意,這其中很多是因為緊張造成的,其實緊張是正常現象,有經驗的演奏者也會緊張。
我曾經問過國外的職業演奏家,他們每年在世界各地演出一百多場,并不是每場都能輕松演奏,他們也會緊張。一點緊張對于演奏注意力的集中是有幫助的,但緊張過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如管樂演奏氣沉不下去、彈撥樂演奏雙手發抖、按弦無力等。考生不要怕在臺上出問題,有了問題下來反思,找到緊張的原因多實踐多鍛煉,即可避免上臺過度緊張。
記譜
演奏是將無聲的音樂變成有聲的音樂,如果連樂譜都記不住,更別說音樂了,所以考生首先要將譜子爛熟于心,才有精力去處理音樂與情感。
在演奏時,考生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如奏錯音、忘譜、掉音等,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練習時多花功夫,嚴謹細致地去練習每一首樂曲。
此外,演奏前準備不充分也會為考試帶來很多問題,如竹笛笛膜破損、嗩吶哨子有問題、古箏斷弦等,所以在考試前,考生要檢查好自己的樂器,做好充分的準備。
如何應對考試中的問題
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們平時練琴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每次練琴只要解決一個問題。有些管樂學生練琴一會兒吹這首一會兒吹那首,跳躍式思維,結果哪首曲子都沒練好,一到困難片斷就毛病百出。所以,練琴要養成好的習慣,有計劃有目標地練,有了好的習慣才會有所收獲。
建立對樂曲的藝術品味
要演奏好一首樂曲,必須首先提高審美認知,只有當自身的審美認知達到樂曲的演奏高度,才能演奏出樂曲想要表達的內涵。
練習培養舞臺感
平時練習樂曲的開場、過渡、結尾以及段落間的對比、高潮等部分時,要進行合理的布局安排,與作曲家心心相通,這樣才能完美地詮釋好作品。
常備四大件——校音器、節拍器、鏡子、錄音設備
校音器能夠核對音準,節拍器能夠加強音符時值的精準性,鏡子能夠看到你自己的體態是否優美得體,錄音能夠讓你從旁觀者的角度發現自己存在的各種問題。考生在日常練習中要經常使用這些工具,才能從中獲益。
樹立自信
成功離不開自信,尤其是舞臺表演,要想在舞臺上獲得成功,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豐富的技巧、質地優良的樂器等,才能使你有足夠的自信去表現自己。
實踐是成功之母
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考生平時要加強舞臺的鍛煉,各種舞臺能夠幫助我們積累經驗,只有經常上臺才能突破自我。
記得有一次我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一位彈柳琴的學生在演出時因為高跟鞋鞋跟太高踩到裙子摔倒了,柳琴也摔壞了,她下臺就哭了,其實就是因為演出經驗太少了。犯錯沒關系,重要的是要多演出,多實踐,多總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