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薦 人

陸有富文學博士,內蒙古師范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畢業于南開大學文學院,師從葉嘉瑩先生,主要從事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學科教學(語文)專業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出版著作3部,發表舊體詩詞多篇,發表論文40余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國家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直接資助項目各一項。“國學基本教材”編委、“中華經典資源庫”講解專家,入選內蒙古高校“青年科技英才”計劃,2015年赴美國蒙大拿大學訪問交流。
招隱(其一)
晉·左思
杖策招隱士,荒涂橫古今。
巖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
白云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糧,幽蘭間重襟。
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題破山寺后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山園小梅
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名 師 賞 析
隱逸是一種文化現象,是知識分子獨特的精神追求。當面對世俗不堪時,文人們便超然歸去,得意林泉。隱逸詩不僅是怡然山林的出世之歌,更是內心追求自由而不與俗世同流的寄懷言志之作。
《招隱》(其一)是左思在政治黑暗之外所構建的精神家園。詩歌開篇便直接點明題旨,詩人杖策獨行,欲到橫斷古今的荒途之外去尋找隱士。接下來對隱士的生活環境進行了詳細的描述,白云巖穴、山岡林泉、丹葩燦然、琴鳴魚躍,一派清幽天然之境。隱士居其中,以秋菊為餐、以幽蘭為佩,使詩人心向往之,于是發出“聊欲投吾簪”的意愿,顯現出詩人超凡脫俗、追尋自由的胸襟氣魄,也反襯出了當時社會現實的冷酷污濁。
《題破山寺后禪院》以簡潔洗練的筆觸描寫了一個曲折深幽的境界,抒發了詩人忘卻世俗、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首聯點明詩人出游的時間、地點,勾勒出古寺禪院周圍的情景。頷聯點明詩題中“后禪院”的清靜幽雅,為后人所稱道。頸聯緊承上聯,描寫禪院之清幽,“悅”、“空”均為使動用法。獨特的景物營造了一個自然高遠的境界,動態靜態相間,聲音色彩相映,讀后有如臨其境之感。結尾以動襯靜,鐘磬之音回蕩在萬籟俱寂的山林古寺之中,更加襯托出山寺的寧靜。此時此刻,詩人仿佛領悟到了禪悅的妙趣,引導人們進入純凈怡悅、忘情塵俗的境界。
《山園小梅》的作者林逋是一位植梅養鶴、清高自適的隱士。首聯寫梅花在眾芳搖落的情形下獨自開放,風韻無限。其中“眾”與“獨”、“暄妍”與“搖落”形成鮮明的對比。頷聯字字傳神,最為有名,寫水邊月下梅花的枝條疏朗淡雅、錯落有致之姿態,簡直將梅花骨秀神清的神態寫盡了。頸聯再用反襯的手法寫梅花的風韻,以禽鳥作襯托,“粉蝶”句為詩人想象之詞,凸顯梅花香氣。“斷魂”雖用語夸張,但將梅花之色、香寫得淋漓盡致。尾聯直抒胸臆,酒席的熱鬧不能與幽逸高潔的梅花來相伴,只有詩人的幽吟低詠才可與它相映生輝,將詩人閑遠高潔的人格反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