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理工學院,遼寧 營口 115000)
動畫片的主場景設計是動畫創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動畫影片給觀眾的第一視覺印象。建筑與場景設計是密不可分的,它在影片中以獨特的藝術表現無聲地烘托角色的表演,向觀眾闡明故事發生的地點以及環境的地理特征等。簡言之,動畫場景是動畫片中除人物角色之外所有的視覺呈現,而主場景在片中出現的頻率最高,因此主場景的建筑風格設定,對整部片子的設計風格至關重要。
傳統建筑風格作為帶有本土特征的符號在動畫片的主場景設計中運用廣泛,它所體現的時代和地域特色,可以帶給本土觀眾親切的感受,同時又能激發非本土觀眾的欣賞欲望。經典的動畫影片留給觀眾的不僅僅是角色、故事情節,更有角色身處其中的美妙場景,這樣的畫面潛在地增加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成功的動畫場景設計能給一部動畫帶來不可估量的附加影響,為影片增添更強的生命力,使動畫看起來更能感染觀眾。近日,回顧一些經典動畫,如《千與千尋》《功夫熊貓》《大鬧天宮》等,對比之下,深覺現下的流行片與那些極具文化內涵的影片的差距,那些片中的建筑造型風格各異,其中精致的主場景視覺設計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被觀眾遺忘,它們伴隨著影片一同成為了經典。
宮崎駿的動畫以“精致”著稱,向來具有鮮明的日本特色,每個鏡頭都體現著大師的一絲不茍,代表作《千與千尋》中的每個神隱世界,以逼近真實的姿態呈現在觀眾的眼前。片子的主角是一個十歲的女孩,宮崎導演希望用這部作品來激發孩子們的“生存之力”,但是影片并沒有停留在單純的“兒童片”層面上,片中許多人物和道具都帶著日本傳統文化的影子,包含著大量的深層次信息,呈現的環境是純粹的日本風貌。

圖1

圖2
影片主場景之一為湯婆婆的“油屋”(圖1),這個建筑的設計突出了日本的傳統建筑風格,它的創作原型來自松山市道后溫泉(圖2),就坐落在吉卜力工作室附近,這里保留了從17世紀中晚期到90年代中期的原始建筑。“油屋”的浴場參考了道后溫泉總店、涉溫泉金具屋等老建筑,鬼食街則以臺北的九份老街為藍本。
“油屋”的構造、物品的陳設都體現著日本風情,從本土藝術的層面來看,《千與千尋》的每一處細節都滲透著日本的民族文化,比如浴場內景如鍋爐房、澡堂、員工們的起居室等均為日式風格,甚至內室的墻壁經常出現色彩濃艷的浮世繪的花鳥繪題材,極具裝飾意味。這樣獨特的視覺符號的展現順應了本土觀眾的審美需求,也將影片的藝術風格定位在了比較高的層次上。這種在設計中融入本土藝術的價值觀通過一系列的動態視覺呈現很好地感染了觀眾,它不是簡單的元素拼貼,而是耐得住考量的嚴謹的符號體系,這一系列符號群使導演的氣質和情懷充滿了每一個畫面,潛在的讓文化的普及與傳承精神得到了延續。
在運用中國元素來設計制作影片上,夢工廠的《功夫熊貓》是典型案例。如果說《千與千尋》是一幅流動的日本民俗圖景,那《功夫熊貓》就是既古典又時尚的全因素畫卷,前者是小巧精致的建筑形象改編,后者是鋪天蓋地的視覺符號轟炸。
《功夫熊貓2》對中國文化的特征、內涵、元素符號都做了詳細的研究,主場景中呈現的是中國古老的建筑物和風景,這對于國外制作團隊而言顯然是高難度動作,結果是畫面的精美嚴謹甚至遠超我們自己的動畫片,從外表看,這部片比許多模仿日美動畫大片的中國動畫片更像中國動畫片。片中主場景建筑物“鳳凰城”的構造是以川西民居風格為主的古式建筑,部分取材于成都的錦里、寬窄巷子的建筑特點。阿寶練功居住的和平谷,寺廟的山門是參照青城山山門的模樣,還有其他元素如擔擔面、皮影戲、舞龍和四川火鍋……片子用中國元素合情合理地傳達了美國一貫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價值觀。在影片中,我們如同跟隨著熊貓阿寶在四川游歷冒險,雖然場景都是中國元素,但設計手法非常細膩,在視覺層面上成功的營造了一個完整的視覺體系,青磚黑瓦、雕花窗欞、朱紅大門、楠木柱……親切的中國風足以讓國產動畫汗顏。
在近幾年國產動畫中,最具代表性的動畫角色首推《喜羊羊和灰太狼》,其角色視覺形象單純可愛、性格特征頗具娛樂性,但是片中主場景的設計缺乏應有的藝術風格,造成了審美以及文化底蘊上的削弱,對非本土的建筑特征的表面模仿,使這部經典國產動畫長篇在設計上留下了遺憾。一部動畫長篇,可以做到上千集,但大熱之后如過眼云煙,難以留給觀眾更多值得回味的畫面,留給同行更深的思考,進而無法產生持續廣泛的影響。

圖3

圖4
看到灰太狼的住所,這個每集必現的出鏡頻率相當高的主場景建筑設計,其取材明顯不是本土建筑原型(圖3)。這個圖案狀的城堡,外形看起來源于哥特式的教堂建筑(圖4),因為哥特式建筑的特點即包括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和大窗戶。而且哥特式教堂的內部空間高曠、單純、統一,這也與狼堡內的建筑風格相統一。狼羊的故事持續了數千年,狼的狡猾狠毒和羊的善良無辜早已成為無數經典故事的模板。在這個片中,狼的城堡造型理應取材于本土,塑造陰森、夸張、凌厲的建筑風格,在頻繁出現的鏡頭中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震撼。有感于此,商業運作的成功掩蓋不了藝術內涵的欠缺,其使片子的藝術格調大打折扣,從文化傳播的角度而言,狼堡這個建筑造型的設計實為敗筆。
動畫作為視覺文化的一種,逐漸成為具有普遍影響力的文化景觀,而文化自身是不設防的,就像迪士尼和夢工廠,不但制作《米老鼠和唐老鴨》《白雪公主》這些歐美文化背景的題材,也制作《阿拉丁神燈》《花木蘭》《功夫熊貓》這樣的異國文化題材,都是成功的案例。本土的藝術形象不但豐富著視覺審美,也引導片子的思想內涵的表達,在畫面流動的同時與觀眾進行隱性的思想交流。對于一部好的片子,經典的建筑場景無疑會賦予畫面更深的文化內涵,作為一種附加值同角色一樣無限延長動畫片的生命周期。它需要設計師對影片主題有深刻的見解,對設計工作有火熱的感情,對民族文化有基本的責任感,這不僅是設計思維的問題,更是職業道德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