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明俊


摘要 目的:探討老年抑郁癥患者心理護理中應用認知重建技術對護理滿意率、抑郁癥狀改善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抑郁癥患者116例,分為干預組和參考組。分別采取認知重建技術的心理護理和常規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干預組護理滿意率和護理后的抑郁評分均顯著優于參考組(P<0.05)。結論:在老年抑郁癥患者心理護理中應用認知重建技術,可以有效提高護理滿意程度,改善老年患者的抑郁癥狀。
關鍵詞 老年抑郁癥患者;認知重建技術;護理滿意率;抑郁癥狀
老年抑郁癥是臨床上比較多見的一種疾病,主要發病人群為老年人,根據相關統計試驗表明,老年抑郁癥占老年疾病的10%左右,在老年人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而對我國來說,一線城市的老年抑郁癥發病大約12%[1]。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認知重建技術是心理護理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技術,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消除患者極端悲觀的想法,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本試驗主要針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研究和分析認知重建技術應用在心理護理對患者護理滿意率和抑郁癥的改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7年2-10月收治老年抑郁癥患者116例,根據患者病號進行分組,干預組和參考組各58例。干預組患者年齡61~79歲,平均(71.65±5.89)歲:病程0.35~0.91年,平均(0.58±0.14)年。參考組患者年齡62~81歲,平均(75.61±1.68)歲:病程0.41~0.95年,平均(0.64±0.12)年。兩組患者性別、病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對比。
納入標準:老年患者心理和精神檢查符合抑郁癥臨床診斷標準的患者;年齡>60歲的患者;抑郁癥評分(HAMD量表)>18分的患者;心電圖、血常規等檢查項目無異常的患者;肝、膽、腎等臟器無嚴重疾病的患者;無藥物過敏史的患者。
方法:參考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干預組患者進行認知重建技術的心理護理,具體內容:①分配2名護理人員開展心理認知護理,通過溝通交流來了解患者的心理,評估患者病情,采取鼓勵、講解和聽取等措施;②及時了解患者的消極想法和不良情緒,分析和研究,找到患者在特定情況下的想法;③研究患者對認知的想法,通過認知曲解的分析來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促進患者負面情緒的消除;④每周組織患者開展2次認知重建活動,指導患者寫出自己的消極想法和認知,針對認知的結果,改變患者的負面認知。兩組均連續進行護理60d。
評價標準:老年患者護理滿意率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形式進行統計,可以分成以下3個標準:①不滿意:患者對護理的評分<60分,實際護理工作與患者心中要求不相符,仍然有待改善;②滿意: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評分60~90分,認為護理工作符合正常標準,比較認可;③非常滿意: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評分>90分,認為護理工作十分到位,非常認司和肯定。護理滿意率二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患者抑郁癥狀改善情況可以通過HAMD量表進行評分,一般情況下,評分越高說明患者抑郁程度越嚴重。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0.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
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對比:干預組患者護理滿意程度為96.55%,參考組為86.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抑郁癥狀改善情況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的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干預組患者的抑郁評分明顯優于參考組患者,兩組患者抑郁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當前,老年抑郁癥患者發病的原因通常與社會、家庭等存在緊密的關系,比如喪偶、生活壓力等,另外,老年患者通常還伴隨有其他身體疾病,這樣也極易引發抑郁癥,而抑郁癥是一種比較多見的精神性疾病,主要癥狀為人生態度消極、情緒較低落等,同時可能還伴隨有失眠、身體疼痛等表現,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病情嚴重時,患者會有自殺等不良行為,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3]。本試驗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和抑郁癥狀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認知重建技術應用在老年抑郁癥患者的心理護理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幫助護理人員更好、更快地尋找抑郁癥狀的發病原因,全面深入地了解患者心里的真實想法,從而對患者進行科學系統的心理輔導和護理,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總之,在老年抑郁癥患者心理護理中應用認知重建技術,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同時對老年患者的抑郁癥狀具有較明顯的改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年患者抑郁癥狀的復發率,保證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符合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理念,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買爾哈巴·孜亞吾東,木巴熱克·克里木阿吉,凱比努爾·艾力.認知性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2):338-338.
[2]王霞,楊敏,陳瓊妮基于認知行為療法的自助干預對門診首發抑郁癥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5):700-704.
[3]Li dongdong,Dai lilei,Qin biyong.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J].Hainan medi-cine,2017,28(11):1741-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