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穎



摘要 目的:探討社區中老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現況與相關危險因素,為本社區制定糖尿病綜合性防治措施服務。方法:選擇社區內≥50歲的本市戶籍居民605例進行問卷調查及體格檢查。結果:本次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115例,患病率19.0%;糖尿病發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糖尿病患病風險隨年齡增大、腰圍增加而增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更易患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疾病增加糖尿病患病風險。結論:社區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發人群,尤其是合并腦卒中、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其他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群更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因此社區衛生服務應提供更加積極有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通過預防干預、健康宣教等綜合性措施,降低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風險,實現健康老齡化要求。
關鍵詞 糖尿病;中老年人群;患病率
目前我國中老年人群疾病譜發生顯著改變,其明顯的特征為慢性病及其相關并發癥已經成為我國老年人群的最主要死因[1],在目前臨床中最為常見的老年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
這些老年人群常見慢性疾病中,糖尿病是最為重要的一種,對患者健康和生活的影響也較大,在糖尿病晚期常并發多種嚴重的并發癥,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導致殘疾和死亡。
為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的要求,醫院對轄區內居民進行社區中老年人健康狀況評估,調查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現況與危險因素,為制定社區中老年人糖尿病綜合性防治干預措施服務。
資料與方法
2016年7-10月選擇北京市某社區≥50歲(1966年12月31日前出生)本市戶籍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和體格檢查。
調查方法:隨機抽取調查對象進行現場問卷調查和體格檢查。調查問卷采用《2013年北京市腦卒中篩查和防控項目的調查問卷》。問卷包括人口統計學、吸煙情況、飲酒和飲食情況、運動、健康狀況。體格檢查包括身高、體重、腰圍、血壓、頸動脈超聲檢查。
資料收集:采用現場填寫問卷及查看調查者所攜帶近期體檢結果的形式收集被調查者基本資料,收集性別、年齡、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吸煙史、飲酒史、家族史、飲食情況、運動情況、健康疾病狀況等信息。并對被調查者進行體格檢查,測量身高、體重、腰圍、3次血壓值、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標。
質量控制:疾病診斷及既往病史以二級醫院診斷為依據。參與項目人員采用統一培訓和考核。社區調查現場有調查組長、質控員、調查員、體格檢查測量員、核查人員實施質量控制;核查人員核查問卷二次復核情況,要求二次符合率達100%。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人口社會學特征:共發放調查問卷615份,收回有效問卷605份,回收率98.37%。其中女371例(61.3%),男234例(38.7%);年齡50~96歲,平均(60.60±8.93)歲;漢族479例(79.2%),回族113例(18.7%),其他13例(2.1%);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4例(46.9%),高中及中專234例(38.7%),大專及以上87例(14.4%);婚姻狀況:已婚516例(85.3%),喪偶70例(11.6%),離婚16例(2.6%),未婚3例(0.5%)。
糖尿病患病情況及因素分析:本次共調查605名中老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率19.0%。對糖尿病患病與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所有被調查社區中老年居民中,糖尿病患病情況受到性別、年齡、糖尿病家族史、體重、腰圍、新鮮水果食用量的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糖尿病患病與其他慢性病相關性分析:糖尿病與其他常見慢性疾病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通過Spearman相關性分析,可知常見疾病中腦卒中、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缺血性眼病、血脂異常與糖尿病的發病呈正相關,見表2。
糖尿病相關因素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以糖尿病為應變量,上述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11個因素為自變量,采用逐步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經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逐步回歸,最終被篩選進入回歸方程的因素有年齡、腰圍、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血脂異常、新鮮水果食用量,其中新鮮水果食用量為糖尿病患病保護因素,其余為糖尿病患病危險因素,見表3。
討論
本次調查社區≥50歲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9.0%,高于北京市崇文區老年人口糖尿病患病率16.0%的水平[1],而低于北京市海淀區>60歲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20.96)%[2]。這可能與本次調查所選擇社區居民年齡≥50歲中老年人群,與相關研究年齡結構構成存在差異有關。
經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人口社會學特征中,性別、年齡、疾病家族史是高血壓患病的主要影響因素。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隨年齡增加有上升趨勢,與北京市2009年度衛生與人群狀況報告相一致[3]。有明確家族史人群糖尿病患病率(31.4%)明顯高于無家族史人群(1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糖尿病患者家屬受到遺傳因素影響,導致糖尿病患病風險增加。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血脂異常、腦卒中、缺血性眼病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明顯高于未患病者,與國內外研究結果基本一致[4,5]。針對本次體格檢查與生活方式調查進行分析,體重、腰圍為糖尿病患病危險因素,新鮮水果食用量為糖尿病患病保護因素。流行病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腰圍增加(男性≥85cm,女性>80cm)者糖尿病患病率為腰圍正常者的2~2.5倍[6]。另一方面,新鮮水果食用量為糖尿病患病保護因素,相關研究有報道[7],攝入水果可降低一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本次調查將水果歸為一類,沒有細分到具體品種,水果與疾病之間的聯系還需要擴大樣本深入研究。
肥胖者的糖尿病患病率遠高于體重正常者,主要原因:①長期不良飲食習慣;②老年人機體功能減退;③缺乏運動。老年人肥胖會誘發許多疾病,而且大多數老年人的健康意識和對糖尿病認識不足,很少能做到早期診斷和治療[8]。綜上所述,社區中老年人是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高發人群,尤其是合并腦卒中、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其他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群更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要普及健康知識,通過健康教育方式讓群眾自覺地掌握自我保健方法,預防和控制糖尿病[9]。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帶來的危害問題越來越突出,慢性病不僅消耗社會經濟資源和衛生資源,也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10]。為有效地控制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發展,以下幾點建議供探討:①開展社區健康促進:社區是中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場所,針對中老年人群特點及生活習慣,對其危險因素進行健康指導,采取非藥物干預措施,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開展以家庭為單位的平衡膳食和體育鍛煉等健康促進活動,降低社區糖尿病患病率。②社區醫療綜合干預:社區衛生醫療服務機構的工作針對性強,在社區醫療中對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干預和管理,是防治糖尿病行之有效的手段。③建設專業醫療隊伍:隨著城市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中老年人群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點對象,建設一支能夠為社區中老年人提供衛生保健的專業隊伍迫在眉睫。
另外,慢性病的疾病預防控制部門也應針對不同危險因素制定糖尿病的綜合預防控制措施,加強居民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提高對糖尿病的知曉率和控制率,降低糖尿病的發病率;并告知糖尿病患者應及早預防并發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11]。
參考文獻
[1]尹尚菁.北京市崇文區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25(4):43-46.
[2]賈靜源.北京市海淀區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現況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4):381-382.
[3]北京市衛生局.北京市(2009)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4]王榮.和平里中街社區中老年人群糖尿病與高血壓病調查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8,22(4):48-50.
[5]Zhou X,Ji L,Lou Y,et al.Risk factors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diabetes inChinese communities in Beijing[J].Diabetes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09,86(3):233-238.
[6]陳春明,孔靈芝.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7]Nthlings U,Schulze MB,Weikert C,et al.Intake of vegetables,legumes,and fruit,andrisk for all-cause,cardiovascular,and cancermortality in a European diabetic population[J].The Journal of nutrition,2008,138(4):775-781.
[8]楊佳熙,洪峰,洪陽.貴陽市某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現況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7,31(1):29-31.
[9]吳琳莉,吳傳軍,溫丹,陳亞楠.2013年洛陽市西工區糖尿病患病現況及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11(29):6130-6131.
[10]艾薇,劉瓊.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2015年主要慢性病的社區診斷及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12017,31(10):26-28.
[11]劉子琪.烏海市成人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分析[D].呼和浩特:內蒙古醫科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