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約有慢阻肺患者一億人,其中40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為13.7%,相當于這個群體中平均每8個人就有1人是慢阻肺患者。
醫學界普遍認為,慢阻肺如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需要長期治療,但慢阻肺卻未像其他慢性病一樣得到足夠的重視。
慢阻肺在疾病早期沒有明顯癥狀,但肺功能卻下降迅速,當出現咳嗽咳痰或運動后氣促等癥狀就診時,大多數患者的肺功能已減退30%~50%,患者在受到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后往往會發生急性加重,嚴重時可出現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簡稱“COPD”),主要癥狀為長時間咳嗽、咳痰以及氣短,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很多人認為慢阻肺就是“老慢支”(慢性支氣管炎),其實不然。慢阻肺強調肺功能的下降,“老慢支”更強調咳嗽咳痰癥狀,而肺氣腫更強調肺部影像學上的改變。排除慢性咳嗽已知的其他原因后,如果患者每年咳嗽咳痰超過3個月,并連續2年或以上者,即可以稱之為“老慢支”患者。當“老慢支”發展到一定程度出現氣流受限、肺功能下降時,便發展成了慢阻肺。
慢阻肺的高危因素包括個體易感體質及環境因素。早產兒、超低體重新生兒、兒童時期有反復呼吸道感染史,抽煙者及有長期煙霧接觸史,長期咳嗽咳痰等人群都有較高的慢阻肺發病可能性。
據統計,吸煙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超過不吸煙人群患病率一倍,吸煙時間越長,吸煙量越大,慢阻肺患病風險越高。
肺功能檢查是慢阻肺診斷的“金標準”,檢查時配合較好者一般1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檢查。建議有高危因素者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尤其是40歲以上者,有條件的情況下每年都應做一次肺功能檢查。
每年11月至次年1月都是呼吸類疾病的高發期,其中慢阻肺尤其讓老年朋友們“頭疼”。做到以下幾點,慢阻肺患者才能安然過冬。
1.遵醫囑堅持吸入用藥。
2.氧療。具體是否需要吸氧,可遵循醫生的建議。
3.戒煙。無論是穩定期還是急性發作期,戒煙都是首先要做的事情。改善室內空氣污染,保持適當通風。
4.預防接種。80%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是由感染引起的,建議每年進行流感疫苗接種。
5.堅持肺部及全身康復鍛煉。需要注意的是,慢阻肺患者冬天應盡可能避免過多的戶外運動。
6.病情加重時及時就醫。若咳嗽、咳痰、氣促突然加重,要及時就醫。 (據健康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