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國雄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現代商務辦公樓建筑設計要點,其次結合實例論述了辦公樓建筑智能設計應用。希望通過文章的分析,能夠對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商務辦公樓;智能建筑;設計
中圖分類號:TU8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29-0090-02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main points of modern commercial office building design, and then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design of office building based on practical examples, in the hope tha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work.
Keywords: commercial office building;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1 概述
當前市場經濟競爭激烈,智能化商務辦公樓基本已經成為辦公樓建設參考標準。詳細來說,建筑智能化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即OA(辦公智能化)、(BA樓宇自動化)、CA(通訊傳輸智能化)、FA(消防智能化)和SA(安保智能化)。現代商務辦公樓設計過程中,需從工程整體設計、管線布設、通訊系統設計等多個方面入手開展建筑設計工作,以突出建筑功能,也為后期物業管理提供便利。
2 現代商務辦公樓建筑設計要點
2.1 應用系統
在設計中需通過計算機技術對建筑內部各設備類型及分布進行綜合考量,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為保證智能化建筑使用的舒適性與安全性,在建立計算機系統時,需集成多個系統,建立統一的信息化處理平臺,通過組建形式將各功能模塊添加于系統管理模塊中,突出建筑智能化特征[2]。同時,根據現代化建筑需求,計算機系統需考量后期維護、建筑管理、通信等應用功能,對建筑進行全面管理。
2.2 設備管理系統
通過系統集成技術,在各功能模塊中建立內部聯系,保證各子系統可相互協調,切實提高建筑管理的效率與質量。此外,對建筑內部實施分層管理,計算機的軟件與硬件共同作用,高效且具有拓展空間的管理模式,從而保證現代建筑智能化系統運行的安全、可靠。
2.3 集成系統
在計算機系統發出指令后,子系統會按照指令作出相應反饋,采集建筑運行信息,并對信息進行集中處理。但是因建筑內部組成復雜,覆蓋面廣,對系統運維的規范性要求嚴格,為保證系統操作準確有效,需注重集成系統的功能模塊分布與子系統的細化設計。
2.4 安全系統
智能化建筑中的計算機系統可與通信監控系統結合,對建筑內外部各管理對象實施全面監控。現場監控和設備電源相連接,便可通過智能haunted設備對信息進行采集與整理,為調控提供直接依據[3]。系統對區域性監控中心的數據管理負有直接責任,監控的數據類型主要包括環境變化值、智能化信息與運行參數設置等,系統中的智能化接口可以接受到系統運行信息,將信息轉化為文字、圖像或者是音頻等多種形式傳送至監控中心。管理人員可對信息分門別類,經篩選后確定應急預警信息,采取相應的處理對策。
3 實例分析辦公樓智能化設計應用
3.1 實例概述
某商務辦公樓項目由兩棟辦公樓組成,即北面辦公樓A棟、南面辦公樓B棟,其中A棟有30層,B棟有21層,建筑項目的總占地面積為3413.4m2,建筑面積為88995.2m2。
3.2 建筑智能化設計
3.2.1 信息設施系統(ITSI系統)
(1)通信接入系統
建筑內與市政光纜相連接,預留3家通信運營商管線。語音通信接入:采用室外單模光纜,設有1根12芯的室外單光纜;數據通信接入:采用室外單模光纜,每家均接入1根12芯室外單光纜;有線電視接入:通過市政光纜與地方有線電視機房線路相連接,在引入端安裝過電壓保護設備。電信運營承包商需承擔光纜接入責任,并且將進線與電信總配線架進線側相連。
(2)綜合布線系統
該工程綜合布線需綜合千兆到桌面(端口)、樓間、樓內萬兆為主干的布線需求,從而保證綜合布線系統內功能模塊可相互協作,并且提供了可擴展的模塊化的介質通路,為網絡信息的有效傳輸奠定基礎,如圖1。
(3)電話交換系統
該工程中的電話交換系統依據辦公建筑中各部門的工作特性和業務需求開展系統設計工作,并預留出后期調控與拓展的空間。數字程控用戶交換機的初始容量需要按照實際電話用戶數量進行設計,對后期用戶變化進行合理推測,預留20%的備用量。數字程控用戶交換機系統設備中的出入中繼線數量需參照話務量進行設置。該工程設計人員按照交換機容量8%~10%進行考量,對于特殊情況下的運行需求按照15%~20%的標準進行設計。辦公建筑內部每5~10m2面積必須配置有不得低于2對的電話線,如圖2。
3.2.2 信息化應用系統(ITAS系統)
智能卡應用系統是該工程項目的特色之一,采用了TCP/IP通訊方式,通過綜合布線系統實現信息傳送。該工程項目中的智能卡應用系統主要模塊包括停車場管理系統、出入口控制管理系統、消費管理子系統與考勤管理子系統等。子系統配置有專門的數據存儲區與數據安全管理軟件,可對信息進行自動分析處理,也可將數據共享至其他管理系統。
3.2.3 建筑設備管理系統(BMS)
該工程建筑設備管理系統采用了分布式結構,由中央管理工作站、網絡控制引擎、系統管理軟件、系統網管等構成。綜合布線系統為BAS系統提供了一個VLAN,可供BAS管理工作平臺接入百兆接入。控制層網絡DDC控制器結合了BACnet與LONWORKS技術,布設有數字控制器,網絡通訊速率高達78kbps。其中,DDC采用了總線傳輸方式,在不設置中繼站的情況下線纜傳輸距離為1200m。所有DDC均可聯網,為保證DDC運行穩定,安裝有強電控制箱,保證持續供電。
3.2.4 監控中心設計
辦公樓安全管理系統的關鍵就是監控中心的設計與建立,需秉持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嚴格按照人機工程學的相關理論與綠色建筑設計要求,為安全監管人員提供強而有力的技術支持和高效的工作環境。監控中心為禁區,設置有必要的安全保護裝備與可供內外聯絡的通信接口。
3.3 項目智能化分析
該項目設計有樓控制系統,通過計算機控制程序對辦公樓內的大型機電設備運行進行實時監控,也可統一調控設備運行狀態,在降低了能耗的同時保證了系統運行效率的最大化。同時,該項目在公共大廳與地下車庫安裝了智能照明系統,可一鍵控制照明開關。建筑內設置了能耗遠程計量系統,可對每天建筑內能耗數據進行分析,為決策管理提供依據。如空調能耗計量,采用了電磁能量型綜合系統,在空調機房主系統空調回路上安裝管道式電磁能量總表,并以網管形式接入BA系統,實現了獨立的費用核算。另外,在新風機組、空調機組出風口設置二氧化碳濃度探測器,可實時監控上述區域空氣品質。在地下車庫區域設置一氧化碳濃度探測器,納入到樓控系統進行監控,一旦一氧化碳濃度超標,可聯動打開風機。由此可見,該項目智能化程度較高,符合現代建筑的綠色理念,也實現了物業的高效管理。
4 結束語
為保證建筑功能的順利實施,需對智能系統運行機制與功能進行科學設計,以保證工程整體設計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杰峰,周志強.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間及公園工程建筑智能化設計[J].智能建筑電氣技術,2012,6(2):11-20.
[2]張運麗,姚秋香.建筑智能化設計在超高層辦公實驗建筑中的運用——以山東某綜合實驗樓方案設計為例[J].中國房地產業,2012,09(11):247-247.
[3]劉小芳.某集團智能化辦公樓OAS的功能與設計[J].智能建筑電氣技術,2011,05(6):69-73.
[4]徐嘉,符東升,鮮吉成,等.綜合辦公樓設計的優化應對方案[J].重慶建筑,2012,11(11):13-15.
[5]王元足,姜東南.樓宇智能化技術在辦公大樓中的應用探究[J].科技創新應用,2015(33):243.
[6]張建華,朱振華.深圳某大型辦公寫字樓建筑智能化系統應用研究[J].科技創新應用,2015(09):161-162.
[7]吳葉斌.建筑電氣智能化技術設計與應用[J].科技創新應用,2015(3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