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新軍 李青 李玲玲
同學們,著名的語言學家、文學家季羨林先生認為,好的文章讀起來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實際上其背后蘊藏著作者的一片匠心。他們大都是在“意匠慘淡經營中”,煞費苦心;在文章的結構和語言上,狠下功夫。
本單元兩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頗為精妙,它們如同津梁,幫助我們深入文本,從兩位文豪的童年生活中,感受他們的學習智慧,獲得人生啟示。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開篇交代百草園的位置、現狀。讀后,我們不禁心生疑惑:為什么只有一些野草的荒園,“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為什么“已經隔了七八年了”,至今仍歷歷在目?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深入文本,欣賞百草園中“有無限趣味”的美景,聽長媽媽講述美女蛇的故事,溫習雪地捕鳥的流程,并聽閏土父親講解捕鳥的訣竅。百草園蘊藏著無窮的樂趣,彌漫著自由的空氣。
《再塑生命的人》開頭也耐人品味。“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足見老師安妮·莎莉文在“我”人生歷程中的重要作用。這樣的開頭激發了我們強烈的閱讀欲望,也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再塑生命的人”的由衷愛戴與感激。
成功的結尾當如撞鐘,“清音有余”,能使讀者更深入、更透徹地理解文章內容,進一步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結尾一段“我畫畫兒”似乎也有些許樂趣,文章“樂”起“樂”收。《再塑生命的人》文末直抒胸臆——“啊!世界上還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嗎?”與開頭互相輝映,使作品結構渾然一體,嚴密無縫,給讀者留下了完整統一的印象,毫無節選的斧鑿之痕。
同學們,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是多種多樣的,如能仔細觀察,仔細玩味,必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