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揚 陳娟 譚海燕 胡艷玲 陳霞
【摘要】目的 觀察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配合乳房穴位按摩促進產婦泌乳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產后乳汁分泌過少的產婦1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分娩先后順序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90例,對照組給予產后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配合乳房穴位按摩治療,比較兩組效果。結果 觀察組泌乳始動時間及開始泌乳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泌乳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乳房脹痛程度方面,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可促進乳汁分泌,增加母嬰感情,且使用安全、方便,值得在產科護理中推廣使用。
【關健詞】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母乳喂養;乳房脹痛;乳房穴位按摩
【中圖分類號】R271.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7..02
針對嬰兒來說母乳屬于最佳食品,對于嬰兒智力及生長發育均有較好效果,另外還可降低母親乳房疾病的發生率,促進子宮復原。母乳喂養嬰兒的優越性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認[1]。我院利用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加乳房穴位產婦乳房,有效促進了產婦的乳汁分泌,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產后乳汁分泌過少的產婦1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分娩先后順序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90例。其生理產112例,剖宮產68例,產婦均為單胎分娩,年齡21~37歲;初中以上文化;孕齡38~42周;體重50~86 kg;新生兒體重為2.5~4.8 kg;出生后1 min及5 min的Apgar評分≥8分。按照分娩時間的先后順序分2組為各90例,兩組產婦和新生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本文給予常規飲食指導,并對產婦行宣教母乳喂養知識。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同時用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配合乳房穴位按摩治療,共治療3 d~5 d。
1.2.2.1 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按摩乳房
在進行治療前,告知產婦及其家屬治療相關原理,治療時間為每次25 min,2次/d,連續使用3~5 d。
1.2.2.2 乳房穴位按摩
責任醫生按照產婦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辨證施治,如產婦為肝郁氣滯型,穴位則選取膻中、乳根、乳中、期門、太沖及少澤;如產婦為氣血虛弱型,則選取膻中、乳根、乳中、足三里及少澤;如產婦為乳汁淤積型,則先使用梳乳法和揉壓法將把淤積乳汁推出,直至腫塊變軟,再點按膻中、乳中、乳根、膺窗、神封、曲池、合谷、少澤。采用推、拿、揉、按的方法,沿乳腺管從乳根向乳頭方向按摩乳房、螺旋環形按摩、牽拉按壓乳頭。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產婦乳汁開始分泌的時間、母乳喂養情況(乳汁量)、乳房脹痛程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乳汁開始分泌時間比較,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的原理為利用毫米波脈沖頻率照射技術對人體穴位進行刺激,通過特定頻率電脈沖刺激,起到扶正固本、運化氣血、平和陰陽,改善肝臟功能的效果。在本研究中,在對產婦乳房行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按摩,起到了促進乳汁分泌的效果,另外對于乳房脹痛也起到了減輕效果,對于母乳喂養信心具有一定效果[2]。
對產婦乳房進行穴位按摩,屬于無創護理技術中的一種,在按摩的同時可起到疏通乳絡的效果,且護理方式簡單,經濟性及實用性均相對較高,全程僅需1名護士便可完成按摩護理過程,且掌握起來較為簡單,對于產婦及其家屬來說接受度均相對較高[3]。
綜上所述,臨床針對產婦采用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進行按摩護理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操作起來相對簡單,屬于醫學康復領域中的一種現代高科技治療手段,另外該種按摩方法簡單易行,可教會產婦自行操作,兩者結合效果更佳,值得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黃遠菊.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結合耳穴按壓促進剖宮產術后產婦泌乳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3,2(6B):64-66.
[2] 鄭碧珠,黃玉春,蘇映美.低頻脈沖儀乳房按摩對剖宮產產婦乳汁分泌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4,9(26):247-248.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