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富春
【摘要】目的 觀察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進行攝食訓練前后給予吸痰護理的療效觀察。方法 選取2016年11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83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吞咽功能障礙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38例和觀察組45例。兩組均接受常規吞咽功能訓練,觀察組增加攝食訓練前后給予吸痰。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68,P<0.05);觀察組訓練后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49,P<0.05)。結論 攝食訓練用于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療效顯著。
【關鍵詞】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攝食訓練;吸痰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7..02
吞咽功能障礙是腦卒中的常見并發癥,這一并發癥的形成不僅會造成進食困難,還會導致患者營養不良,增加肺炎發生風險,為腦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干擾[1]。為了評估攝食訓練的價值,本研究將83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83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吞咽功能障礙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38例和觀察組45例。其中,對照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49~75歲,平均年齡(61.3±2.2)歲;觀察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47~74歲,平均年齡(61.1±2.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吞咽功能訓練
對照組進行常規吞咽功能訓練:指導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按照每日2次的頻率,進行口腔器官運動訓練、冷刺激、呼吸訓練及吞咽手法動作訓練等。每次訓練控制在10~15 min左右。持續訓練2周。
1.2.2 攝食訓練
在常規吞咽訓練基礎上,指導觀察組患者進行攝食訓練:(1)攝食訓練時間及頻率。分別于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進行攝食訓練前后給予吸痰,指導患者利用攝食訓練糾正其吞咽功能障礙。每日攝食訓練1~2次,并在攝食訓練前后給予吸痰,每次攝食訓練時間以15 min為宜。(2)體位選擇。行攝食訓練前,指導腦卒中患者給予吸痰清潔口腔。根據腦卒中患者身體狀況合理選擇體位。在患側以厚枕墊于肩下取30°仰臥位,于健側喂食,進食結束后,將其床頭抬高30°~40°,以防反流;如患者可自主坐起指導其取頭正中、頸前屈位,預防誤咽以保護氣道。(3)食物選擇。指導腦卒中患者進行攝食訓練時,合理選擇食物溫度、形態、進食量。按照糊狀食物、爛飯、稀流質、濃流質及固體食物的順序,逐漸變更攝食訓練所選用食物形態,逐步改善腦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攝食量的選擇以初次1~4 mL為宜,隨后酌情遞增。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療效。
1.4 療效判定標準
無效:吞咽造影下存在誤吸,腦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礙無明顯改善;有效:吞咽造影檢查下無誤吸但有食物殘留于會厭谷及梨狀竇;患者的吞咽功能基本恢復;顯效:吞咽造影檢查下無誤吸,會厭谷及梨狀竇無殘留,患者的吞咽功能基本恢復正常。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病,腦卒中的危害在于:多數患者預后欠佳。吞咽功能障礙作為腦卒中常見后遺癥,其形成可加劇患者肺炎的發生及營養不良等種種痛苦體驗。如何糾正其吞咽功能成為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的主要問題。目前臨床多采用吞咽功能訓練進行干預,將其用于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效果尚可。
攝食訓練是一種在基礎訓練的基礎上重建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肺炎風險并減輕患者痛苦體驗的,降低患者住院費用。這種干預方法是指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在攝食訓練前后給予吸痰護理,此操作有利于促進患者口腔敏感性的提高,進食前后口腔與咽部的清潔對于吞咽障礙患者預防肺部感染是一項重要措施。
本研究將83例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分別給予常規吞咽功能訓練、吞咽功能訓練+攝食訓練,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95.56%、均優于對照組81.58%、(66.38±6.1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充分驗證了攝食訓練的應用價值。
在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康復干預中進行口腔與咽部的清潔對于吞咽障礙患者預防肺部感染是一項重要措施,可推行攝食訓練前后給予吸痰護理干預方法。
參考文獻
[1] 馬梅花.基礎訓練、攝食訓練、針灸法對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7):66-68.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