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亦林 袁園 陳繼中
【摘要】目的 觀察血清高敏肌鈣蛋白、B型腦尿鈉肽及D-二聚體在急性肺栓塞診斷和危險分層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36例作為觀察組,根據危險分層的不同將其分為高危組與低危組,各18例。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50例作為對照組,對比各組患者的各指標數值。結果 觀察組各指標數值與正常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危組各指標數值與低危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其他指標相比,觀察組患者的B型腦尿鈉肽陽性率均更高(P<0.05)。結論 將血清高敏肌鈣蛋白、B型腦尿鈉肽及D-二聚體應用到急性肺栓塞的診斷中,可有效提高疾病檢出率,區分危險分層,為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指導。
【關鍵詞】高敏肌鈣蛋白;B型腦尿鈉肽;D-二聚體;急性肺栓塞;危險分層
【中圖分類號】R56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7..02
急性肺栓塞指嵌塞物質進入肺動脈及其分支,阻斷組織血液供應所引發的疾病。發病后,如未及時治療,患者死亡率較高。有研究指出[1],血清高敏肌鈣蛋白、B型腦尿鈉肽及D-二聚體,為參與急性肺栓塞的主要標志物質,可將其應用到疾病的診斷及危險分層中。本文以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為樣本,評估了不同指標在急性肺栓塞診斷和危險分層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36例作為觀察組,根據危險分層的不同將其分為高危組與低危組,各18例。其中,高危組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齡(52.29±3.6)歲;低危組男7例,女11例,平均年齡(51.50±4.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50例作為對照組。
1.2 方法
采集靜脈血2~3 mL,經離心(離心速度:4000 r/min;離心時間:5 min)處理后,使用ARCHITECT i4000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美國雅培)以及配套的高敏肌鈣蛋白(hs-cTnI)、B型腦尿鈉肽(BNP)測定試劑盒檢測hs-cTnI和BNP。使用STAGO全自動血凝儀(法國STAGO)及其配套D-二聚體(D-Dimer)測定試劑盒檢測D-Dimer,記錄各組檢測值。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S 2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各組患者各項檢驗結果的對比情況,觀察組(高危、低危)各項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高危組各項指標顯著高于低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急性肺栓塞患者臨床癥狀以呼吸困難、四肢發冷、抽搐為主。發病后,患者常可見右心功能衰竭現象。如未及時治療,患者可在短時間內心臟停搏并迅速死亡。目前,疾病的主要診斷方法,以心動圖聯合血壓診斷為主。但受患者體質等因素的影響,疾病檢出率低。血清高敏肌鈣蛋白與B型腦尿鈉肽,為心肌損傷的特異性標志,與右心功能有關。上述兩項指標升高,提示患者心肌損傷加重。D-二聚體為臨床評估血栓性疾病的主要標志物,在肺栓塞的診斷中,同樣具有參考價值。本文研究發現,肺栓塞患者hs-cTnI、BNP、D-Dimer顯著高于正常人群;急性肺栓塞高危組患者與低危組患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臨床診斷和危險分層,與各項指標數值呈顯著正相關。進一步觀察發現,兩組各項指標陽性率與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其他指標相比,高低危組患者的B型腦尿鈉肽陽性率均更高(P<0.05),說明單獨的BNP應用價值較高[2],若聯合檢測上述指標診斷疾病,檢出率更高,臨床應用價值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將血清高敏肌鈣蛋白、B型腦尿鈉肽及D-二聚體應用到急性肺栓塞的診斷中,可有效提高疾病檢出率,區分危險分層,為疾病的治療提供指導。
參考文獻
[1] 錢森林,李 艷.聯合檢測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在急性肺栓塞預后評估中的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8,39(08):901-904.
[2] 陳 卓,何海艷,丁文彬,等.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療前后血清ET-1和BNP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江蘇醫藥,2014,18(03):2159-2161.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