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妊娠期營養對妊娠期糖尿病母嬰結局所產生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均衡、隨機化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則在確認為妊娠期糖尿病后制定綜合治療方案進行妊娠期營養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安全性以及分娩方式。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發癥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孕婦的發生率顯著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孕婦順產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中應用妊娠期營養的效果顯著,顯著降低了孕婦的血糖水平,提升了順產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妊娠期營養;妊娠期;糖尿病;母嬰結局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7..02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較為獨立的糖尿病類型,主要在妊娠期中發生,首次發生時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糖代謝異常,而妊娠期中的血糖控制效果則和孕婦與胎兒的安全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在血糖較高的情況下可導致多種并發癥發生,比如:巨大兒、羊水過度以及子癇前期等[1]。為此,也就需要對妊娠期糖尿病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以改善母嬰結局。而在本文中就從我院選取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探討分析了妊娠期營養所具有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均衡、隨機化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5~35歲、平均年齡(30±3.1)歲,孕周24~28周,平均孕周(25±2)周;觀察組年齡24~35歲、平均年齡(29±3.1)歲,孕周25~29周,平均孕周(26±2)周。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年齡、孕周),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將常規護理措施應用到對照組中,觀察組孕婦則在確認為妊娠期糖尿病后制定綜合治療方案進行妊娠期營養護理。其中妊娠期營養護理主要指在飲食的基礎上采用適當運動、合理治療,并更具孕婦的飲食習慣和血糖控制情況確定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同時應保證進食量好額用餐時間具有一致性,即平衡膳食,且具有科學性,攝入的食物主要可分為五大類谷薯類、蔬菜水果類、動物性食物類、奶豆堅果類以及烹調油,避免低血糖的情況發生[2]。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安全性以及分娩方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比較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水平,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由于處于妊娠期的孕婦體內會發生激素變化,會使得隱形糖尿病出現顯性化,最終促使沒有糖尿病病史的孕婦出現妊娠期糖尿病,病情會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同時孕早期的空腹血糖也會出現偏低的情況,在妊娠不斷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會增加抗胰島素樣物質。營養是人體的基礎物質,營養的好壞和人身體素質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近幾年來,剖宮產率呈顯著不斷上升的趨勢,究其原因,多是因為營養過剩,導致胎兒體重過大,同時妊娠期糖尿病也是一種導致胎兒體重過大的原因。從本文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發癥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孕婦的發生率顯著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孕婦順產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參考文獻
[1] 馬建英,祁曉芳.孕期營養指導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嬰結局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2):117.
[2] 吳佳秋.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嬰結局的影響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2):1845-1847.
[3] 聶秀娟.妊娠期營養對妊娠期糖尿病母嬰結局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06):75-76.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