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少興 梁敏 沙柳娟 黃菁蕓 潘怡
【摘要】目的 討論并分析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經手術治療的患者9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5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 麻醉前實驗組患者焦慮、抑郁、心率、呼吸都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結論 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可使患者處于最佳心理和生理狀態,明顯提高護理滿意度,減少護患糾紛,營造和諧的醫患關系,進而減少術后并發癥,改善患者預后,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舒適護理;常規護理;手術室護理;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7..02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各種先進醫療器械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臨床,以及患者對疾病知識認知水平的提高,臨床手術治療也變得比較容易被患者所接受。然而,由于手術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和對手術室環境的恐懼,患者常常會焦慮、緊張、恐懼,尤其在進入手術室后會突然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可能會影響手術進程,這就要求我們護理人員配合臨床工作者進行舒適護理,積極安撫病人的情緒[1]。在進入手術室之前,通過耐心交流使患者熟悉手術流程,增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以及對臨床大夫的信任,是病人消除緊張焦慮的情緒。進入手術室后,要更加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及時安撫病人。舒適護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通過對患者術前、術中和術后進行舒適護理,使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從而更積極地接受治療,降低術后并發癥,改善患者預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經手術治療的患者9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50例。其中,實驗組年齡14~72歲,平均年齡(42.46±7.62)歲,男234例,女216例,焦慮評分(58.24±7.32)分,心率(112.12±5.22)次/min,身高(168.12±4.26)cm,體重(46.72±6.58)kg;對照組年齡14~74歲,平均年齡(43.04±7.76)歲,男228例,女222例,焦慮評分(59.94±7.27)分,心率(113.56±5.16)次/min,身高(166.12±4.51)cm,體重(45.46±6.56)kg。對照組進行常規手術護理,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兩組患者身高、體重、年齡、手術方法、心理狀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術前舒適護理,護理人員應盡量提供舒適的病房環境,盡可能減少外界環境的刺激,通過主動地溝通和耐心地傾聽患者的要求,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同時護理人員應通過聊天方式向患者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手術方式和手術流程,讓患者對疾病和手術有更多的了解,可以間接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和增強患者的信心。(2)術中舒適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往往會血壓升高同時心率加快,護理人員應嚴格檢測生命體征同時安撫患者情緒,此時應注意語氣溫柔,態度和藹。手術室環境對患者情緒也有很大的影響,手術室應保持安靜,最好不要交談,手術室溫度應維持在22℃~25℃,及時詢問患者是否寒冷,體位是否舒適。核對病人信息后,進行麻醉前,向患者介紹麻醉醫師和麻醉相關情況,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增強患者信心。(3)術后舒適護理,術后及時檢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悉心指導患者家屬術后注意事項,做好術后疼痛處理,并時刻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
1.3 觀察指標
采用Zung氏焦慮量表(SAS)及Zung氏抑郁量表(SDS)對兩組患者術前30 min焦慮、抑郁程度進行評估,記錄手術麻醉前患者心率、呼吸水平,對比兩組患者麻醉前心理狀況,在患者離院時使用我院護理部制定的護理滿意調查,百分制,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80~89為滿意,<80為不滿意,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程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術前30 min焦慮、抑郁程度對比(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見表2)
3 討 論
在現代手術室護理中,護理人員的工作不再是簡答的配合術者使得手術過程得以順利的實施下去,作為現代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護理在減少患者心理、生理刺激上越發體現其重要地位[2]。在過去的手術過程中更多的是以術者為中心,單純的以一臺手術成敗評論醫療機構醫療水平,在當前,醫療技術及觀念不斷發展,手術護理觀念也在不斷進步。當前,不少機構均提出手術室舒適護理的理念,即以患者為中心,盡可能多的關注對于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刺激,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最大程度降低手術這一強應激刺激對患者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影響,使得手術及麻醉進程順利進行,以及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的目標[3]。在舒適護理中,應當注重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舒適,并且應當改變過去手術室機械、程序化的護理服務,在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中,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在麻醉前抑郁評分、焦慮評分、心率、呼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心理狀態顯著優于對照組,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患者焦慮情緒及其帶來的對于手術的不利影響,并且在舒適護理的理念中,對于患者的影響不僅在手術過程中,還應當包括術前、術后在內的整個圍術期,從多方面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減少患者術前焦慮心理,降低患者術后不適感[4]。對兩組分別進行關于護理滿意度的調查,實驗組護理滿意率(滿意+非常滿意)顯著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可很大程度提高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提高手術治療期間的及整個圍術期的治療體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翟 慧.手術室實施舒適護理的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9):2252-2255.
[2] 王月琴.舒適護理模式用于手術室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0):2727-2729.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