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紅菊
【摘要】目的 探討針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以針刺穴位配合藥物厄貝沙坦口服治療的效果。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藥物厄貝沙坦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該治療基礎上配合中醫針灸治療。結果 該藥物對觀察組患者有95.74%的有效治療率,但是對對照組患者僅有80.85%的有效治療率,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發生比較嚴重性的用藥不良反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以西藥厄貝沙坦配合中醫針刺療法可達到良好療效,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血壓水平,該聯合治療方案值得應用并推廣。
【關鍵詞】高血壓;針刺;厄貝沙坦;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7..02
原發性高血壓屬于臨床中十分常見的一類內科疾病。主要是指患者出現的致病因素未能明確的血壓異常升高。原發性高血壓還可能誘發患者心臟結構以及心血管等功能變化。同時也是心腦血管等意外事件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1]。近年來伴隨著人們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結構等的不斷改變,臨床中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因此探討有效的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方案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將針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以針刺穴位配合藥物厄貝沙坦口服治療效果加以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其中,觀察組女23例,男24例,年齡38~76歲,平均年齡(63.4±0.7)歲,病程時間1~11年,平均(5.3±0.4)年;對照組男24例,女23例,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62.6±0.3)歲,病程時間2~1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這兩組患者都在治療前停用其他降壓類藥物。對照組患者應用藥物厄貝沙坦進行治療,口服,150 mg/次,1次/d;觀察組患者在該治療基礎上配合中醫針灸治療。穴取合谷穴(雙側)和太沖穴(雙側)進行針刺。每周需進行針刺6天。兩組患者均連續接受治療4周。并在患者接受治療前后。對其進行相關指標測定,包括心電圖、血尿常規、血脂水平、血糖水平、肝腎功能以及電解質等。在治療過程中于每日清晨對患者血壓進行測量并記錄。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效:患者的DBP水平下降達10 mmHg以上,并且均已恢復至正常標準內。或者患者的DBP水平雖沒能下降至正常范圍,但下降超過20 mmHg;有效:患者的DBP水平下降達10 mmHg以上,但仍未恢復至正常標準內;無效:患者的血壓并沒有獲得改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5.74%,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80.8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發生比較嚴重性的用藥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均為0.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原發性高血壓屬于臨床中十分常見的一類慢性疾病,同時也是引發心血管等意外事件的重要誘因。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通過進行有效的治療干預可將患者的高血壓水平,通過將血壓控制在比較正常的范圍內有利于維持其血壓水平穩定,同時也利于降低患者發生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的風險[2]。臨床中針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常以藥物厄貝沙坦進行治療。厄貝沙坦是一種具有較高活性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該藥物可有效阻斷AngⅡ中的AT1受體,同時也有利于減輕AngⅡ物質對于血管產生的收縮作用,因此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壓水平,并維持血壓穩定。而中醫針刺穴位療法能夠達到良好的輔助降低血壓的治療功效,是良好的輔助藥物治療方式,通過針刺合谷血有利于改善患者冠脈血流循環,并且可對血壓產生雙向調節的良好作用,因此可發揮降壓治療作用。太沖血在中醫治療中常用于癲癇青光眼以及面部神經麻痹等患者的治療中[3]。通過針刺太沖穴可起到鎮靜安神和平肝熄風等作用。以合谷穴配合太沖血針刺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高血壓癥狀以及頭痛等不良癥狀,因此可有效提升療效[4]。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口服厄貝沙坦治療的基礎上取合谷穴和太沖穴進行針刺治療,發現這一組患者的有效治療率較好,與此同時,兩組接受治療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發生不良用藥反應,這表明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中以針刺穴位療法配合厄貝沙坦進行治療取得的效果明顯,具有較強的安全性,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
綜上所述,針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以西藥厄貝沙坦配合中醫針刺療法可達到良好療效,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血壓水平,該聯合治療方案值得應用并推廣。
參考文獻
[1] 林咸明,張江松,周 慧,李蓓珍,肖雙凱,焦俊玥,吳碧雯,黃超凡.太沖不同穴位配伍針刺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24h動態血壓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32(09):4188-4191.
[2] 張雪芳,陸舒婷,張 敏,陳紹月,陳志亮,趙元媛.時辰穴位貼敷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患者晨峰血壓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7,24(08):48-51.
[3] 張惠玲,郭秀君,張 敏,曹 叢,於 蓓.穴位降壓操對原發性高血壓痰濕壅盛證的療效觀察[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3(02):136-139.
[4] 李 雷,楊榮禮,盧海龍,李平靜,郝敬波,趙旭東.厄貝沙坦氫氯噻嗪聯合瑞舒伐他汀對血脂正常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01):95-97.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