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 趙彥欣 孫國威 于莎莎 陳非
【摘要】目的 研究省內成年人維生素D含量及其與性別、季節等相關關系,為本省成人合理補充維生素D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了省內(15歲及以上人群)共5897人,采用液質聯用法(LC-MS/MS)檢測血清中25-羥基維生素D的含量,按照性別、季節來分組比較。結果 5897名成人血清中的25(OH)D水平為17.40ng/mL,結果顯示嚴重缺乏1436人(24.35%)、缺乏2569人(43.56%)、不足1295人(21.96%)、正常596(10.11%)、過量1人(0.02%),其中男1105人(18.90 ng/mL),女4792人(17.06 ng/mL),綜上所述,男性含量稍高于女性,但是整體處于含量缺乏的狀態。由于本省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導致日照時間、溫度等因素變化較大,春冬季節較低(13.46 ng/mL)、夏秋季節較高(19.00 ng/mL),季節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省內成人血清中25(OH)D水平低下,建議合理補充維生素D,多一些戶外活動。
【關鍵詞】液質聯用法;25-羥基維生素D;成人;性別;季節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7..02
維生素D是固醇類衍生物,主要有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兩種形式[1]。當服用維生素D后先在肝臟的作用下轉化為25-羥基維生素D;后經腎臟生成1,25-二羥基維生素D,而其中,25(OH)D是維生素D最主要的儲存形式。人體血液中的維生素D含量水平也正是以25(OH)D做為指標的。維生素D維持血清鈣磷濃度的穩定,影響著鈣磷代謝;最常見的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少兒的佝僂病和成年人的軟骨病,據報道,心臟病、糖尿病、癌癥、高血壓等疾病的形成都與缺乏維生素D有著密切相關。綜上所述,本文對黑龍江省內部分成人血清中25(OH)D含量進行檢測,得到其省內維生素D含量情況及相關影響因素,為其合理補充維生素D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黑龍江省內(15歲及以上人群),除去信息不完整,以及相關疾病的影響,共5897人,按照性別、季節進行分組。分組標準:分別為男性組和女性組,夏秋組和春冬組。
1.2 方法
1.2.1 儀器與試劑
液質聯用儀(AB Sciex API-3200MD)。樣本萃取液(迪安生物),其他試劑純度均為分析純及以上。
1.2.2 樣本處理和檢測
研究對象為清晨空腹靜脈血1 mL血清,使用樣本萃取液進行前處理,采用LC-MS/MS法進行檢測和計算,得到血清中25(OH)D的含量。
1.2.3 療效判斷標準
正常:30.1~100.0 ng/mL;不足:20.1~30.0 ng/mL;缺乏:10.1~20.0 ng/mL;嚴重缺乏:≤10 ng/mL;過量:≥100.1 ng/mL。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Minitab軟件及Excel2003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 果
2.1 整體結果分析
5897名研究對象中25(OH)D平均水平為17.40 ng/mL,其中1436人(24.35%)、缺乏2569人(43.56%)、不足1295人(21.96%)、正常596(10.11%)、過量1人(0.02%)。見表1。
2.2 性別組結果分析
對研究者進行性別分組后,得到結果,男性1105人(平均18.90 ng/mL),25(OH)D正常濃度水平的百分比為12.85%;女性4792人(平均17.06 ng/mL),正常百分比為9.47。
2.3 季節組結果分析
對研究者進行季節分組后,得到結果,春冬季節2332人(平均13.46 ng/mL),25(OH)D正常濃度水平的百分比為3.47%;夏秋季節1658人(平均19.00 ng/mL),正常百分比為11.76%。見表2。
3 討 論
本文研究得出,黑龍江15歲及以上人群血清中25(OH)D含量整體偏低,處于生理缺乏狀態。從性別組結果來看,男性比女性稍高,可能是由于身體機能不同所導致的結果;從季節組結果來看,夏秋季高于春冬季節,由于夏秋季節日照時間遠遠長于春冬季節,在戶外接受光照時間延長,促進體內維生素的合成。此外,數據分析中得到補充過量樣本,如進行體外補充,應定期檢測其25(OH)D含量,避免含量持續過高而造成身體損害。
綜上所述,本省15歲及以上成人應當合理增加光照,合理膳食,以及補充維生素D,以滿足身體對維生素D的生理需求。
參考文獻
[1] 徐鳳仙,于嘉屏.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測定血清中25-羥基維生素D2及25-羥基維生素D3含量[J].檢驗醫學,2015,30(8):821-824.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