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茹
摘 要:在1956年之前,港口主要依靠碼頭工人裝卸貨,速度慢,效率低,因此產生的港口裝卸費和占用港口場地的費用占了海運成本的一半左右。而集裝箱的出現(xiàn),使得這種情況得到了改善。正是這樣一個金屬箱子,改變了全球物流和貿易的進程,而且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巨大的國際貿易變革的浪潮。
關鍵詞:集裝箱;運輸;物流;貿易
“沒有集裝箱,就沒有全球化?!薄督洕鷮W人》這樣評價道。馬克·萊文森編著的《集裝箱改變世界》也為業(yè)界所熟知,比爾·蓋茨2013年分享的讀書清單中的第一本書也就是這本書。集裝箱到底為何有如此大的推動力?而它又是如何推動世界經濟向全球化發(fā)展的?
集裝箱的核心理念是標準化,集裝箱的標準化是全球物流系統(tǒng)標準化的基礎。不同規(guī)格有固定尺寸,給其裝卸、運輸、計價等都帶來了方便。然而,把集裝箱海運推向世界舞臺的集裝箱之父——馬爾科姆·珀塞爾·麥克萊恩當時提出:加快貨物的流轉速度,降低貨運成本所依靠的不僅僅是一只金屬箱子,而是對一整套物流系統(tǒng)的處理。這就要求堆場、碼頭、起吊、船舶等,都需要順應集裝箱在世界范圍內的使用而趨于標準化,生成規(guī)范的全球物流系統(tǒng)。[1]
本來,因為集裝箱堅固、密封,所以箱內貨物的包裝就可以適當簡化,從而極大程度地節(jié)省包裝所需的費用;還可以減少貨物損壞或貨物減少,提升貨物運輸?shù)馁|量。又因為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物流體系,集裝箱裝卸效率較高,受氣候因素影響小,船舶在港停靠的時間大幅減少,因而船舶周轉加快,航行率大幅提高,船舶生產效率繼而也得到了提高,從而,提高了船舶運輸能力,在不加派船舶的情況下,可完成更多的運量,增加船公司收入。
集裝箱的經濟高效使得其廣泛普及,各國貿易往來逐漸頻繁,加快了貨物在世界范圍內的周轉。更重要的是,集裝箱普及后,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巨大的國際貿易變革的浪潮。站在浪潮之巔的國家和港口,快速崛起,整個世界的生產體系被重構,集裝箱的應用帶來了商品生產地域分布的改變,分工的改變。
國際貿易的貨物不再以原材料或制成品為主流,而漸漸被以半成品為主導的分工生產和貿易所替代。在這樣的國際分工的結構下,處在鏈條頂端的制造商和供應商能夠為每個部分探尋到最經濟的制造手段。通過比較,各個產業(yè)區(qū)域都可以找到自己獨特的產業(yè)優(yōu)勢,從而加入到全球的分工之中。如果把全世界比作一個大工廠,那么航行在大西洋、太平洋上的船舶就像是大工廠中的小叉車,把半成品從一條流水線運送到另一條。之前作為貿易壁壘的較高的運輸成本已被消解,整個世界,每個人都被參與到全球化中來。正如《集裝箱改變世界》中說道,“集裝箱不僅幫我們摧毀了舊經濟,同樣也幫我們建立了新經濟。盡管窮國還在艱難地發(fā)展經濟,但對它們來說,成為遙遠富國的供應者不再是不切實際的夢想?!?/p>
伴隨著全球化趨勢,集裝箱仍進一步改變這個世界。一是更多的貨物可以實現(xiàn)以集裝箱方式運輸,如能源、化工、食品等利用罐式集裝箱運輸。二是集裝箱運輸延伸到了其他運輸方式中去,如公路運輸、鐵路運輸?shù)取2]而且集裝箱運輸進一步帶來了運輸方式的變革,使得國際多式聯(lián)運、大陸橋運輸成為可能。由于集裝箱運輸在不同運輸方式轉換時,不需要搬動箱內貨物或更改包裝而只需要換裝集裝箱,這就提升了不同運輸方式之間轉換時的作業(yè)效率,適合包含不同運輸方式的聯(lián)合運輸,即適合國際多式聯(lián)運。而大陸橋運輸一般是以集裝箱為運輸單位,由海、鐵、空、航空組成的現(xiàn)代化多式聯(lián)合運輸方式。
如今,現(xiàn)代社會已步入了信息時代,物流中心除了聚集、分配貨物以外,貨物背后的信息也隨之流動。以信息化為基礎,物流自動化也發(fā)展了起來,其表現(xiàn)形式是無人化。信息化、自動化更高層次的應用便是智能化,不僅表現(xiàn)在智能機器人進入碼頭,更可以借助優(yōu)化的智能工具來解決有限資源的調配、配送策略的選擇等問題。因此,基于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無人集卡、無人船、無人碼頭應運而生,成為業(yè)內發(fā)展的一個方向。而這些也都需要依托集裝箱才能實現(xiàn),自動智能機器面對的是標準規(guī)范的集裝箱,易于操作,而不是大小各異、形狀不同、難以操作的零散貨物。而這些發(fā)展又會使得集裝箱運行效率大幅提升,帶來現(xiàn)代物流的一場革命!
參考文獻
[1]王小英.集裝箱改變世界[J].商學院,2014(05):61.
[2]麥伯良.沒有集裝箱,不可能有全球化[J].IT時代周刊,2008(Z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