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消費
10月8日,中國銀聯發布2018年國慶黃金周銀聯網絡交易數據。“十一”長假期間,銀聯網絡交易總金額達到1.58萬億元,交易總筆數7.94億筆,日均較去年國慶黃金周分別增長31.9%和24.5%。其中,購物類日均消費金額同比增長超40%。今年國慶7天的銀行卡跨行交易規模超過去年國慶黃金周8天的總量,創國慶長假歷史新高。
虛擬現實產業
近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市場規模已達160億元,同比增長164%,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9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25.3%。工信部將支持虛擬現實核心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推進虛擬現實技術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虛擬現實技術作為引領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跨界融合了多個領域的技術,是下一代通用性技術平臺和下一代互聯網入口。
寵物消費
近日,由狗民網發布的《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708億,同比增長27%。全國城鎮共有9146萬只狗和貓,其中狗5085萬只,貓4046萬只,比例近乎持平。狗主人年均消費5580元,貓主人年均消費4311元。雖然養貓數量、貓消費市場沒有超過狗,但“貓經濟”正在緊追慢趕“狗經濟”。
3000萬元
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出臺《關于促進企業家創業發展大力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實施意見》,對國內外院士在寧夏創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企業的,給予1000萬元至3000萬元科研和項目啟動資金補助;“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人選、國家“千人計劃”人選等高層次科技人才在寧夏創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企業的,給予300萬元至800萬元科研和項目啟動資金補助。企業研發平臺升級為國家級的,按照自治區已出臺的獎勵政策給予專項資金補貼。
72 億元
近日,中央財政再次下達新疆2018年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24.7億元。這是2018年新疆第三次籌集到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年初,中央財政下達38.4億元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4月,自治區本級財政下達8.9億元,加上此次財政部再次下達的資金,今年新疆總共籌集到72億元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
170億元
日前,天津市工信委制定出臺《天津市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提出,天津市到2020年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規模將達170億元,屆時天津將成為國內重要的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基地之一。
77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小鎮主要在東部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2018年8月29日
近日,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和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聯合發布《國家特色小城鎮投資發展潛力研究報告(2018)》。目前,除了403個國家級特色小城鎮外,各省區市提出打造的特色小城鎮和特色小鎮數量超過1500個。各地涌現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集聚、宜居宜業、富有活力的特色小城鎮。

258家貧困地區企業掛牌新三板
資料來源:《中國證券報》 2018年8月21日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消息,截至8月20日,在新三板掛牌的貧困地區企業合計258家,其中創新層32家,基礎層226家;區域分布方面,新三板服務貧困地區覆蓋全國22個省份、176個區縣;行業分布方面,覆蓋15個門類行業,數量最多的為制造業和農林牧漁業,分別有146家和39家,占比56.59%和15.12%。

7356公里,我國收費公路比例逐步壓縮
資料來源:《北京青年報》 2018年8月25日
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17年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達到477.35萬公里,收費公路里程凈減少7356公里至16.37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比重由3.6%調整至3.4%,收費公路比例逐步壓縮。其中,政府還貸公路和經營性公路分別同比減少9.5%至9.10萬公里和同比增加3.1%至7.28萬公里,占比調整至55.5%和44.5%。

45.2%,湖北服務業首次成為全省第一大產業
資料來源:《湖北日報》 2018年8月26日
根據湖北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湖北省服務業增加值占比上升到45.2%,自2004年以來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湖北省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

5000億元,湖北旅游發展取得新成就
資料來源:《湖北日報》 2018年8月20日
近日,湖北省《2017旅游發展評價報告》出爐。2017年湖北省接待旅游者6.39億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353萬人次,居中部第一;實現旅游總收入5514億元,首次突破5000億元大關。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湖北省人均出游已達3.9次,人均旅游消費從2011年的411元增至2017年的877元,旅游已經成為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的重要指標。

72.18,重慶信息化發展指數西部第二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 2018年8月23日
近日,2018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辦。重慶作為我國老工業基地之一,2017年全市智能產業企業超過3000家,智能優勢產業體系初步構建。今年上半年,全市智能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282億元,同比增長21.7%,預計全年有望超過4500億元。目前,重慶信息化發展指數為72.18,位居全國第十二位、西部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