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強,馮亞男
(1.山東省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山東 棗莊277500;2.山東省滕州市中醫醫院,山東 棗莊277500)
母乳喂養可減少女性卵巢癌、乳腺癌的發生率,可以增近母親和寶寶之間的感情,但近年來母乳喂養的產婦逐年減少,寶寶的營養健康受到嚴重影響[1-2]。母乳喂養減少的原因多種多樣,產后乳少癥是主要的原因,我國產后乳少癥的發病率為25%~30%[3]。筆者采用自血療法治療氣血虛弱型產后乳少癥,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就診于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理療科的98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均確診為氣血虛弱型產后乳少癥,隨機將產婦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對照組年齡22~39歲;治療組年齡24~38歲。兩組患者年齡、孕產次數等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氣血虛弱型產后乳少癥產婦一般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婦科學》[4]中診斷標準。產后乳少癥是指產婦乳汁甚少或全無,不能滿足寶寶日常需要。氣血虛弱型乳少癥為乳汁清稀,乳房柔軟無脹痛,臉色無華,舌淡,少苔。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氣血虛弱型產后乳少癥的診斷標準[4]。②患者自愿參加,簽訂知情同意書。③年齡20~40歲。④無乳腺其他問題。
1.4 排除標準 ①有暈針、暈血癥狀者。②有心、腦、腎等器質性病變者。
2.1 對照組 ①及時給予產婦宣教,告知母乳喂養的優點。讓母親與孩子親密接觸,盡早食用母乳,根據嬰兒需要隨時哺乳。②給予產婦乳房清潔、按摩,選用合適的內衣。③教會產婦正確的喂養姿勢及注意事項。
2.2 治療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于分娩結束后24 h給予產婦自血療法。方法:護士用5 mL注射液在產婦肘靜脈處抽取4 mL靜脈血(不用抗凝劑),醫師用75%酒精棉球嚴格消毒雙側足三里穴,將抽取的4 mL靜脈血分別進行穴位注射(注意穴位要有得氣的感覺,每個穴位注入2 mL靜脈血)。每日1次,治療2次為1個療程。
3.1 療效評定標準 ①泌乳量評分:兩組產婦分別于產后72 h內觀察其哺乳情況并進行評分。3分:每日母乳喂養≥8次,乳汁充足,新生兒生長良好;2分:每日母乳喂養為2~4次;1分:產婦缺少乳汁。②血清泌乳素(PRL):治療前后晨起7:00采集產婦血液,采取放射免疫法(RIA)測定產婦產后血清PRL。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治療后,治療組泌乳量評分、血清PRL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氣血虛弱型產后乳少癥產婦泌乳量積分及血清PRL比較
西醫認為產后乳少原因多種多樣,分泌少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寶寶的吸吮也很重要。另外,乳汁分泌還與產婦的飲食、情緒等密切相關,西醫目前無較好的治療方法。中醫認為奶水由氣血化生,有些產婦本身體質較差,后天營養不足,懷孕時妊娠反應嚴重,飲食不足、情緒不佳會導致口味更差,飲食更少,攝入不足。隨著現代生活壓力日益增大,有些孕婦因年齡偏大,精氣不足[5-6],沖任失調,導致少乳。從經絡循行上講,《靈樞·經脈》曰:“胃足陽明之脈,起于鼻……從缺盆下乳內廉。”胃經循行經過乳房,中醫有“乳房屬胃”之說。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又是胃的下合穴[7],是強壯保健要穴,可治療虛勞諸癥,補益后天之本,如《通玄指要賦》有“三里卻五勞之羸瘦,痹腎敗,取足陽明之上”之說,有調節機體免疫力、扶正祛邪的作用。自血療法就是抽取自體經脈血注入穴位中,可擴張小血管,改善微循環,并能提高細胞活力,改善機體代謝。自血療法是一種非特異性刺激療法,本療法可達到針刺、自血、穴位注射的作用,有取穴少、療效可靠、安全、簡便等優點。自血療法以有效的抗原刺激,引起不發熱的非炎癥的蛋白應激作用,促進機體網狀內皮系統的細胞吞噬作用及抗體的產生,抑制變態反應,改善機體微循環,加速疾病治愈[8]。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產婦產后泌乳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RL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自血療法是治療氣血虛弱型產后乳少癥的有效方法,值得臨床參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