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雷,張 琳
(1.山西省大同市第三醫院,山西 大同037038;2.河南省鶴壁市傳染病醫院,河南 鶴壁458000)
通常我國對老年的界定是60歲及以上是老年人,但是在艾滋病研究領域一般把50歲及以上人群歸屬老年人[1-2]。近年來我國艾滋病疫情報告系統顯示≥50歲年齡組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HIV/AIDS)患者報告數及構成比呈逐年增多趨勢[3]。艾滋病向50歲及以上人群蔓延成為艾滋病流行的新動向[4]。老年人艾滋病患者死亡率較高[5],而存活的老年HIV/AIDS患者存在著潛在的社會危害性。本研究通過對鶴壁市存活≥50歲的老年HIV/AIDS患者的人口學特征、流行病學、臨床資料、治療情況進行研究,以了解此類患者的相關特點,為老年HIV/AIDS患者的防治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以鶴壁市現存活的年齡≥50歲的HIV/AIDS患者109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5例,女34例;年齡50~84歲,平均59歲。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ART)方案:替諾福韋(TDF)+拉米夫定(3TC)+克力芝(LPV/r)26例;TDF+3TC+依非韋倫(EFV)68例;TDF+3 TC+奈韋拉平(NVP)6例;齊多夫定(AZT)+3TC+EFV 2例;AZT+3TC+NVP 7例。治療時間最長146個月,最短2個月,平均35個月。所有患者均經省級或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HIV確證試驗:HIV-1抗體陽性。HIV/AIDS的診斷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診斷標準(WS293-2008)》[6]。
2.1 研究方法 調取國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數據管理系統中的鶴壁市年齡≥50歲的老年患者數據,與鶴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核實相關數據信息。并于2016年8月1—30日進行電話或臨床隨訪所有研究對象的既往史、安全套使用情況、服藥情況等,將所有研究對象的人口學資料、流行病學、臨床資料、抗病毒治療情況[治療時間、方案、依從性、有無不良反應、治療效果、CD4+T淋巴細胞(簡稱CD4+)、HIV-RNA等]進行收集、整理、錄入和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學、臨床及治療情況特點。其中,抗病毒治療依從率≥95%判定為依從性好,否則為差;HAART療效判定標準參照《國家免費抗病毒治療藥物手冊》中治療失敗的判斷標準[7],失敗者判定為差,未失敗者判定為好。
2.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1 一般資料 將患者性別、居住地、婚姻、職業、傳播途徑、性伴情況、安全套使用情況、未使用安全套原因、既往史、抗病毒治療時間、依從性、有無藥物不良反應、療效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存活的老年HIV/AIDS患者中男性、農村患者比例較高;性傳播(占78%)為主;安全套使用率低,未用和不規律使用安全套的原因中,近50%老年患者表示對安全套的作用不了解。同時發現老年患者依從性差、有不良反應及療效不佳者比例偏高。見表1。另外,老年人HIV/AIDS患者合并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腦梗死等慢性疾病者54例,占49.5%。隨訪期間存在帶狀皰疹、肺結核等機會性感染的患者9例,占8.3%。不良反應以惡心等胃腸道反應和頭暈多見,占70%。其他不良反應有體型改變、骨質疏松、范可尼綜合征等。小學文化及文盲占比高達56.9%。
3.2 不同性別老年HIV/AIDS患者情況比較 將老年HIV/AIDS患者按照不同性別分為兩組,觀察其人口學、流行病學、臨床特征及抗病毒治療情況。由表2可知,不同性別的老年HIV/AIDS患者的居住地、婚姻、傳播途徑及抗病毒治療依從性存在差異(P<0.05)。男性患者居住農村、無配偶(離異、喪偶或未婚)、性傳播者多于女性,其中男性患者性傳播中異性傳播占84.5%,同性傳播占15.5%,男性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差于女性患者。
3.3 不同居住地區的老年HIV/AIDS患者情況比較將老年HIV/AIDS患者按照不同居住地區分為兩組,觀察其人口學、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征等。由表3可知,農村與城鎮老年HIV/AIDS患者婚姻狀況、抗病毒治療依從性、療效、和HIV-RNA存在差異(P<0.05)。農村老年HIV/AIDS患者無配偶者多于城鎮,抗病毒治療依從性、療效差于城鎮低于城鎮,HIV-RNA陽性率高于城鎮。
3.4 不同婚姻狀況的老年HIV/AIDS患者情況比較將老年HIV/AIDS患者按照有無配偶分為兩組,觀察其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征等。由表4可知,有無配偶的老年HIV/AIDS患者在傳播途徑、安全套使用情況、治療依從性等方面均存在差異(P<0.05)。無配偶患者性傳播途徑(87.3%,其中異性占96.4%)和HIV-RNA陽性率高于有配偶者,而安全套使用情況、治療依從性、療效及情況差于有配偶者。

表3 不同居住地區老年HIV/AIDS患者情況比較[例(%)]

表4 不同婚姻狀況老年HIV/AIDS患者情況比較[例(%)]
3.5 治療依從性與療效比較 根據老年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的好差分為兩組,比較文化程度、療效、HIV-RNA及情況。由表5可知,患者治療依從性好差在文化程度、療效、HIV-RNA及比較存在差異(P<0.05)。說明抗病毒治療依從性好的患者文化程度及高于差組,HIV-RNA陽性率低于后者。

表5 不同治療依從性的老年HIV/AIDS患者情況比較[例(%)]
2004年后我國加大了艾滋病篩查力度,建立了更多的艾滋病快速檢測點及篩查實驗室,并在各級醫療機構實施醫務人員主動提供艾滋病檢測服務,故發現了更多的中老年HIV/AIDS。近年來,河南省報告的老年HIV/AIDS患者病例數在逐年增加[8]。既往在全球范圍內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老年人沒有進入主流視野,但隨著該人群患者的增加,研究者對此類患者越發重視。老年HIV/AIDS患者存在巨大的心理壓力,包括恐懼心理、負罪及羞恥心理、悲觀及抑郁心理、煩躁及無所謂心理。由于心理異常狀態的存在,少數患者會為了減輕自身的壓力,肆意采取多種行為將其傳染給他人,對社會產生了危害[9]。本次通過對現存活的老年HIV/AIDS患者的研究,進一步了解了其相關特點,為今后制定老年HIV/AIDS的防治策略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