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播是萬物從出現到被認知的唯一途徑。女書作為一種文字,受制于地域及自身因素的影響,熟知的人不多。作為一種文字,女書雖有漢字的影子,但又不同于漢字,其不僅獨具自身的藝術價值,而且更是集漢字書法的美學價值于一身。因此,對女書藝術傳播應區別于傳統的文字傳播方式,要注重從女書的形、女書的載體角度研究,同時要結合與女書相伴而生的女書習俗。通過研究女書和女書文化更深刻地認識當地的社會歷史環境,挖掘其蘊涵的文化內涵,從藝術的角度,創造各種形式的女書藝術形體,為女書的傳播開辟一條精準的傳承之路。
關鍵詞:女書傳播;藝術應用
傳播學誕生于美國,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問。簡言之,傳播學是研究人類如何運用符號進行社會信息交流的學科。傳播學又稱傳學、傳意學等。傳播是萬物從出現到被認知的唯一途徑。女書作為一種文字,受制于地域及自身因素的影響,熟知的人不多,如何讓這朵“深山中的野玫瑰”走出深山,讓其綻放異彩,離不開傳播這一途徑。
一、傳播的價值與女書的傳承
傳播是一種基本社會功能,它通過交流,溝通,通訊,交際,交往等方式,讓事物被充分地認知,也讓受眾掌握這一事物的信息。傳播具有共享性、快速性、雙向性、廣泛性的特點,是人們關懷彼此,共享世界的途徑,是事物確證自我的方式。
女書作為一種特殊的女性文字,造字、讀音方式別具一格。這是女書傳播困難的重要因素。
首先,女書絕大部分是用紡織、女紅圖案呈現出來,同時受當地方言的影響,這一獨特的造字特點使拼讀十分困難。
其次,女書流傳資料相當稀少。受當地 “人死書焚”習俗的影響以及歷史的原因,女書作品文獻大量損毀,導致流傳至今的女書原始資料鳳毛麟角。
最后,女書的傳承方式非常奇特。女書流傳的范圍較窄,采用的是“母傳女、老傳少”,口口相傳的方式進行傳播。既沒有專職教師,又沒有教授女書的學校,更沒有傳授女書的教材,傳播方式單一,導致會閱讀和書寫女書的人越來越少。隨著20世紀90年代江永女書自然傳人一個個離世,女書的傳承受到阻斷。2004年9月20日,最后一位經歷女書文化全過程的百歲老人陽煥宜去世,標志著原生態女書歷史的結束。
綜上所述,從女書的傳播方式和途徑來分析,女書傳播途徑狹窄,傳播方式單一,缺乏共享性和廣泛性,因而,也就決定了其受眾面小,傳承必然會遇到阻礙,瀕臨滅絕。首都師范大學教授魏潤身就曾說過:“我們雖然有著由1000多個斜體修長、秀麗清癯“女字”構成的若干詩歌、記寫,但是如果沒有語言的吟詠、溝通與交流,也就是沒有了代際的傳承,那么女書再珍稀再獨特,也只會成為塵封的符號、一個沒有意義的空殼。”
二、精確傳播與后女書時代女書的藝術傳承
精確傳播是傳播的一種方式,它是在充分了解受眾信息的基礎上,采用特定的方式,針對特定的受眾面,指向性地進行傳播。從它的概念中,我們可以分析出精確傳播具有方式的針對性、目標受眾的特定性的特點,因而極大地提高了傳播的有效性和成功性。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藝術也是精準傳播的一個方式。
自20世紀80年代女書被發現以來,社會各界為搶救、保護和傳承女書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女書的受眾面逐漸擴大,被人所熟知。然而,隨著城鎮化的加快,在歷史的車輪驅使下,現代的生活方式和審美取向,影響著每一個村落,加上女書自身的因素,女書的傳承面臨著重重困難,除了當地政府、部分學者及極少部分女書傳人仍在為女書的傳播努力之外,女書核心流傳區已出現了女書文化的式微。馮驥才先生曾這樣說過:“城市和人一樣,也有記憶,因為它有完整的生命歷史。從胚胎、童年、興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這個豐富、坎坷而獨特的過程全部默默地記憶在它巨大的城市肌體里。一代代人創造了它之后紛紛離去,卻把記憶留在了城市中。”女書作為江永文化的一個獨特符號,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同時女書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當得到我們的傳承和發揚,在女書已瀕臨滅絕的今天,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和保護。我們必須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讓其延續下去,而不是成為塵封的記憶。女書作為一種文字,不僅要在語言學、文字學上進行傳播,更要在藝術層面下功夫。通過藝術的應用,開發特定的產品,產生特定的受眾,建立特定的、穩定的目標對象。然后通過這些對象的再傳播,從而不斷擴大受眾范圍,達到傳承的目的。
三、女書傳播的藝術應用
作為一種文字,女書雖有漢字的影子,但又不同于漢字。女書有著婀娜多姿的結構,有著獨特的載體,其不僅獨具自身的藝術價值,更是集漢字書法的美學價值于一身。這朵神奇的文化奇葩,帶給我們別樣的感受,更值得我們深深思考。因此,對女書藝術傳播應區別于傳統的文字傳播方式,要注重從女書的形、女書的載體進行研究。同時要結合與女書相伴而生的女書習俗,通過研究女書和女書文化更深刻地認識當地的社會歷史環境,挖掘其蘊涵的文化內涵,從藝術的角度,創造各種形式的女書藝術形體,為女書的傳播開辟一條精準的傳承之路。
(一)女書書法形體運用
扇、帕、紙是女書的的主要載體,從女書的傳承到今天,幾乎所有僅存的作品都是靠這些載體而傳承下來。本人畢業設計分別用扇、帕、紙結合女書書法特征,并融入女書的象形、形意完成。
“舟”(圖1)線條柔美,修長婉轉、圓暢秀逸,結合扇表現出其象形的造字法則,詮釋了女書書法線條的柔性美。在女書之鄉湖南永州江永“讀扇”是“老同”之間用于聯絡和溝通的介質,用于互述和感情溝通,至今保留的作品很大一部分是“老同”之間互述內心幽怨,反映出了當時男權思想主導的封建社會。當女書的存在從另一個角度體現了出了當時女性內心對女權的追求,從“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角度上狠狠地沖擊了封建社會的“三從四德”。
“竹” (圖2)節奏感很強,同時也是個象形字,無論是筆形還是字形,都能感受出造字的意境與法則?!爸瘛弊直救诉x擇了紙作為表現載體?!芭x紙”也是“老同”之間交流的工具,同時也是女書用來記事的載體,是女書得以傳承下來的載體之一。正因為有了“讀紙”的形式存在,女書書法到今天才有了不斷的發展和探索。
“高” (圖3)在女書里作為一個形意字的形式出現,字形高挑修長。無論是從女書書法的意境還是從女書的造字法則,都不難看出女書文字的意境,和創造女書的智慧和文明。在表現“高”字的過程中,本人選擇了“帕”。“讀帕”是漢字傳承中特有的載體。文字在織物上的表現更推動了女書筆形發展的藝術表現,更拓展了女書文字的實際應用,使得女書文字不僅僅以一種信息傳達而出現,還以一種裝飾圖案的藝術特征傳承下來。
(二)女書招貼形體運用
女書字體由點、豎、斜、弧四種筆畫組成,書寫呈長斜菱形,字體結構左低右高,秀麗娟細,造型奇特,纖巧細膩,傾斜飄逸,秀麗清癯,具有隱藏豐腴傾斜的古代仕女字形形態。作品《解讀·女書》(圖4)系列招貼設計采用潔白如玉般的女性人體的肢體語言解讀女書字形,意在表現其字形形態特有的韻味,用來宣傳這種神秘的文字!
(三)女書首飾形體運用
首飾形態直接采女書文字進行設計。女書的美不單在形在內容在意義還在其聲,表達了中國女性的地位,希望女書文化可以代代相傳。作品是以江永女書文字為原型根據不同變化設計出來的項圈和耳環,其字體形態幾何化,一改女書婀娜字態,用銀和繡片相結合頗有瑤族韻味,鈴鐺承擔文字的點,該作品重點突出女書文化的傳播(圖5)。
參考文獻:
[1]范東生.大眾傳播研究的發展過程[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83.
[2]戴元光,邵培仁,龔煒.傳播學原理與應用[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88.
[3]馮驥才.思想者獨行[M].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陳彥卿,湖南科技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