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學習水彩需要一定的色彩理論,而色彩基礎理論作為水彩教學中必備的一部分,一直以來并沒有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因此水彩教學中強化色彩基礎理論迫在眉睫。由于色彩基礎理論是西方繪畫的精髓所在,因此從基礎理論上理解色彩運用規律,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色彩敏感度、觀察色彩的能力和繪畫中搭配色彩的技巧。當代的水彩教學講究色彩基礎理論講授與繪畫實踐相結合,這不僅是水彩教學上的一種創新和優化,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色彩在水彩畫創作中的價值,加深對色彩基礎理論重要性的認識。下面將從色彩基礎理論的概念入手,通過介紹色彩基礎理論在水彩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分析水彩教學課堂中加入色彩基礎理論的價值,希望能對教師的水彩教學課堂創新有所幫助。
關鍵詞:色彩基礎理論;水彩教學;課堂創新
由于水彩的藝術表現形式較其他抽象藝術相比更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因此水彩藝術在美術教學中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然而現在的水彩教學內容不僅僅需要繪畫技巧和繪畫指導,更重要的是打破傳統思維模式,對水彩課堂進行創新和優化,從多方面進行水彩的教學。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入色彩基礎理論的講解,加強學生在水彩創作中對色彩的把握程度和敏感度,提高學生的色彩認知和理解能力。教師在水彩課堂中加強對色彩的理論和概念知識的講解也能幫助學生拓展繪畫文化層次,為學生繪畫創作開辟新思路。
一、色彩基礎理論的概念
華麗多變的色彩是一幅繪畫作品能給觀賞者視覺上留下強烈印象的首要原因,而色彩本身也是一種極具張力的藝術語言。在一幅完整的藝術作品中,色彩還可借助其他外界因素引起觀賞者的共鳴,觀賞者不僅可接收到創作者賦予作品的個人情感和象征,還可以以個人經歷為基礎,對作品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延伸和升華。
色彩基本理論包括色彩基本原理、色彩發展史和色彩搭配等基礎理論知識。色彩基本原理包括色相、純度、明度、色彩三原色、色彩三復色等。平常我們所說的顏料中的紅、黃、藍三種顏色即色彩的三原色,而學術界中關于色彩三原色的定義是指三種顏色中的任何一種顏色都不能由其余兩種顏色混合而成,而其余顏色都可由這三種色彩按照一定配比關系調配出來,這三種單獨的色彩就叫做色彩的三原色。隨著科技和文化的進步,人們對三原色又有了不同的定義:從理論上說任意三種能調出其他顏色的顏色就是三原色或三基色。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色彩三原色并不能夠創造出現實中人們看到的所有顏色,比如色彩中極致的黑和白,雖然可能在有些書本中會提到對黑色的配制,但實際中并不能配置出純凈的黑色,白色也一樣。由此可見,三原色并不是真正能創造出自然界中的全部顏色。
色彩搭配主要是指對色彩的對比、協調和對不同色相的顏料之間的關系處理等。色彩的搭配也是色彩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色彩的冷暖關系對比的運用和色彩之間的互補是很多學者重點研究的問題。在印象派發展的時期,由于三原色的出現和色彩定義系統的完善,梵高、莫奈、高更等大藝術家根據當時科技發展產生的結果創作了大量的經典印象派畫作,為當時的藝術創造理論體系打下基礎,而其中對于色彩的冷暖對比表現就是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我們需要認識到并不是因為每個物體必須與其他物體有冷暖之間的對比而存在位置和關系上的不同,而是因為每個物體其存在的特殊形式構成了它獨特的表現方式。
二、水彩教學現狀
由于時代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類思想的進步而發生改變,因此水彩教學也需要隨之發生調整。現代大環境下的水彩教學旨在培養具有現代水彩創作思想的繪畫人才,而調查結果表明現在大多水彩專業畢業學生并沒有達到這一標準。因此,水彩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個人發展情況,本著“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實踐和理論相結合,保證學生能充分理解和正確運用上課傳授的繪畫技巧。由于大多教師和學生都注重繪畫的“象”,而缺少對“意”的表達,所以大多學生的創作都被所看到的景象局限,而不能對其進行升華和提高。
目前很多學校的水彩教學體系還較傳統,只停留在“重技術、輕理論”的環節,對色彩基礎理論課程的講解較少。這樣的教學體系無疑是不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并且沒有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會大大局限學生的創作和發展。
由于水彩的創作是基于學生對色彩的把握和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因此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養成隨時記錄靈感的好習慣,幫助學生捕捉生活中小的細節,并將其積累起來,而這些記錄都將成為學生以后進行水彩創新的靈感源泉。
三、色彩基礎理論在水彩教學中的應用
水彩創作是一個需要眼睛和心靈達到共通的過程,因此教師可以在水彩教學的過程中講解色彩的發展歷史,利用多媒體等電子教學工具,在視覺和聽覺上同時刺激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對學生的藝術感染度,營造藝術創作氛圍。在進行色彩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色彩敏感度做專項的調色作業,引導學生親自體會色彩轉換之間細微的差別,還可以讓學生閱讀中西方色彩發展的歷史,明確各個歷史發展時期色彩藝術的具體完成情況。與此同時,教師在課上展示給學生一些不同時期著名的水彩作品,使學生并不僅僅只是欣賞水彩畫的畫面,而是結合其歷史背景和創作者創作時的心境深入理解畫面內容,幫助學生提高對水彩創作的縱向理解能力。在了解色彩變化歷史的同時,教師還可要求學生了解水彩的發展歷史,以便學生融入現代水彩技法,在創作中融入本民族的水彩文化特色,更好地發展和繼承水彩文化。
教師還可以在水彩教學的過程中以大師的著作為媒介講解色彩基礎理論知識,并在課堂上將其作為對學生的基礎訓練內容,或者提問關于畫面中體現的色彩基礎理論問題,提高學生的上課熱情,讓學生表達出自己對水彩中關于色彩的獨特見解,幫助學生理解消化課上講授的理論知識。教師還可以在學生進行水彩創作練習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自己創作的水彩畫中錯誤的地方和畫面中應該突出表現的地方,比如增加光影的對比和純度、明度等,強調學生在創造的過程中腦中要有色相環,不盲目選色、試色,習慣在畫面中應用色彩的法則規律。色彩對比是色彩基礎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水彩畫中,周圍大環境的明度太高或者顏料過濃就會將人對比得很臟,并且表現的整體畫面較亂。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平時生活中注意觀察自然環境,將大自然中最美的顏色搭配記在腦海中,在畫水彩的過程中隨時調取記憶畫面,從心理和精神層次上感受和回憶最自然舒服的色彩搭配,避免觀看過多的模板式水彩造成精神上的麻木后果。
水彩中色彩種類豐富多樣,同一色系之間由于顏料純度、明度的不同也會表現出不同的顏色,再加上學生在學習水彩前期往往面臨著選擇或調制不出合適的顏色,因此不能得到較好的畫面效果的問題。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從色彩的基礎理論入手強調顏色的選擇和搭配規律,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色彩之間的轉換和用色訣竅,并且多給學生展示成功的水彩作品,并讓其進行臨摹和欣賞。在創作實踐中檢驗學生對顏色的掌控能力和對理論知識的吸收程度,保證在水彩畫面中既能夠體現色彩的和諧搭配,又能保證色塊與色塊之間對比均衡。倘若僅僅讓學生對照實物或者圖片進行繪畫而不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長期以后可能會減弱學生對色彩的敏感程度,在審美上也會造成一定偏差。
四、在水彩教學中加入色彩基礎理論的價值
色彩基礎理論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水彩畫。由于受到很多傳統畫的長時間影響,很多學生對繪畫的審美依舊停留在“畫得像就是畫得好”的意識上,對很多抽象的現代藝術水彩畫具有很低的接受程度,更不用說去創造和臨摹。因此,在水彩教學中加入色彩基礎理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接受現代水彩藝術傳遞的思想,激發學生創作的熱情,打破創作來源的壁壘,將內心情感用一個較高級的手法和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在水彩的創作中結合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能力,創作更優秀的水彩畫。
色彩基礎理論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水彩的空間表現能力。空間感即作品的空間存在效果,水彩藝術的創作需要創作者對空間進行想象和構造,立體的畫面會極大地提高觀賞者的觀賞效果。而一般水彩初學者的空間構建能力比較差,對空間構建的認知度也比較弱,所以在對畫面進行第一步的構造時容易陷入自己的主觀意識中,而忽略構造畫面需要重點突出和表現的地方。通過教師對色彩基礎理論的講解,學生可以尋找自己創作的薄弱點從而對其進行重點理解,找到創作技法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集中練習從而得到技法上的提高。
色彩基礎理論可以幫助學生學會顏色的選擇和搭配。正確的色彩搭配可以大大提升一幅構思新穎的水彩作品的美觀程度。對色彩基礎理論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扎實水彩繪畫基礎,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視覺敏感程度,培養學生的色彩感,并且靈活掌握色彩的冷暖對比搭配,幫助學生創作出更加精致的作品。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色彩的基礎理論知識在水彩的實際教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師需要意識到色彩理論的重要程度,并且用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在課堂中融入穿插理論知識,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保證學生可以真正理解學術層次上色彩的內涵,并且能夠在水彩創作中靈活運用,提高繪畫技巧。
參考文獻:
[1]劉佳.淺析水彩藝術中色彩的應用[J].藝術教育,2015,(07).
[2]鐘景華.淺析色彩在繪畫語言中的獨立性[J].現代經濟信息,2014,(21).
[3]丁麗麗.淺析色彩理論與色彩繪畫相結合[J].成功,2013,(04).
[4]于硯.色彩理論在設計教學中的實踐與拓展[J].天津美術學院學報,2013,(02).
作者簡介:
孫培松,江蘇開放大學,副教授,文學學士,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省直美協理事,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目前在學校擔任藝術設計教學工作。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及設計基礎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