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蘭迪
摘 要:閻立本是中國唐代畫家兼工程學家。他出身宮廷,他的父親閻毗是北周的駙馬,母親是北周的公主,哥哥是唐朝的建筑家閻立德。閻立本擅長工藝繪畫,喜歡鉆研,而且在建筑方面也很擅長。他與哥哥閻立德建造設計了唐朝的昭陵建筑,后來參與重建大明宮這一工程。閻立本在唐朝為官,官職宰相,不僅在繪畫方面有非常高超的造詣,在建筑營造方面,他的兄長閻立德給了他很大的啟發。閻立本順應自然的設計美學思想,將父兄的建筑思想繼承并融入其中。雖然他建造設計的大明宮經歷了從輝煌到毀滅,但給我們留下了值得參考的藝術瑰寶,也見證了閻立本出色的建筑頭腦,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閻立本;唐朝繪畫;昭陵建筑;大明宮
一、閻立本生平
閻立本是中國唐代的畫家兼工程學家,出身貴族。其父閻毗是北周的駙馬,因為隋文帝愛其才藝,將其重用。兄長閻立德也擅長書畫、工藝以及建筑營造。父子三人以工藝和繪畫在隋唐出名。閻立本其家世代為官宦,父親為北周駙馬,母親是北周的清都公主。閻毗從七歲起就當了官,后來在隋朝擔任殿內少監,以丹青聞名,但是沒有傳世的作品。閻立本的兄長閻立德在高祖武德年間擔任尚衣奉御。父子三人幾乎沒什么區別,但是相比之下閻立本更多了一些藝術色彩。但是后人只知道他是一名杰出的畫家,卻不知道他做過宰相。
閻立本以高超的畫技深受太宗的喜愛,一路升任宰相一職。但《舊唐書》仍嘲諷他“既輔政,但以應務俗材,無宰相器。”閻立本的繪畫技藝為他帶來了藝術上的名譽,卻未能給他帶來事業上的好處。而且,因為他高超的畫技讓不少大臣覺得他是靠著不正當的方法獲得宰相這個職位,都不想與他交好。
二、唐朝人物畫家——閻立本
(一)《步輦圖》
寺觀壁畫在六朝時期頗為盛行,到了唐朝初期,人物壁畫空前發展,涌現出閻立本等人物畫家。閻立本刻畫人物時的用筆特別細致,能看出他受六朝繪畫的影響,刻畫精妙,與六朝繪畫有繼承關系。在魏晉時期,人物畫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出現了“疏密”二體。到了初唐,繪畫繼承了六朝的余韻,顧愷之、張僧繇都對閻立本的人物畫技法和藝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閻立本藝術特點的發展。
作為宮廷畫家,閻立本畫的多是宮廷的一些重大事件。《步輦圖》是他的名作之一,也是閻立本唯一的傳世作品,現藏于故宮博物院。《步輦圖》描繪了吐蕃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這一歷史事件。松贊干布是吐蕃的統治者,他深受唐朝文化的影響,對吐蕃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經歷了三次向大唐求親,最終過關斬將娶到了大唐的公主,并且按照唐朝的建筑理念,在拉薩建造了城池,就是現在我們都知道的布達拉宮。《步輦圖》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絹本設色。唐太宗畫在圖卷的右半部,坐在宮女抬的步輦上面,左部分依次畫的是典禮官、祿東贊和通譯者。閻立本用對比的手法將唐太宗的形象成為全圖的中心,以宮女嬌小卑微的形象襯托出唐太宗的高大壯碩,以祿東贊的誠懇謙虛襯托唐太宗的平易近人。這些對比都是為了將太宗的至上人格表現出來。《步輦圖》這一作品的設色很具有宮廷韻味,顏色古典高雅,用筆很流暢,錯落有致的構圖使畫面更加生動,也象征了漢藏友好情誼。
(二)《歷代帝王圖》
《歷代帝王圖》又稱《古帝王圖》,縱51.3厘米,橫531厘米,現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全卷一共畫了從漢到隋的十三位帝王的畫像。畫中的人物是按等級森嚴的封建理念來描繪人物的大小,帝王較大,占圖中心,侍從較小,占畫面兩側。但這幅畫是一幅無款畫,后期的學者通過古代的一些史料及研究,認為并不是閻立本所畫。根據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可知初唐時期有一名叫郎余令的畫家也擅長畫帝王圖,但是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到現在也沒有很明確的結果。
(三)閻立本的藝術特點
閻立本在繪畫上沿襲了六朝的優秀傳統,并且認真鉆研其技法特點,“以形寫神”這一繪畫理論讓閻立本將其轉化為呈現在畫面上的技法,較六朝繪畫更超出一個水平。閻立本的人物畫大都是從面目表情來傳達人物個性,突出“形神兼備”這一特點。但是也保留了一些六朝人物畫的殘余,比如說人物表情僵硬,頭大身小的人體比例等等。但也說明了古代繪畫在一步步的發展和演變。閻立本被稱贊為“丹青神化”而為“天下取則”,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
三、唐代建筑學家——閻立本
(一)昭陵建筑始末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合葬陵寢,位于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西北的九嵕山上。貞觀十年,文德皇后病逝,臨終前跟太宗說,不要將我風光大葬,葬禮越簡易越好。唐太宗依照長孫皇后的遺言,在她去世后將遺體放在九嵕山,取名為昭陵,并決定將昭陵也當做自己最后的歸宿之地,等他去世后要與長孫氏葬在一起。之后就啟動了大規模的建造工程。起初,唐太宗建造陵寢是想按照漢高祖劉邦的陵寢規格建自己的皇室陵墓,但是虞世南認為根據漢朝的制度建造不僅勞民傷財,還會引發許多盜竊的事。因為之前的帝王陵寢里面多數會有金銀珠寶作為陪葬,所以漢朝的陵墓大多數都被盜竊過,而君主的遺體有的也被棄之而去。于是虞世南向太宗諫言,應該在陵寢中不放那些貴重的珠寶,既能節省勞力,又能讓盜賊不動心。此后,唐太宗下令把昭陵這一大規模工程交由唐朝的閻立德、閻立本兄弟二人設計。昭陵的布局設計是效仿的唐長安城的布局設計。長安城是由城郭、宮城、皇城這三部分組成,與秦漢的布局有所不同。其中,帝王在宮城起居,皇城是作為當時的政治地區,城郭屬于老百姓的居民區。昭陵的建設可比擬太極宮。
從文德皇后首葬的那年,到開元29年,昭陵的建設持續了107年的時間,總長度60千米,面積達到200平方千米。當時頗為有名的“唐十八陵”就是昭陵中的180余座陪葬墓。昭陵建筑是中國古代陵墓中規模面積最大、陪葬墓最多的陵寢,因為在唐代社會非常具有代表性,被稱為“天下名陵”。昭陵見證了唐朝從初期的萌芽到盛期的繁榮,是我們思考探索唐文化的歷史寶庫。
(二)大明宮的首席設計師——閻立本
閻立德在設計建造昭陵的時候給了閻立本很大的啟發,由此說明他的哥哥在建筑設計方面影響了閻立本很多,可以說是閻立本的老師。大明宮起初的名字叫永安宮,在618年,李淵建立唐朝,每一個皇帝都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城池,便下令建造大明宮,建造初期,李淵因病去世,工程停止。根據《舊唐書》記載,大明宮建造期間,閻立本作為唐朝的將作大匠,負責大明宮的設計營造。660年,唐高宗李治因病情加重,決定將大明宮復建。閻立本接到帶著眾多建筑工人考察了地形風貌,利用園林設計思想開展了整個大明宮建設。大明宮從選址到完成,一共跨越了近30年的時間。據史書記載,曾動用了近十萬建筑工人修建大明宮。
中國園林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以儒家思想為尊,是關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混亂中建立秩序的理論。中國古典園林設計體現了儒家的哲學準則,換句話說,就是嚴格空間秩序。大明宮的建筑格局就是以中國儒家的哲學準則為標準建造的。在建筑技術上,大明宮與以往的建造不同將大面積、大體量的問題一一解決。前殿后寢,中間建有丹鳳門、含元殿等以及后宮的麟德殿,都是超大規模的木制建筑。他們的建筑特點也被后世所引用,宋朝的宣德樓、明清紫禁城的午門等都是借鑒了含元殿的反“凹”字樣式。大明宮的建造不僅僅影響了中國,對亞洲地區的建筑業產生了重要影響。大明宮見證了唐朝從雄起到衰敗,它的出現體現了閻立本在建筑方面的成就。他成就了大明宮,也成就了自己。
(三)閻立本的建筑設計理念
1.秉承儒家哲學思想
根據中國的園林設計,比如說大明宮的建筑形式屬于內部為宮城,外部是城郭。閻立本將宮殿和園林融入一起,營造出工作不忘娛樂的氣氛。城外是駐有禁軍的“北衙”。整個宮城分為前朝和內庭兩部分,前朝以朝會為主,內庭主要是居住和娛樂。丹鳳門是大明宮的正門,以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等組成的南北中軸線,宮城內的其他建筑也大多數是根據這條中軸線分布的。
2.等級之分,最高皇權
皇宮這一建筑代表著中國古代建筑群的最高代表,所以閻立本要將皇權至上這一理念融合到建筑中。比如說大明宮的含元殿就是繼承了皇權至高無上和以君主為中心的思想,沿襲了傳統的高臺建筑,顯示皇宮的威嚴。在中國古代,宮殿是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滿足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建筑物。皇宮中軸線的建筑高大威嚴,兩側的建筑低小簡單,更加突出了宮殿的尊嚴高貴。
3.空間利用
閻立本將宮殿內的建造采用減法處理,讓殿內空間大了許多。并且將自然地形地貌與工人們的建筑相結合,不僅節約了許多人力,還達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營造出一種恢弘的氣勢。
4.女權思想,調轉格局
654年,武則天開始執政,閻立本依照武則天的想法,將女權思想融入到建設中。比如說皇宮的正門取名為丹鳳門,在古代,鳳代表著女性,而代表著男性的“麟”字運用到了后宮的大殿里。武則天這一做法主要是不想讓女子再繼續卑微,體現了她的政治野心。
四、結語
作為唐朝的代表人物,閻立本在繪畫方面用傳統的技法,通過深入的描繪將人物的神情傳達到畫面上。將魏晉以來有關“傳神”的理論轉化成一種可以用技法來表達的實踐,促進了人物畫的發展。在建筑設計領域里,他不僅有過人的頭腦,也有著非凡的成就,昭陵建筑成為了古代陵寢中最大的建筑,大明宮的建造見證了唐朝的繁榮和輝煌,成為中國古代建筑的奇跡。無論是繪畫還是建筑方面,閻立本都深刻影響和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參考文獻:
[1]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2]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謝赫.續畫品錄[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1962.
[4]國寶在線:歷代帝王[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
[5]舒生.歷代建筑與藝術[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6]梁思成.拙匠隨筆[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
吉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