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12月5日,轉眼已是第33個國際志愿者日,回想25年前,1993年12月19日,在共青團中央的號召下,兩萬余名青年亮出“青年志愿者”旗幟,在京廣線開展為旅客送溫暖志愿服務,標志著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正式啟動,也標志著全國范圍內的志愿服務工作拉開帷幕,中國志愿服務進入了有組織、有秩序的階段。
25年來,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始終是共青團工作的重要品牌,關愛計劃、陽光行動、暖冬行動、西部計劃、海外服務計劃、扶貧接力計劃……志愿服務,團團一直在行動——
在今年8月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重慶再次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魅力、熱情和火辣。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身著藍白色服裝的智博會志愿者成了另一道風景線。他們宛若一群可愛的“藍精靈”,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用青春書寫責任,用微笑添彩智博”的服務諾言。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郭光亮參觀完展廳后,在其微信朋友圈里對志愿者贊不絕口,他寫道,“為重慶共青團點贊,給青年志愿者比心!”
是的,智能化的確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便捷,但唯有人性化的服務才能讓人感覺到溫暖。在智博會上,有1000名青年志愿者為盛會服務,其中包括944名大學生志愿者和56名面向社會招募的青年志愿者。
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新聞中心,52名駐守青年志愿者為100多家媒體的1000余名記者提供服務。無論是門口迎賓、提供飲水、媒體簽到、會場布置、傳遞話筒,還是信息咨詢、了解情況,宣傳組的“藍精靈”們都竭盡所能地為記者們做好服務。
毫無疑問,智博會開幕當天,從這里發出的2400多條報道中,也有他們的付出和心血。每天,待記者離開之后,青年志愿者們還會收拾會場并布置第二天的會場,他們幾乎總是最后一撥離開新聞中心的人。
“志愿者是不求回報的,但是服務他人的快樂、了解智能化新知識、開闊新眼界卻是最好的‘回報,是其他任何事物都不能代替的,讓人尤其珍惜。”西南政法大學大二學生、宣傳組志愿者阿斯爾·阿木爾巴特說。這名來自新疆的蒙古族小伙子同宣傳組的其他志愿者一樣,將自己感受到的責任化為志愿服務的具體細節,盡力從點滴做到自己的最好。
8月24日,智博會進入第二天,是會議高峰期,活動組的青年志愿者們要服務華為云中國行2018、釘峰會、2018云棲大會·重慶峰會等一大批重量級的盛會。
23日晚,在溫德姆酒店為歡迎晚宴服務的活動組青年志愿者,在晚宴結束后,立即開始彩排第二天的半導體產業高端論壇。彩排中,對論壇流程、人員控流、嘉賓服務、禮儀服務等進行多次模擬,一直到24日凌晨才結束,最晚的是凌晨2點才回到寢室。當天早上7:35就投入了工作。
來自重慶大學的志愿者黃文韜說:“我參與了5次會議的彩排,參與了3次會議的服務。對我來說,服務這次智博會促使我提高了會議服務的能力,這是我專業學習不到的能力,是十分寶貴的經歷。同時,對志愿者來說,也鍛煉了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組的志愿者有的一天工作16個小時,沒有一句怨言,每天都用最好的狀態面對服務。”
本次智博會,志愿者體現出強烈的敬業精神,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專業。彩排進行前,志愿者們搬沙發、模擬走位,與會議展廳負責人溝通相關事宜;他們能快速地發現演示文稿顯示等細微的問題,體現出來的專業程度,讓所有在場人都非常滿意。
很多志愿者在智博會期間都在微信“步數排行榜”中“占領了封面”,超過2萬步的“藍精靈”比比皆是。有的需要連續站立好幾個小時;有的需要連續掃碼幾小時,同一個動作重復好幾千次;有的需要一天說的話“比平時一個星期說的話更多”,不厭其煩地為游客指引方向;有的一天內搬送幾百瓶礦泉水……對此,“藍精靈”們說:“雖然疲憊,但覺得很有意義。”
今年10月,廣東共青團“健康直通車”走進西藏林芝、廣西柳州開展醫療衛生志愿服務活動,為當地疑難重癥青少年提供免費手術及送醫送藥,組織兩地青年團干、青聯委員、青年企業家進行座談交流,順利推進“資助貧困學生”、“兩地青少年學生手拉手”等項目的開展。
“健康直通車”自2006年啟動,是共青團廣東省委、廣東省衛計委、廣東省青年志愿者協會共同開展的廣東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行動。診治一批特困群眾、開展一次健康檢查、舉辦一次大型義診、舉辦一次健康講座、贈送一批健康叢書、培訓一批當地醫生、“一助一”結對幫扶……根據當地的民生急需,“健康直通車”在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創業就業、民族交流融合等方面給予對口支援和服務。
而今年的“健康直通車”活動在廣東團省委、省志愿者聯合會的指導下,由中山、湛江分別承接“健康直通車”走進西藏林芝、廣西柳州開展義診、贈藥等志愿服務活動,活動得到了當地團委和群眾的大力支持和歡迎。
10月20日至26日,由共青團中山市委、中山市衛計局、中山市教體局、市青聯、市青企聯合組成的,廣東共青團“健康直通車”2018年青年醫療志愿服務隊一行20人抵達西藏林芝工布江達縣,滿載中山人民的深情厚誼,帶著中山醫院的仁心仁術,裝著愛心企業的溫暖關懷,為西藏同胞送醫送藥送健康,殷切關心關愛當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本次活動醫療衛生志愿服務隊由中山市人民醫院、中山市博愛醫院、中山市中醫院等三大醫院派出的12名醫生專家組成,并聯合中山市派駐工布江達縣的援藏醫療隊4名隊員共同開展查房會診20余人次,完成群眾義診600多人次,免費送藥15000元,醫學培訓講座3場90人次,手術救治4例,包括膽囊手術2例,小兒急性闌尾炎手術1例,雙腳跟骨折手術1例,并在工布江達縣完成首例無痛胃鏡檢查。
工布江達縣平均海拔3600米,醫生們頂著高反帶來的身體不適,兩次進入海拔近4000米的鄉鎮為當地群眾義務診療,并入戶為行動不方便的貧困戶免費診治,部分醫生還一邊吸氧一邊堅持為群眾診斷。醫生們表示,在工布江達感受到群眾們對中山醫療團隊的信任,群眾聽說是廣東中山過來的醫生,不辭嚴寒從偏遠的山溝來到鄉鎮衛生所求醫,病人的感激期望,常常讓他們內心充滿感動。他們以“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降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把中山人的博愛精神留在林芝,把中山醫務人員踏實勤奮的工作作風和精湛的醫術留在工布江達。
工作隊抵達工布江達縣后,第一時間前往縣委探訪中山援藏工作組,慰問“西部計劃”志愿者,并與工布江達縣委縣政府召開座談會。在其后幾天時間里,組織開展兩地青年團干部、青年企業家座談交流,走訪慰問2戶貧困家庭,走訪了縣小學推動兩地“手拉手”結對,促進兩地學生開展書信和在線交流。共青團團中山市委、中山青聯還聯合完美(中國)有限公司捐贈5萬元,用于資助工布江達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生10人、中小學生20人;5萬元用于希望工程資助錯高鄉小學教學設備。
據悉,團中山市委將聯合廣東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工布江達縣工作組,將部分因當地手術條件不具備的青少年病患接至中山實施手術,聯合兩地教育部門開展兩地中小學生夏令營和冬令營交流活動。
“歡迎大家來到海口市瓊山區鳳翔濕地公園,公園占地面積78.5公頃,這里有大葉油草中央綠地、種有30多種海南熱帶果樹的丘陵果園,站在公園高地可以觀覽鷺鳥灘涂,還有融合10余項中國科學院水處理專利技術的八級梯田濕地……”今年6月2日一大早,來自共青團海口市委“濕地保護講解團”的三名海南大學學生志愿者劉莉、申偉、仝鑫早早守候在鳳翔濕地公園門口,看到市民游客進園,他們就主動上前做志愿講解。
鳳翔濕地公園的風景優美,但是在一年多前,這里還是一個是臭水溝和垃圾焚埋場,中下游周邊的環境和空氣質量都嚴重受到污染。2017年2月,海口市正式啟動美舍河生態修復工程;同年6月,通過了《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截至目前,包括鳳翔濕地公園在內的美舍河五個示范段修復工作已基本完成。
今年4月,濕地保護講解團開始籌建,這是海南省首支由青年大學生志愿者組成的濕地保護講解團,并于5月4日“五四”青年節當天正式授旗成立。
然而,修復是短期的,長期發展還需靠維護和宣傳。據統計,海口市四個區為保護濕地奔波的志愿服務隊超過54支。“2017年以前,海口濕地保護志愿者主要集中在東寨港片區,不到1000人,而目前已有9000多人。”海口濕地管理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口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入改善海口生態環境。隨著濕地公園和濕地小區不斷增多,不僅增強了人們優質生態產品的獲得感,還激發了群眾參與生態保護的熱情。
“我雖然來過鳳翔濕地公園很多次了,今天還是第一次這么全面了解這個公園。”市民王女士帶著8歲的兒子聽完志愿者講解后告訴記者,她住在椰海新城小區,見證了鳳翔濕地從一片賣木材的雜草地變成一個綠樹成蔭的公園,“志愿者的講解,讓我們知道公園來之不易,希望以后大家一起來保護它。”
市民許女士則表示,志愿者講解員通俗易懂的講解,讓大家理解了濕地的作用和意義,“不僅認識了公園,學到了濕地知識,還發現了公園更多的美。”
“我們下一步擬嘗試在講解服務現場設置講解團志愿者招募點。今后每周的周六和周日,團市委都會在鳳翔濕地公園安排3至4名志愿講解員入園義務講解。”共青團海口市委志愿者工作部、濕地保護講解團負責人歐陽資說。
他還介紹道:“志愿講解服務是團海口市委和市志聯圍繞海口市創建國際濕地城市這一工作重點開展的專項活動,共投入4萬多元,主要用于志愿者講解的裝備購置、濕地保護宣傳品的印制、志愿者飲用水和午餐交通補貼等方面。”
目前,海口濕地保護志愿服務工作已經常態化,濕地保護宣傳活動通過志愿者也走入了海口各大高校、商圈、社區和公園等地。除了濕地保護志愿服務活動,共青團海口市委還廣泛開展了“高舉團旗跟黨走 保護濕地筑青春”主題團日、濕地保護暑期公益夏令營、濕地保護宣傳進校園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
今后,共青團海口市委將進一步提升志愿服務專業化水平,從志愿服務項目專業化入手,推動志愿服務組織專業化、志愿者隊伍專業化。“我們將有針對性地打造一支專業的濕地講解隊伍,通過志愿者的專業化講解,提升廣大市民的濕地保護意識,為社會營造良好的濕地保護氛圍,助推我市創建國際濕地城市。”歐陽資說。
青春是一段故事,是一種聲音
是沙灘上的一串腳印
青春是一段旋律,是一粒鉆石

是藍天下的一縷清風
2018西部計劃
有一種青春——記憶
今年8月1日,為弘揚志愿服務精神,更好地鼓勵大學志愿者扎根高原、深入基層、努力工作,青海省2018年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青南計劃、基層青年專項新招募志愿者正式出征。
今年,共青團青海省委共招募來自山東、甘肅、河南、浙江、四川等省內外院校的300名西部計劃志愿者及全省各地500名青南計劃、基層青年專項志愿者,赴該省46個縣、區(行委)服務1到3年,圍繞精準扶貧、基礎教育、醫療衛生、農業科技、生態文明建設、民族團結、共青團“三基”工作、青少年思想教育、青少年違法犯罪預防等方面開展志愿服務。
共青團湟中縣委書記格來求松說:“自2003年湟中縣項目辦成立以來,西部計劃、基層青年專項和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項目在該縣得到順利實施,今天,我們很高興地迎來了2018年新一批的志愿者。在此,我代表地方項目辦承諾,要發揮政策導向、事業留人、典型引導等作用,鼓勵和引導期滿志愿者扎根基層。同時,為期滿志愿者提供就業崗位信息、就業指導等服務,提升就業能力,幫助和引導他們自主擇業、勇于創業。”
今年服務期滿的西部計劃志愿者梁婷婷說:“2014年畢業于山東省聊城大學的我來到青海,服務于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團委,2016年6月通過參加青海省組織的教師招聘考試,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師,現任教于西寧市七一路小學。既然我們選擇了西部計劃志愿者這個光榮的角色,就應該不忘初心,秉承我們最初的想法,哪怕再苦再難也要堅持下去,把志愿服務的光榮使命弘揚下去。”
在當天出征儀式上,800名2018級志愿者全體莊嚴宣誓,并齊聲合唱《中國青年志愿者之歌》。青海省委常委、省總工會主席馬吉孝向青年志愿者授旗并講話,他向全省廣大青年志愿者們提出殷切希望:一要志存高遠、堅定信念,勇做時代的弄潮兒。二要謙虛好學、知行合一,把所學知識轉化為過硬的工作能力,向群眾求得真學問,在實踐中練就真本領。三要樂于奉獻、敢闖敢干,弘揚好“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在青海大地奏響青春建功新時代的最強音。四要錘煉意志、加快成長,珍惜服務基層、服務社會的機會,能吃苦、肯奮斗,揚青春風帆、擔時代之責,讓青春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煥發光彩,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
即將到崗的基層青年專項志愿者袁鵬表示,“作為一名志愿者,我們即將奔赴服務地,踏上人生另一段征程。也許我們會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難與壓力,但是陽光總在風雨后,我們要秉承那一份信念,保持那一份初心,相信一切的困惑與糾結便會煙消云散。同時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我們要勤學、勤問、取長補短,將理論與實踐進行充分的結合,使自己在志愿服務期間得到最大的鍛煉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