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留學歸來、在大城市有一份穩定的高收入工作、家庭幸福,這幾樣加起來幾乎可以算是一個女孩子的成功“人設”了。而賴園園,廣西省柳州市融安縣一個“80后”女孩,在已經擁有了這些后,卻在2013年辭掉了高薪的工作,在一片議論聲中回到了融安縣大將鎮富樂村。“我內心放不下金桔,這是家鄉人賴以生存的好東西,但是一直沒有好的銷路。現在是時候去做些什么了,我要努力一把。”回憶起當初的決定,賴園園袒露出當時的心境。
如今,當初的議論變成了稱贊,幾乎所有鄉親都知道有一個叫賴園園的年輕女孩,通過電商渠道讓原本4元一公斤的金桔,賣出了40元一公斤的價格,她創立的電商平臺一年的金桔銷售額達到上千萬元。
從不被理解到獲得成就,從單打獨斗到共同奮戰,5年時間里,賴園園帶著山區桔農和貧困戶,走出一條用金桔鋪成的脫貧路。2017年12月28日,作為當屆最年輕的全國農業勞動模范,賴園園列席了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她光榮當選全國農業勞動模范的消息,在生她養她的小山村傳開后,鄉親們都夸贊“這個女娃值得這個榮譽”。
融安的滑皮金桔,是在1981年被農業科技人員在融安縣大將鎮發現并選育成功的金桔新品種,1984年后開始推廣。令人意外的是,這顆偶然發現的“80后”金桔,在融安獨有的土壤里,變得愈加特別。

“它的特別在于,沒有一般金桔的辛辣和酸味,表皮光滑而且金黃小巧,因此很受大家的喜愛。”談起滑皮金桔,賴園園臉上總是不經意間流露出作為本地人的驕傲。
“它的特別還在于,只有融安的大將鎮,才能種出品質最好的滑皮金桔。”在賴園園心中,滑皮金桔剛烈的“認根”性讓賴園園甚是喜愛。融安的滑皮金桔,20多年來一直只產于大將鎮。一旦移植到其他地方,桔子不是太酸就是太小,產量和品質都會大大打折。
“我覺得我和滑皮金桔之所以如此有緣,可能是因為我和它一樣,都是認家的。”
賴園園是融安縣大將鎮富樂村人,在大學結束后,賴園園選擇去泰國留學。2012年,以海歸身份回國的賴園園到廣州德邦物流公司任營業部經理。都市的職場生活讓賴園園得到成長和歷練。有一天賴園園在不經意間聽到客戶提到金桔,說每年都買金桔吃,但是買到的品質很不穩定。“那個時候我就在想,家鄉的金桔那么好,為什么不做一個品牌出來呢?”
出身于農村家庭的賴園園,和很多農民子弟不一樣,她的夢想不是鯉魚跳龍門,而是回到家鄉賣桔子。“工作是為了學到更多的經驗,城市只是我回家鄉必經的路。”
賴園園年幼時,村里有一個老阿婆,院子里種了一棵滑皮金桔樹。吃過一次,那鮮甜的味道就成了她整個童年里最深刻的味道,金桔也成為了她最喜歡的零食。后來長大了,父母和村子里的父老鄉親們開始一起種植滑皮金桔。金桔成熟上市的時候,父老鄉親為了能賣出去,每天起早貪黑收金桔,然后再以較低的價格賣給批發商。從那時起,賴園園心里總有個疑問:為什么那么好的金桔賣出去那么費勁?
“那些場景一直反反復復出現在我的腦海里,我想,有一天我一定要幫他們改變賣金桔的方式,把金桔賣好,做最好的品牌。”
抱著這樣的想法,賴園園在大學時選擇到泰國佛統皇家大學就讀商務泰語專業,原本她的設想是,將家鄉的金桔打進東南亞國家的市場,但后來她發現,這樣的發展路線僅適合已具有一定規模和知名度的水果品牌,家鄉的金桔尚處于未開發的階段,想要進軍海外談何容易。

2013年,電商銷售雖然在廣西尚未普及,但在廣東早已得到迅猛發展,在物流公司上班的賴園園更是明顯感受到這一點,她由此得到啟發:電商或許就是拯救家鄉金桔市場的良方。
但賴園園設想的宏圖在回村的第一天就碰了壁,果農不信任她,不愿意把金桔賣給她。大家都在納悶,電商是什么?一個小女孩怎么能以一己之力賣出成百上千公斤的金桔?甚至有村民疑惑地問道:“你不會是在搞傳銷吧?”
為了獲取果農的信任,賴園園和母親一家家上門做思想工作,細細解釋電商的銷售流程。賴園園的母親有長達10年的種植經驗和技術,已經牽頭成立了融安縣金色桔韻金桔專業合作社,在果農中有一定的威望。此外,為提高果農的積極性,賴園園主動提高收購價格,以高于當時市場進貨價每公斤4元的價格收購金桔。一系列工作做下來,果農的態度總算有所松動。
貨源解決了,物流又成了新難題。當時,融安縣內僅有一家物流公司,且運費價格不低,折算下來幾乎無利潤可言。為此,賴園園特意到柳州市、桂林市的農產品交易場所,主動和物流商建立聯系,洽談合作。憑著對物流行業的了解,最終她總算成功與幾家物流商達成合作。
一切準備就緒后,賴園園在淘寶注冊了店鋪,正式開啟她的金桔事業。
兢兢業業地忙活了一整年,年底結算時賴園園卻驚訝地發現,自己還虧了5萬多元。
她感到深深的挫敗感,整整一天的時間,她都在反思,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最終,她得出了結論:包裝。首先,由于包裝不恰當,金桔在運輸過程中常常出現碰撞、受凍致爛的現象,大大影響了產品的銷量;其次,她的金桔沒有樹立品牌,沒能讓顧客留下印象,如何能從市場上繁多的同類型水果商中脫穎而出?
為了解決包裝問題,賴園園特意在網上買了各種易碎易爛產品,如鵪鶉蛋、玻璃杯、草莓等,研究別人是怎么包裝的。如今,她公司發出的每一顆金桔的表面都套有網狀保護套,箱子四周都裝有雙層泡沫層,嚴密的包裝讓金桔的損壞率大為降低。
在批發市場中,金桔按照果品高低來定價,因而常常出現這樣一種狀況:品質高的金桔供不應求,品質低的金桔則銷售無門,甚至被果農隨意倒入河中丟棄。要樹立品牌,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沒有過硬的品質是萬萬不行的。
為了改變村民們長期以來的種植習慣,賴園園和母親一起勸說村民統一標準、規范種植、提升果品,她們經常一同到田間地頭指導合作社成員種植金桔,鼓勵果農使用符合綠色食品標準的有機化肥。剛開始,大家并不太愿意使用價格相對較高的肥料和農藥,對其能否提升果品品質持懷疑態度。賴園園帶領果農參觀自家果園,打消他們的顧慮,同時考慮到一些果農缺乏資金,她主動提出給貧困戶補貼10%的農藥、農資費。
果農們逐漸轉變了思想,抱團發展,形成了統一用肥用藥、科學規范管理的新種植理念,金桔品質大大提高,優質金桔的產量達總產量的80%左右。
2015年,賴園園創立了自己的電商品牌“桔鄉里”,花大價錢請設計師為融安金桔的包裝盒、宣傳標語、推廣海報進行一系列的度身設計。此外,賴園園還積極使用網絡直播、軟文推廣等宣傳手段,力求打響“桔鄉里”這一品牌。
2015年,賴園園網店的金桔年銷售額從80萬元一躍至600多萬元,顧客的好評率達97%以上。“桔鄉里”品牌逐漸打響,取得了各大電商平臺的信任,成為京東、淘寶、微商聯盟等一線互聯網銷售平臺的供應商,2016年,“桔鄉里”線上線下金桔銷售額更是達到2000萬元。
銷量大獲成功,下一步,賴園園謀劃著利用自己曾留學泰國的優勢,將家鄉的金桔賣到泰國等東盟國家,同時也將東盟國家的水果進口到中國來賣。
融安縣幾乎沒有農田,家家戶戶都靠種金桔為生。在賴園園母親的記憶中,果農的生活是這樣的:每天早出晚歸采摘金桔,每三天自己會開著村里的大貨車,把鄉親們的金桔拉到縣里的農貿市場,等著批發商上門采購。那時候,除了等著被挑選,他們什么都不能做。
現在,情況大大不同了。賴園園在村里建起了一個小型加工廠,從采摘、下訂單、打包、裝箱、發貨流水線作業,足不出戶就能完成整個銷售流程。
這些是3年前的賴園園完全不敢想象的。當初,她在電商創業路上單打獨斗,身邊幾乎沒有同齡人,懂電腦的更是寥寥無幾,有時候自己到縣城里開會,家里連個幫忙照看網店的幫手都找不到。所幸, 2014年開始,縣政府開始重視農村電商發展,不僅成立了相關電商協會,還免費辦了培訓班,為鄉親們培訓相關電商知識。

如今,賴園園在村子里建起了自己的電子商務基地和電子商務銷售團隊,并主動聘請貧困戶到自己的基地務工,每天為貧困戶提供100多個工作崗位。
在賴園園的帶領下,4年時間里,富樂村有了顯著的變化,許多桔農蓋起新房,原本村里只有3輛小車,現在近三分之一的農戶都購置了小車。據統計,2016年,“桔鄉里”電商品牌帶動全鎮桔農實現金桔網絡銷售50萬公斤,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其中幫助50多戶貧困戶銷售15萬公斤金桔,每年支付工人工資100余萬元,使周邊貧困戶每戶增收兩萬元以上。
因為不懈的努力,2017年的12月28日,用賴園園的原話講,可能是她這輩子的“人生巔峰”。
當天在北京,她作為全國農業勞動模范列席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會見。“當時那一下,我的腦袋是空白的。喜悅和激動的心情平復之后,我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而在前一個月,身在融安的賴園園剛剛在家里度過了自己的30歲生日。
如今2018年也臨近尾聲,離賴園園當初抱著滿腔熱忱回到家鄉創業的日子已經過去了整整5年。在這五年的時間,融安金桔品牌從無到有,從沒有包裝到現在讓人看花眼的豐富產品,從電子商務到新零售……山里每天繁忙地進出著大量的物流車,翻滾著的塵土和村里建起的新路都在告訴人們:“金桔爛在路上”這件事情早已成為了歷史。
僅5年,看似寂靜的深山里,時間似乎上了發條,在波瀾不驚中見證著融安瞬息萬變的發展和飛躍。而賴園園,她的那些關于青春和夢想的印記依然牢牢地烙印在她的身上,鼓勵她一往無前地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