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
學醫的毛頭小伙子創業去養羊,村里祖祖輩輩喂的溜達雞、種的啤特果被賣到了網上,在電腦前面動動手指就能把自己的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區……這些事,原來在甘肅省臨夏州和政縣的鄉親們看來,都是“不可思議”。可是,和政青年楊勝強,卻用了8年時間,把這些“不可思議”全部變成了現實。
現在,楊勝強是甘肅攀農生態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甘肅慧聚電子商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和政縣大學生興農養殖營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每一個頭銜都對應著一段通向致富的探索之路。同時,楊勝強還是甘肅團省委兼職副書記、團中央十八大候補委員,這位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正是在共青團組織的引領下一路成長至今。
這個倔強的小伙子,眼下正在將旅游和電商以及鄉村特產融合發展,他要為大家探索一條可以持續增收的路徑。
80后楊勝強,出生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一個偏僻貧困的小山村。“我們這里窮到什么程度?當時村鎮合并,我們被合并到城關鎮,人家都不愿意要我們這個村,實在太窮了。”和政的冬天很冷,但在楊勝強的記憶中,教室里的窗戶上從來都沒有玻璃,“就是糊著白紙,特別冷”。
貧窮在楊勝強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在他性格中埋下了倔強的種子。他始終有一個念頭,一定要努力改變家鄉的面貌。從此,“回鄉”與“致富”成為楊勝強未曾改變的夢想。于是,2003年楊勝強從臨夏州衛校畢業后,毫不猶豫回到家鄉——和政縣城關鎮咀頭村。因為父輩都是村醫,他也穿起了白大褂。
一次,鄰居家來串門的親戚的孩子不舒服,楊勝強被請去出診。“當時那個孩子12歲了,嘴唇發干、發紫,心率也有嚴重的問題,我就懷疑心臟有問題,建議馬上到城里的大醫院看”,在楊勝強的記憶中,如果不馬上去醫院,孩子會有危險,可是這家人來自更偏遠的鄉村,根本不知道去哪個醫院、怎樣看病。生命容不得大意,楊勝強二話不說,借了車,帶著這家人去城里醫院掛號、檢查,直到孩子及時住院,轉危為安。
行醫鄉間6年多,這樣的事情楊勝強遇到過不少次。因愛崗敬業,他連續4年獲得全縣優秀村醫稱號。

然而,家鄉“致富”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在幾乎所有人的反對中,楊勝強和三個同學,經過調查市場和分析考察,決定建設養殖場養羊。“不過父親支持我,他覺得年輕人應該闖一闖”。知子莫若父,這讓楊勝強心里踏實了不少。
后來,他又到甘肅農業大學繼續深造,畢業后又一次毫不猶豫回到了家鄉。第一筆啟動資金是四個人自掏腰包湊的,一共8萬元,“還沒等蓋羊舍就花完了”,他們又去跑貸款,爭取落實啟動資金。在團縣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楊勝強最終賒欠到修建養殖場的20萬塊紅磚。
被共青團組織帶領和扶持著,楊勝強和小伙伴們邁出了第一步。2011年5月,四個年輕人開始正式著手建設和政縣大學生創業生態養殖園。為了降低成本,他們和家人起早貪黑搬磚、拉沙子、和水泥,整天忙碌在工地,一塊磚一塊磚地建起了養殖場。最難的時候,唯有一個信念支撐著他們,那就是再苦再難,也要實現夢想。雖然是農家子弟,楊勝強以前幾乎沒干過重體力活,看著第一批300只小羊“住”進羊舍時,楊勝強的心里甭提多美了,也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了。
創業,看上去很美,路上卻必定伴隨艱辛。最初,村里人都質疑這幾個沒有商業經驗的學生怎么能創業,楊勝強和小伙伴們用行動贏得了信任;后來,羊生了“羊痘”,傳染性極強、致死率極高,楊勝強急了,想盡各種辦法把羊的死亡率降到最低……
2011年創業時,楊勝強他們只有四個人,2012年春節后,楊勝強召集成立了和政縣大學生興農養殖營銷專業合作社,頂著村里人質疑的目光,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只有32戶農戶,而今,當地已經有200余戶養殖戶入社,其中35歲以下的社員37人,大專以上學歷11人。他們的生態養殖范圍也已經從單一養羊,發展為啤特果林、林地土雞養殖等一系列產業鏈。產業規模擴大了,楊勝強帶領未就業大學生自主創業、為當地農民謀發展的初衷卻從未改變。
2015年,在國家推進“互聯網+”行動的大背景下,楊勝強通過共青團甘肅省委舉辦的互聯網+培訓班,接觸到了電商產業,從此打開了另一番天地。“原來想都不敢想”的農村電子商務,就這樣通過共青團組織搭建的橋梁來到楊勝強面前。
啤特果是和政一種古老而獨特的水果,但一般都只在附近地區才能買到。在這種果樹下散養溜達雞,也曾是村民眼中見怪不怪、城里人心里“可望卻難求”的綠色農產品。電商打通了和政與外界的交換通道,楊勝強想,要把生意做到網上去,繼續拓寬村民的收入渠道。楊勝強和他的團隊是這個項目“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他又籌資300萬元,建成和政縣首個電子商務產業園,把養羊養雞生意做到互聯網上,也為農村青年及大學畢業生提供了多達200個就業崗位。
通過林下養殖溜達雞,這個曾經和政最貧困的村子變富了,村民們獲得了很好的收入。楊勝強說,通過這幾年的創業發展,他越來越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因此,依據“咀頭”的諧音,他們注冊了“嘴頭饞”品牌來包裝和政啤特果樹下散養的土雞,并通過電商打開銷售渠道。
再一次經歷村里人從“難以置信”到“爭相加入”的態度轉變后,楊勝強的甘肅慧聚電子商務科技有限公司現在已經成為大家心中響當當的標桿企業。
楊勝強說,下一步他們打算投資建設土雞標準化宰殺加工生產線,做好做強品牌包裝,讓土雞成為帶動群眾致富的拳頭產業。與此同時,“目前還布局了旅游產業,同時加強了對農村電商人才的培訓力度,希望多點支撐成為和政本土農特產品的綜合運營商,帶動當地特產銷售,增加村民收入”。
2017年,楊勝強被評為“中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并擔任共青團甘肅省委副書記(兼職)。那是他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心中充滿光榮,肩上則感受到沉甸甸的責任。

2018年是楊勝強創業的第8年,而今,他的公司已經在甘肅全省范圍內免費培訓電商從業人員11000余人次,直接帶動就業2500余人,60余家企業通過線上銷售增加盈利;帶動500多戶農民戶均增收6800元,提供就業崗位200多個,赴全省19所大學巡回宣講,影響帶動千余名大學生自主創業。
6月,楊勝強作為共青團十八大代表又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心中別有一種自豪感。楊勝強說:“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時刻感受到團組織的溫暖和力量,今天我是帶著眾多返鄉創業青年的心聲而來。”
回望來時路,楊勝強感慨而感激:“從邁出創業第一步到接觸、發展電商平臺,我的個人成長,與共青團組織的引領與幫助密不可分。我將繼續認真學習業務知識,提升創新創造能力;努力拼搏奮斗,引領青年創業就業,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面向未來,他正以自己的經歷和思考,帶領更多青年走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