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強 崔永梅 何莉 田子彬 李佩琳 李文佳
摘 要:基于京津冀目前的狀況以及京津冀體育健康服務業協同發展一直以來是大家比較關心的課題,論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實地訪談法對京津冀目前存在的狀況以及體育健康服務業進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認為,體育健康服務業協同發展對于促進京津冀對于體育產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影響京津冀體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充分發揮積極因素,完善消極因素,通過加大對全民健身體育設施和體育科技的投入;提供更多的相關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體育健康服務制度和復合型體育健康指導人才培養體系等路徑,來實現京津冀地區體育健康服務業的協同發展。
關鍵詞:京津冀;體育健康服務業;協同發展
改革開放后,我國先后設立了五個經濟特區,設立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繼十二五規劃之后和習近平總書記在高峰論壇“一帶一路”的革新的引導下,京津冀協同發展”將會引領成為經濟、環境、體育等發展的強大動力。近些年來,國民體質越來越弱,國家高度重視體育健康服務業,而且體育作為社會文化和第三產業,也是對促進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有著重大的意義。論文旨在讓京津冀體育健康服務業協同發展,共同進步,并針對目前京津冀的體育健康服務業現狀提出針對性建議,并加以改善。可以嘗試讓北京和天津這兩座省快速拉動河北省的經濟和體育產業,讓經濟和體育健康產業共同發展。為以后京津冀三個省的健康服務業的發展做出更好的規劃,達到共同發展的雙贏效果。
一、京津冀體育健康服務業協同發展的意義
京津冀主要指北京、天津和河北這三個地區。國家一直都在響應號召,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黨和地方政府都在很積極的去實施,促進京津冀的發展。那么促進京津冀體育健康服務業協同發展究竟能帶來哪些好處呢?這不僅是疏解首都功能、優化區域布局、打造新的經濟增長的需要,更是河北加快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崛起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讓體育實現了整合,減少醫療行業的服務量,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目前中國國民體質越來越差,上班一族、學生等都沒有時間鍛煉身體,人們的身體越來越差。很多時候老百姓出現了看病貴、看病難的情況。這就需要體育健康服務業快速的發展來指導人們平時的健身、訓練。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健康快樂的生活。第二,推動科技創新,協調京津冀創新合作機制,京津冀的發展不能自己顧自己的發展,要互幫互助,體育健康服務業不僅僅需要監測、專業人才的指導,還需要科技的監測。可以利用互聯網科技來服務于體育健康服務業,比如些電子產品 、智能服務產品、電子器械等這些科技產品都將會對體育健康服務業做出很多貢獻,而它們也會漸漸成為人們體育健康服務的必需品。第三,通過京津冀地區體育健康服務業協調發展,可以釋放北京市的體育產業和服務業資源壓力,天津和河北地區更多的承擔北京市的健康服務業的功能,更有利于促進京津冀地區體育產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京津冀體育健康服務業協同發展戰略定位
京津冀位于華北,是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樞紐,經濟比較發達。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集國際國內區域發展先進理念于一體的智慧結晶,也是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后,打造中國經濟增長的偉大構想。所以這三個地區必須抓住抓好這次難得的機遇,做好應該做的事情。河北圍繞北京天津,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資源、基礎設施等都非常有優勢。而且和北京、天津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必須借助這種自然優勢,積極承接京津的產業轉移和要素外溢,為緩解過多的人口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北京借助濱海新區的科技,并且帶動天津的發展。三個地區互惠互助,推動產業轉型,讓體育健康服務業協同發展。
三、影響京津冀體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因素
(一)有利因素分析
1.冬奧會的舉辦
2022年冬奧會將會在北京舉行這是北京和河北張家口聯合舉行的,這就為京津冀體育健康服務業協同發展提供了原動力,所以河北和北京的體育設施會更加的完善,經濟也會更加快速的發展,人們的體育鍛煉意識會隨之加強,京津冀的體育健康服務也需要大方面改進。滑雪滑冰等運動也會迅速火起來,更需要體育健康服務業的專業人員來進行指導
2.科技的發展
北京和天津的科技一直在迅速發展,在當地有很多企業,科技事業非常雄厚,快速的拉動了經濟的增長,但是人們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人們總是在不停的工作,所以他們對健康的認識將會更加深刻,而且科技和體育事業融和,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指導。河北的地理位置優越,三個地區取長補短,互惠互助,體育健康服務業更加快速的發展。
3.熊安新區的作用
目前河北省熊安新區一直是媒體火熱討論的話題,這也是繼珠三角長三角迅速發展的地區,國家給了很大的支持,可以幫助北京緩解人口壓力,同時也可以為河北省引進人才。通過北京體育事業的輻射作用,熊安新區一定會吸引很多外來人口,體育健康服務業都會迅速的被國家響應號召,迅速發展。
(二)不利因素分析
1.人才供不社會的需要
人才相對來說不夠專業,在體育健康服務業的業務能力跟不上地區的發展,供不上人們的需求,服務人們體育的人才嚴重不足。中老年人健康服務專業人才比較缺乏,健康管理師、營養師缺乏,學歷和專業能力達不到標準,很多東西還是一知半解。不能提供給人們最優質的服務。
2.京津冀缺乏有效的溝通
當前京津冀地區仍存在著因行政區劃分和地區間缺乏有效溝通與合作,而導致的地區體育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和優化配置的問題。區域化特別明顯,比如北京經濟的發展特別快,但是并沒有協助的帶動河北經濟發展。缺乏有效的溝通合作。
3.運動健康市場潛力仍有待挖掘
我國體育健康服務尚處于起步階段,居民對健康的需求與日俱增,運用運動這一非醫療手段促進健康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但是運動健康市場了里面很多因素沒有挖掘出來,并沒有針對性的去實施。
4.輻射作用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
京津“雙核”的龍頭和輻射作用未能真正發揮,京津作為京津冀經濟圈的雙核心城市,兩者之間的關系定位比較模糊,沒有形成緊密的分工協作關系,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尚未明顯。由于各地存在差異河北省體育產業也尚未得到京津2個核心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造成體育產業同構和產業鏈斷裂并存,導致圈內還沒有形成具有較高創新能力的體育產業鏈和體育產業集群。
四、京津冀健康服務業協同發展路徑
(一)加大對全民健身體育設施的投入
現在全民健身越來越火,健身房在全國各地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快。小區、健身房、廣場、海邊等等地方都增加了很多體育設備設施,方便了人們健身,提高了健身水平。北京天津河北因地域和歷史存在這很大的差距,對于體育文化和體育設備業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河北的各方面條件差距大。但是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優勢,可以多建設一些多功能的體育館,河北的張家口和熊安新區在未來的不久體育產業也會迅速發展起來。也可以從北京或者天津引進更多的體育人才,來更好的為體育健康服務業的發展提供,高效的利用每個地區的優點,發揮各自的優勢,相互彌補各個地區體育健康服務業短板。
(二)加大對體育服務行業科技的投入
京津冀的科技發展很迅速,科技很多時候也融入了體育里面。現在很多企業都和科技相融合,來帶動經濟的發展,讓體育和科技相融合,加強檢測系統。現在像那種智能手表、手機等運動時戴在手上都可以用來監督人們的心率、運動強度、運動時間等,所以多研發制造一些智能器械,協助監督人們來運動。這樣既方便又快捷。因此,京津冀的科技是一定要加以發展實施的。因此一定要加快計算機和多媒體的監測服務系統,成立體育健康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和每個地區相互合作的關系,加快京津冀的合作三個地區協作發展,互惠互助,創新體育健康服務模式,從根部解決體育健康服務業的弊端。
(三)提供更多的相關政策支持
京津冀體育相關部門可以制定和實行聯合培養體育人才的政策和辦法,針對常規體育項目培養高素質運動員和體育管理人才,同時三地要充分發揮不同優勢,優化體育資源,在最大程度上為體育人才培養和體育事業發展。應該多加讓政府支持體育健康服務業,廣泛收納技術人才讓這三個地區多得到一些技術支持。增加一些優惠政策。讓這三個地區體育健康服務業的發展加速發展。
(四)建立完善的體育健康服務制度
全國及國際創新要素和資源集聚的機遇,促進京津冀體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抓住行政體制改革和政策利好機遇,建立完善京津冀體育產業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致力以提高全民健康素質、實現科學健身為目標,依托社區、醫療機構、大中型體育場館、俱樂部等資源,打造集國民體質監測、科學健身齊詢與指導、運動康復醫療服務等為主的體育健康服務業。現在中國人民體質不斷地下降,大學生體測經常不合格,辦公室一族等應該有專業的運動指導進行運動,所以我們應該實行體醫結合。讓健康管理師,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教練等積極參與其中。根據BMI指數、腰圍、臀圍等讓專業人員來進行開運動處方并進行指導。向著全體中國人民都健康二努力。對老年居民的健康定期做檢查,通過社區服務中心建立健康檔案,對居民體育活動進行監督,并提供及時的指導。
(五)建立復合型體育健康指導人才培養體系
京津冀地區要盡快完善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現在已經不再從單純的醫學來促進健康,既要有體育鍛煉,又要有專業的指導來進行監督,成立體醫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國家要實施政策多多培養像營養學、健康管理師等。京津冀地區高校應加強合作,進行優勢互補,充分發揮高校間多學科優勢,將資源優勢更好地發揮出來,培養既懂理論,又有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彥臺.河北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戰略定位、重點工作及策略研究[J].經濟論壇,2014(06):14-16.
[2] 孫娟娟,陳元欣.體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6,37(03):12-15.
[3] 李燕,孫志宏,胡海濤.京津冀地區城鄉體育協同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6,32(01):39-44.
[4] 孫娟娟,陳元欣.體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6,37(03):12-15.
[5] 程恩富,王新建.京津冀協同發展:演進、現狀與對策[J].管理學刊,2015,28(01):1-9.
[6] 何勝保.“京津冀都市圈”體育產業結構演化與經濟增長的耦合關聯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28(01):18-22.
[7] 李洪梅,呂晶晶,曹煥男.冬奧會推動京津冀體育一體化發展研究[J].現代商業,2018(18).
[8] 李軍凱,劉振東.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北京教育(高教),2018(03).
[9] 陳曉丹.雄安新區建設背景下京津冀體育產業一體化發展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04):38-44.
[10] 馬道強,許鳳洪.京津冀體育協同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5(11).
[11] 張彥臺.河北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戰略定位、重點工作及策略研究[J].經濟論壇,2014(06):14-16.
作者簡介:李國強(1975- ),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體育產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