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保護發表了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期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十九大,習總書記從全局發展戰略高度詳細闡述了文物的歷史地位與時代價值,也多次襯文物保護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與指示,充分反映出政府及國家襯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因此,要正確認識我國文物工作面臨的發展形勢,切實加強文物安全防范,統籌協調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的關系,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
關鍵詞:文物保護;發展形勢;重點任務
一、文博保護的現狀概述
文物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承載了大量歷史元素及文化元素,集中體現了各歷史階段人類的智慧,襯于了解各歷史時期風俗文化、社會經濟等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一直以來,以習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襯文物工作就十分重視。盡管文物保護工作近年來愈來愈受到重視,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部分環節上依然存在著一定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
文物保護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在上級領導下,一些地區在保護文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從宏觀角度看,需要加強文物保護,特別是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有待提高。在開展文物工作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著不協調發展和保護文物的感覺。文物保護主要通過文物保護管理單位進行。但是,由于完成經濟建設的目標,地方政府經常對基層文物的保護和管理進行行政干預,導致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對經濟建設的讓步,影響了相關工作的有效性。近年來,文物犯罪的數量也逐漸增加。盡管越來越多地打擊文物,但犯罪勢頭尚未得到充分控制。文物保護工作的某些方面仍存在漏洞,尚未形成社會化的文物保護氛圍,對文物保護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二、文物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
文物保護具有傳統的修復方法和現代技術保護,但兩者并不是對立的,它們的區別具有歷史業力。在早期,世界各國確實存在這樣一個時期,即文物保護是基于傳統的修復技術。例如,國外金屬制品的修復技術借鑒了傳統的金匠修復技術。在中國,傳統的修復技術以青銅修復和繪畫和書法修復技術為代表。他們根據各自的專業分為不同的派系。例如,青銅修復分為北京,西安,蘇州,濰坊等。書畫修復主要分為南派和北派,其樣式南淡北濃,其技術、材料的使用要考慮其氣候南潮北干等。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早期階段,文物保護主要依據傳統的修復技術,采用“教師制”記憶繼承方法。隨著社會的進步,從簡單的文物修復到全面,成熟,系統的文物。從材料到技術的維修已經代代相傳,形成了傳統。目前來看,文物保護工作主要面臨著以下問題:
經費問題。文物保護是一項高度專業化的工作,涉及很多因素。它需要一定的資金來支持現有的工作。雖然文化保護投資總量在一些地區有所增加,但仍然“捉襟見肘”。特別是在一些文化資源豐富的地區,文物保護投入不足以支持相關工作。基層文物保護資金主要由地方政府管理,但地方政府往往注重地方經濟建設,忽視文物工作,導致金融投資遠遠低于文物保護成本,極大地限制了文物保護工作效率。
相關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目前,基層文物工作隊伍結構比較復雜,相關人員的文化水平和業務技能水平參差不齊。少數文物保護工作人員無法明確承認自己的責任,對文物保護缺乏判斷力,考古發掘和文物修復專業人才差距較大,阻礙了文物保護管理,無法滿足當前文物的需求。這對基層文物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文物執法力度有待加強。在一些地區,雖然文物保護管理單位在打擊文物犯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需要加強執法力度。在一些地區,由于文物保護宣傳不力,當地居民對文物保護意識不足,阻礙了文物部門執法的執法。還有一些基層單位的主觀執法意識相對較弱。出現問題時,往往會向法律檢查部門報告并處理,不能形成良好的執法保護氛圍。文博單位自己的執法部門也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執法人員裝備較差,無法滿足文物保護和管理的需要,存在“少人活多”的現象,甚至有應付考核的感情,這使得保護文物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文物保護工作的再思考
近年來,文物保護工作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黨中央對相關工作也愈來愈重視。從整體上來看,部分地區文物保護工作機制還不夠健全,人才隊伍存在缺失,體系建設有待完善。文物保護工作任道而重遠,要落實相關工作,不僅需要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發揮宏觀引導作用,還要加強相關法律工作。另外,需要引導社會公眾參與其中,形成一種良好的文物保護社會風氣,通過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推動文物保護工作健康、持續發展。
(一)充分發揮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宏觀引導作用
文物保護工作離不開地方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的支持。在相關工作開展過程中,地方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揮宏觀引導作用,確保各項工作處于正確方向。
首先,要加強文物管理機構建設,明確各機構權責及職能。文物保護涉及職能部門眾多,除了文物保護管理單位外,還包括公安機關、工商部門、旅游部門、城市規劃部門等,關系錯綜復雜。因此,要適當加強文物保護管理行政機構的獨立性,促使其與其他職能部門協調,共同落實文物保護工作。
其次,地方政府要強化文物保護管理意識。在發展地方經濟過程中,地方政府應該做好協調工作,盡可能緩解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讓兩者同步、協調發展,并切實落實相關職能。
(二)注重文物保護工作者的自身建設
文物保護工作主要分成兩部分:
1.人民群眾對文物的保護,包括保護已發現的文物并提交給文物機構,這是文物保護的一一個關鍵內容;針對群眾目前對文物保護思想較為欠缺的一個問題,我們應采用有效的方法喚醒并增強群眾的保護意識。首先是要宣傳相關的法律知識,從法律的層面上向群眾普及文物保護的價值。宣傳工作不應只注重普法,教育民眾,更應該把實際實例作為指引,比如給群眾講授案例,既能起到鼓勵或震懾的作用還能實現比法律條文更加的生動;另外是要建立人人保護文物的社會環境,增強大家的自律意識。這一點要充分使用文化遺產日,以這個為出發點實行各種活動的開展,比如文物展示、講座及文藝演出,在大家娛樂的同時給大家普及保護文物的思想,并把這些活動通過網絡等相關媒體進一步的擴大宣講。
2.要對已開發的各種文物進行保護,這是文物工作人員的本職工作。文物保護工作人員具備保護文物的技術及專業知識,如果不能培養一批高技能、高水平的工作人員,那么文物保護僅僅是紙上談兵。要構建這樣一支隊伍,一要吸收人才;二要增強內部工作者的業務水平。吸收人才就是要給子所有人透明、公平的競爭平臺,完善用人機制;同等狀況同等待遇,完善分配體系。注重內部人員的自身構建,先要盡全力的供給良好的學習機會,投入一定的財力、人力及物力,從而增強業務水平,從中擇優擔任關鍵職務;還要注重文物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及職業道德意識,時刻把文物保護作為核心,主動執法,不徇私枉法。
(三)創設社會化的文物保護風氣
要讓歷史文物得到妥善保護,依靠政府引導及文物保護執法顯然是不夠的。文物保護工作涉及面較廣,需要社會公眾共同參與其中,形成一種社會化的文物保護風氣,才能真正意義上促進文物保護各項工作實施,創設出良好的文物保護氛圍。通過日常巡查走訪、派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向產權業主或使用人大力宣傳文物保護法律法規,使其樹立良好的文物保護意識,能夠主動約束自身行為,并協助相關部門落實文物保護工作。地方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還應該積極培育社會志愿者,將一些存在意向且具備相應條件的社會人士納人到志愿者隊伍當中,創建一支素質優良的文物保護社會志愿者隊伍,協助相關部門將文物保護工作做好,并產生社會化的效應。另外,要積極構建文物保護交流平臺。相關部門應該與網絡媒體、傳統媒體單位進行合作,加大文物保護宣傳工作力度,定期開展社會化的文物保護教育活動。通過統籌、引導,鼓勵其他社會組織參與到文物保護管理當中,逐漸形成政府部門依法保護與群眾自發保護相結合的文物保護網絡體系。
參考文獻
[1] 郭宏.論文物保護科學研究的內容與方法[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03,15(3):61-64.
[2] 王明明,王小蕊.文物保護與修復技術成果評價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3):45-49.
[3] 鄭小娟.試析做好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10):00308-00308.
[4] 劉一瑩.淺談基層文物保護的現狀及對策[J].大眾文藝,2016(11).
[5] 袁晶晶.淺談博物館的文物保護研究[J].傳播力研究, 2017(1).
[6] 陳建云.淺析現代博物館文物保護及管理趨勢[J].青年時代,2016(20):55-55.
作者簡介:徐丹(1984- ),男,漢族,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文博館員,研究方向:毛澤東生平和思想、博物館學、文物保護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