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就鄉村振興而言,這是對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拓展和深入,是對鄉村振興的再次頂層設計,意義十分重大。
鄉村振興,既然是我們國家的一大戰略,我們就要按照黨中央的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然而,怎樣才能堅持發展的總基調,做到扎實的發展?關鍵還是要轉變觀念,用新思維去謀求鄉村振興。
首先,要糾正鄉村振興就是單純發展農業的思維定勢。在黨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之初,有人認為這是強化發展農業的一個信號,也有人認為這是繼續發展“三農”的一個舉措。但是,這次提出的鄉村振興總要求,就明確地指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就告訴人們,鄉村振興,深化“三農”發展,固然是題中應有之義,但決不是單純地發展農業這個產業,還包含著生態建設、鄉風建設、鄉村旅游、產品深加工、鄉村文化等相關產業。可見,鄉村振興是一個大的命題,不是小文章。所以,我們要有全面的觀點,不拘泥于一個產業問題,全面地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其次,要糾正鄉村振興就是單純經濟建設的思想偏向,做到全面振興鄉村。黨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大家認為這是發展農業經濟的重要措施,都十分看好農業經濟的發展。持這樣的觀點,當然是對的,因為鄉村振興,前提必須發展農業經濟。但是,不能片面理解。如果我們只是單一發展農業經濟,就會以偏概全。這次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這就說明,鄉村振興,首要的是搞好經濟建設,但是我們還需統籌抓好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這六大建設,在鄉村振興中缺一不可。特別是基層黨的建設、組織建設,起著核心骨干作用。我們只有全面加強這六大建設,才是完整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才能真正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
第三,要糾正鄉村振興建設規劃上不切實際的偏向。中央搞頂層設計,下面也搞,許多地方請專家做規劃、畫圖紙,由于不接地氣,規劃千篇一律,從南到北一個模式。如同我們早些年在城市建設上走過的彎路,既丟了傳統,又沒有特色。對于鄉村振興,曾有人認為只要種好莊稼、提高產量、建好新房、讓農民富裕起來就夠了。顯然,這樣的看法不是全面的。鄉村振興,實現的途徑很多,就看你會不會因地制宜。這次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美麗家園,不是整齊劃一的“火柴盒子”,不是沒地方置放農具、養雞養狗的城市樓房,而應該是既適合鄉村生活,有中國傳統特色、地域特色,又有現代通訊、交通、大數據等便利條件,有農業機械化、產業自動化智能化的特色農村。
鄉村振興,是高瞻遠矚、強國富民的英明戰略。在實施這一戰略決策中,不能以過去小農經濟的眼光和局限思維去指導工作,而必須大力解放思想,以新時代的新思維去實踐、去實施。只有這樣,才能與黨中央的戰略合拍,才能真正取得鄉村振興的理想目的。